分享

雁群第八期社课作品及点评中篇

 WENxinHANmo 2016-12-08


 篇首语    

冬夜//雨点荷塘 

漫卷,飞旋
没有月
风裹着雪
不再温柔缠绵……

――――――

冷,透过窗
暖,显得微薄。
瑟缩在床的一角,
无言,只能用手
拥紧厚被,贪恋,
剩余的温暖。


冬夜//三尺倪童



阔别酥风久,残香菊亦匆。幸开云月皎,犹照小庭空。始醉寒阶上,迟迷孑影中。重山阂未断,浅梦意无穷。   

霄虹点评:

理了一下诗中的头绪,章法还是有的。缺点是:全诗在词语的选择、组构方面过于随意,少加锤炼,以致语意表达不够清晰。第六句“阂未断”,何不写作“隔未断”?去生涩而趋自然,应该好些。—————————————————————

冬夜//野马



梅花灯下影分红,恰似伊人立晚风 醉眼杯中云笑月,多情何苦守寒宫      

 

霄虹点评:

若按古诗阅读积累而成的惯性感知,“梅花灯下”似觉“意隔”:“灯下”,地点疑是室内,然室内岂生梅树。若转换赏析思路,把一株著花的梅树放到灯火斑斓的窗外、院落或路边,继之推出“恰似伊人立晚风”的承句,则形象款款可见。树犹人也,那灯光之下的梅花,不正是在晚风中亭亭玉立的“伊人”吗?可惜首句后三字“影分红”不给力,语义迷糊,我无法猜到 “影分红”是何等模样,是不是分派红包啊?

        打住玩笑,言归正题。第二句刚刚出现一个 “伊人” 形象,令人眼前一亮,想不到很快被作者丢失了,第三句“醉眼杯中云笑月”意脉中断,游离于情境之外, 且主体不明,状物乖常,有点莫名其妙。有言“云追月”、“云拥月” ……,却无法想象出“云笑月”是何情状。

        结句似乎找回了“伊人”,却显得牵强、突兀,问得似无道理,因为前面无任何垫铺、设伏及渲染,结尾何以认定这位多情的 “伊人”是在寂寞中独守“寒宫”?她在晚风中甜蜜地痴痴地等待即将赴约的情人不可以吗?何况,首句“梅花灯下影分红”在作者的原意中,似乎是一片亮色,颇有“喜气”呢!

———————————————————— 

冬夜//穆丹乌拉


寂寞山环透北风,孤村卧雪冷无穷。围炉永夜难消遣,但把诗书伴酒盅。 

        霄虹点评:

首句入景平常。次句“卧雪”欠当,主体不明。卧者,躺也,若说卧雪的是孤村,则太过拟人化;若说卧雪的是作者,则无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严寒之夜,躺在雪地上干什么?)。“冷无穷”无具象,有点凑韵。所幸转结可观,语顺意达。“诗书伴酒盅”为寒冷的冬夜平添了暖色,提升了格调。———————————————————— 

七律·冬夜吟//四夕


三秋蓼尽抖苍黄,百鸟归踪万物藏。残叶荜门铺席冷,孤心素月托笺香。龙山腊象随风卷,玉树凌冰任蝶狂。昨夜东君邀梦至,梅园嫁女做新妆。


        霄虹点评:

首、颔二联遣词措语欠圆熟精确。其中,“蓼尽”表意不到位。蓼是一种水草,但非芦荻。蓼不是传统诗词中承载秋冬萧瑟之气的“代表性”草本。小说有典型人物、典型坏境、典型细节……,诗词亦有典型物象。春桃,夏荷,秋菊,冬梅,均具典型意义。“蓼尽”在诗中无法起到秋冬之际萧杀凋落的联想作用,且“尽”字空泛。

        颈联好,飘逸而不粘滞,干净利落。(“凌冰”应是“冰凌”之误)。

        尾联借李贺《南园?其一》诗典,缺李诗意境。

—————————————————————

七律 冬夜//一苇



炉烟沉阁月成弓,银汉星房一望中。羁客箫吹流水断,美人镜对画眉同。为谁惆怅轻轻语,似此缠绵浅浅风。瘦尽沈腰栏十二,闾门梅绽几嫣红。 


         霄虹点评:

