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数河磨玉的皮色之美

 timtxu 2016-12-08


      俗话说“瓷看底,玉看皮”,色皮是玉石表面附着的一层带有颜色的表皮,是由河水冲刷形成而来。玉本无皮,玉皮是次生的,先有玉后有玉皮,无玉则无玉皮。玉皮可表达玉的内涵,形象与美感,使玉更具灵性。各种玉皮就像玉穿戴了多彩的服饰,别具风情。将玉比喻成一本书,则玉皮就是书的封面和封底。今天我们就和大家来说说河磨玉的皮色。


       皮色是籽料独有的特征,当然不包括那些混淆视听的糖色和石皮。但同为籽料,河磨玉的皮色和和田玉的皮色也并不完全相同,和田玉从产生于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的造山运动,玉石从高处落到冰川和河床中,可以想象到是多大的落差,因此和田籽料的皮子都很薄,而河磨玉没有那么高的落差,皮子有厚有薄,厚重的皮子往往有沧桑古朴的感觉。经过亿万年的冲刷,同时富含矿物质的地下水与籽玉的表皮矿物会起某种化学变化,使其籽玉表面形成某种颜色,河磨玉在受不同环境影响下,与各种矿石接触沁色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皮色。比较常见的则有几下几种:

红皮
显著特征:玉石的红皮不是那种纯正的正红色或者艳红色,而是偏枣红的色彩,类似于铁锈的颜色,中国人喜爱红色是骨子里的习惯,因此,红皮总是受到大家的追捧。河磨玉绿色的玉肉配红色的玉皮,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使这种皮色成为河磨玉的极品皮色。

极品红皮河磨玉仿古牌

黄泥皮
显著特征:黄泥皮是对这种类型的河磨玉皮色的形象比喻,这种皮子多为浅黄、正黄、深黄或深褐色,和其它皮子不同的是,黄泥皮和玉肉结合的不紧密,硬度也不高,皮子比较松软,雕刻或碰撞时皮子容易碎掉剥落,好像粘在玉上的黄色泥土,这种皮子的颜色常会窜到玉肉中。黄泥皮也是河磨玉中一种常见的皮色,虽然不像红皮那样鲜艳,绿肉黄皮却也个性分明。

未处理的黄泥皮原石
稍加处理的黄泥皮原石

厚皮
显著特征:河磨玉有些玉皮比较厚,颜色也更加古拙,较红皮更偏向红褐色,自然流露出古朴与沧桑的感觉,这种皮子兼顾厚度与硬度,有的厚度可以达到几厘米,这种厚皮不同于和田玉的僵皮,它是玉石表面风化的表现,透光性好,可以在上面充分发挥雕刻艺术之美,做出的仿古件让人爱不释手,做珠子则别具一格。

深褐色的厚皮

一面薄油皮一面厚土皮
显著特征:和田籽料从海拔极高的山上落下,滚动的比较充分,大多都是圆润的椭圆形或蛋形,皮色也都包覆的完整,浑然一体。河磨玉滚动冲刷的少,因此块体比较大,有些河磨玉单面被水冲刷,另一侧则长期卧在河床的泥沙中,冲刷的比较少,形成一侧薄油皮一侧则是厚土皮的特殊现象,看上去好像一面是石头一面是玉。这种河磨玉独有的皮色特点,不仅仅是奇妙和特殊,更为玉雕匠人们提供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创作空间。

一面薄油皮一面厚土皮的河磨玉原石

白皮
显著特征:马风地区含镁矿较多,因此这里出产的河磨玉受镁元素的侵袭,形成了似牛乳版细腻润白的皮色,因为含镁矿较多,外皮呈现明显的白色,似牛乳般细腻润白,马风产的这种河磨玉,由于冲刷的比较充分,玉石的形状千奇百怪,玉肉饱满,碧绿的玉肉搭配纯白的皮色,为大气的河磨玉平添了几分秀美。

包裹着白皮的河磨玉

白膜皮
显著特征:所谓白膜皮,是指河磨玉表面有薄薄一层白皮,遇水则透出绿色的肉色,打光也可以看到皮子下面的隐隐绿色,这种皮色的河磨玉也是马风镇的特产。

产自马风的白膜皮

细僵皮
显著特征:河磨玉有这样一种情况,一块料上不同的分层体现出不同颜色的皮色。最外面是红皮,中间1-2cm过渡为浅黄或浅白皮,这种皮色我们称为细僵皮,毫无疑问细僵皮适合做巧雕,也有人利用这种皮子的厚度和色差做成串珠,可以看出明显的颜色变化。

细僵皮

硬僵皮
显著特征:硬僵皮的皮色一般为黄、深黄或深褐色,呈现出油亮、平整光滑的石皮特征,同样适合做俏色巧雕。硬僵皮的透光度一般,大多数情况下打光看不到里面的玉质,但是硬僵皮平凡的外表下却有内秀,打开后往往都有细腻的玉质,让人感叹玉不可貌相。

典型的硬僵皮

薄油皮
显著特征:薄油皮就是在玉肉之上覆盖着薄薄的一层皮子,河磨玉的薄油皮通常是枣红色,皮色与和田籽料没有差异,皮子上也带有和田籽料相似的毛孔、牛毛纹和指盖印。这种皮子温润美丽,极适合把玩,会透出油脂般的光泽,是一种浑然天成的美。

薄油皮

椴树林籽料皮
显著特征:椴树林地区产矿料也产籽料,籽料的河磨玉经过长期的风化,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皮色特点,皮子表层为娇艳欲滴的红色或明丽的黄色,过渡到里面则渐变为白色皮,最里面是黄绿色的玉肉,皮色层次分明,颜色亮丽,很多人用这种籽料做串珠,充分展现出色彩变化的美感。

典型椴树林的外红内白的过度皮色

       每一种玉皮都是玉石特有的IP,从接触到玉石的第一眼,皮色就像是一把缓缓揭开玉石历史故事的密钥。以玉质为根本,以皮色为外在,一块好玉,内外兼修。感兴趣的玉友不妨搜集皮色种类,体味更多的收藏乐趣。


(文中所有图片均由天雅玉府提供,欢迎玉友们亲临天雅玉府会所观赏实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