首句“炉烟沉阁”属病语。炉火之烟为上升态,“沉阁”违理。第四句“画眉同”表意不清。

       颈联稳。

       尾联“瘦尽沈腰”即典故“沈约瘦腰”的翻版;“栏十二”:栏杆弯弯曲曲,含倚栏之意。“瘦尽沈腰栏十二”,组句牵强。“几嫣红”有小许生硬。

———————————————————— 

夜怀//雪峰孤客


弦指哀伤泪有穷,临窗夜暗冷吹风。初情已寄天涯北,旧曲常寻水阁东。樽里难将欢聚合,梅前误把笑离同。牛郎七夕年年会,琴断今宵苦恨中。


霄虹点评:

诗若低俗,气便不清。首先肯定,这首诗丝毫没有低俗迹象,表达的都是美好的对所爱之人的思念情愫。但,这里面有一个诗的语感问题,有一个艺术表现手法问题,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诗才能深婉动人。

       “泪有穷”有点凑韵。“笑离同”费解。

———————————————————— 

冬夜//三省斋主


窗外雪花舞朔风,灯前弄笔意难丰。殚精未得双流句,梦里寒梅可正红?


       霄虹点评:

第一二句稳当,“意难丰”遣语新颖。“弄”字再炼一下则更好。

        第三句“双流句”生造。如果我没猜错作者愿意,“双流句”可能指“使人眼泪双流的动情句子”。虽说精炼是诗歌语言的主要特征之一,但精炼不等于可随意压缩啊。

        结句有点突兀。

———————————————————— 

冬夜//桃李无言


琼枝明月冷苍穹,太极归来夜色笼。玉指红楼添古韵,黛眉锦瑟奏新风。依稀别梦岁寒友,落寞今宵春酒宫。最是人间思量苦,无端辗转总为空。   

       霄虹点评:

“太极归来夜色笼”,作者的意思可能是:打完太极拳回来已是夜色笼罩,然而,“太极归来”因受语法约束,无法承载“打完太极拳回来”这个增大的信息量。语法成分的随意省略,有可能造成语句歧义。

        由于群作业只以序号送评,未知作者性别,颔联难以析出充当主语的是作者本身还是梦中情人(故人)。只觉玉指黛眉,红楼锦瑟,古韵新风,情趣高雅,美感蕴厚(换了一下词的位置)。可惜后半部未能摆脱泛滥的“相思”、“ 眷念”主题洼地。我不明白,为什么网络上不少诗词,俱见满纸相思,低吟浅唱。词为甚,诗亦不甘示弱;女性作者为甚,男性作者的笔下亦同样染上浓浓的脂粉气。本来,家国情怀,世事沧桑,人生坎坷,进一步,海阔天空,其真情实感,发而为诗,殊为感人。这涉及到题材、立意层面问题,限于篇幅,不再信马由缰。

        第六句“春酒宫”凑韵。结句“总为空”如果写作“总成空”,不是挺顺吗?

—————————————————————

冬夜有怀//冷月


寒夜愁倾酒一盅,难消块垒与谁同。窗前碧水藏云梦,案上兰笺记转蓬。青鬓流光霜月白,朱颜辞镜岁华空。明朝若见晶莹雪,还共飞花做钓翁。



       霄虹点评:

起句好,愁溶酒中,随文字倾泻而出,无忸怩态。次句“难消块垒与谁同”若改“欲消块垒与谁同?”,语意顿觉通畅。第三句“窗前碧水”意象难以凸显。 “云梦”,参照下句同一 位置对仗词,应非“云梦泽”地名之简称,是指“似云般飘渺朦胧的梦境”。那么,“云梦”与“碧水”又有何干?“藏”字如何落实?颈联意在感叹年华易逝,尾联以晶莹雪衬清净心,立垂钓翁与世无争之形象。然语言不够圆润流转。—————————————————————

冬夜感怀//闲庭把酒


漂泊廿年久,归乡无一功。诗书成旧友,杯酒作邻翁。求仕耻丁谓,营商忌邓通。应知骨相薄,空负胆肝忠。

       霄虹点评:

首句以事入诗,坦言在外闯荡二十年而功业未成。个中原因,欲言又止,吊起读者胃口。颔联犹小说结构,暂按下功业未成之缘由不表,插叙目前随份且清雅的生活状态:诗书为友,杯酒作邻。颈联遥承首联,隔山呼应,补述'漂泊廿年久,归来无一功'之原因,披露心迹,以典明志:按自身材质,求取功名利禄应非难事。然而,欲趋仕途为官,恐灵魂扭曲,中道质变,象宋朝丁谓那样溜须逢迎的侫臣,我耻于所为;欲经商竞利,商海诡谲,如果象汉文帝近臣邓通那样靠媚上获得铜山铸钱暴富,更是我的人生律条所禁忌的。颈联笔墨补足,尾联举重若轻, 以自嘲方式解颐,结句如皜月露东山,其心可鉴,境界乃见!

        此诗无一处写景,纯以直抒胸臆、主观言说的表现方法完成对主题的深化,不受'先状景,后抒情”、“颔联景,颈联情'的羁绊,印证了'诗无定法'这一至论。“”情景交融”无疑是好的,反对的只是程式化。说到'写景',我曾说过:'写景是写不过古人的'。有些人的诗用表面上的华词丽句、实则是古人写滥了的陈旧意象、过时词汇来炫人眼目,情不够,景来凑,无境界,景来填。最后,成了凑诗!

        此诗语言质朴、简明,风格沉着、冲淡,布局错落有致,有一股清气缭绕其间。允为好诗。

        也许有人会质疑这首诗离题:无“冬”无“夜”。我认为不能机械化下结论。题目是《冬夜》,可作如是想象:一位诗人,在一个冬夜,于灯下捧一卷书,桌上置一壶酒,读罢,沉思,吟哦,回忆二十年飘泊生涯,心路历程,援笔而成此诗。“冬夜”不在诗前台,而在诗后台。有时,题目只是一首诗的缘起,范成大诗题《十一月十二日枕上晓作》,便属这种情况。另,冬夜寒冷清寂,此诗也带有这样的氛围。就把“冬夜”作为此诗的写作时间、背景和情绪吧,重在内容!

       在语感上, 结句略有微瑕:因平仄关系,将“肝胆”一词颠倒词序为“胆肝”。不过,问题不大,词义未发生多大改变,不影响词的色彩。

—————————————————————

七律·冬夜//连江小溪


小寒摇落凛飞风,冬夜星希月空朦。亭外桦林思好友,楼前想汝在江东。诗词一首留心写,情意随胸寄雁鸿。隔屏红尘难跨越,相思点点藏心中。



        霄虹点评:

这首未作深入构思,布局失衡。全诗唯首联绘景,其余三联六句都在一般化地集中述说“思念”,显得有点冗余。

        在格律上,中两联对仗不工,首联第二句“空”字出律,尾联“屏”字亦出律(“屏”作名词用读平,如屏风、屏障,荧屏;作动词用读仄,如屏退,屏息。此处“屏”作名词用)。结句犯三平尾(“藏”作动词用读平,如隐藏、收藏;作名词用读仄,如宝藏、西藏。此处“藏”作动词用)。平仄两读的字主要有“字义相同,跨平仄两韵部的字”和“字义、词性不同而分隶平仄不同韵部”等几种情况,需要在多读传统诗词的过程中悉心掌握。学习是成功的开始。

       这首诗在语调上还是不错的。

 


结束语:综上所评作品,诗友们对旧体诗词的创作热情相当高涨,这是传统诗词的希望所在。至于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诗的语言和诗的立意问题。这两个问题在qq、微信等自媒体诗词群中普遍存在(精品群除外)。解决的方法:通过多读古代经典诗词和当代诗坛名家作品,积累语感、词汇。同时,通过博览群书、丰富历练、关注社会,审视价值、亲近自然等方式,拓宽、深化诗的立意、境界。这样,才能写出令自己和诗词同道满意的作品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