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这个题目,你一定以为错了。不是“他妈的教育”吗?怎么变成“他爹的教育”了?题目非但没错,而且是有意为之,原因请听我细细道来。
“他妈的教育”系列文章已经写到了第四篇。有大量的转发,有若干大号的转载,达到了100000+的阅读量,估计全网的总阅读量至少达到上百万。教育和医疗一样,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永远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某种意义上来说,正因为这个系列的文章所陈述的现象,触及了很多人的痛点,所以,才引发了海量的关注。
在我公号的相关文章下,也收到大量的读者留言,其中赞者居多,弹者亦有之。
无论赞与弹,我都做了精选。绝对不会因为赞我,我就精选出来,弹我我就扣在后台不发出来。因为我始终觉得,无论什么事情,如果只有一种声音,那就非常可疑。理越辩越明,每个人都不享有终极的话语权,这种平等的对话,平等的讨论,反而可能更接近问题的本质,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除了赞和弹,也有第三种留言,这些留言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摘录两则比较典型的留言。
留言一:于老师很多文章我都拜读了,观点也很认同。只是有时候您只是陈述一种现象,是否可以给家长们一些明确的建议,这样家长更收益,文章受众也会更多。
留言二:于老师,您的“他妈的教育”系列,因为只有现象的揭露,而没有解决的出路,就会让大家更迷茫,我们更想知道面对这样的问题,后续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我给其中的一则留言这样回复:
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这个明确的建议也会有的!我准备接下来也写一个“他爹的教育”系列,专门谈谈面对“他妈的教育”系列中指出的种种现象,我们该怎么办的问题!
其实在“他妈的教育”系列中,揭露了当今教育领域存在的种种不良现象,虽然并没有详细阐释我的观点,但我的观点已经蕴含其中。只不过,我没有具体展开来谈我对相应问题的思考而已。但显然,“管杀不管埋”会让一部分人产生误解,觉得我只会骂一骂,不负责任。那今天的这篇文章,新开的这个系列,就是要谈谈我的思考,就是要“管杀也管埋”。
先要说说为什么叫“他爹的教育”?
一个原因是和“他妈的教育”系列对应,采用的仿词的修辞方法,临时造出来这么一个短语,纯粹就是为了好玩儿。
抛开好玩儿,还有一个严肃的理由,就是除了一线教师这个身份之外,我也是一个小孩的爸爸,所以,我也在不停地转换角色,也要考虑我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我该如何扮演好父亲这个角色。
可以说,“他爹的教育”就是我转换角色,站在家长的角度上去思考一些问题,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这些思考,都是我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正在实践,或者准备实践的。绝对不是生产来卖给他人,而自己却不吃的食品。
需要说明,我的这些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思考,都是把视野放宽到以八十年甚至更长一些的时段为尺度来看问题,说得更明白一些,我是以孩子一生的长度为时间段,而不仅仅是他前二、三十年或者说读到本科毕业抑或博士毕业来思考问题。我要思考把他培育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某几个特定的时段如何能够升入理想学校的问题。
说了这么多的“题外话”,现在切入正题,谈谈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课外班。
要不要上课外班?选择什么样的课外班?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课外班?一个最为基本的思考立足点是课外班应该满足你孩子的需求。 这里面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不要因为别人孩子上课外班,你孩子就一定要上课外班,也就是说不要别人孩子因为生病吃药,你孩子也要跟着吃药才踏实。另一个是这个课外班是你和孩子协商之后的结果。而不是“有一种冷,是你妈觉得你冷,有一种课外班,是你妈觉得你应该上课外班。”不是你觉得他应该上,于是就给他报上,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而是孩子自己的真实需要。
课外班无非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艺术类的,一种是体育类的,还有一种是文化课类的。 先说说艺术类课外班。
上这一类的课外班的目的应该是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他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而不是什么考级。在选择这一类课外班时,应该特别关注课外班老师关于本学科的认知和理解的水平。而不是选择最便宜的,觉得性价比高,或者选择最贵的,觉得最贵的一定最好。
以绘画班为例,如果老师展示给你的是经过他教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个孩子画得有多像。我想,这样的绘画班不应该报,因为他们教的是单纯的绘画技术,而不是审美能力。短期看,孩子可以画得很像,但长期看,对孩子的审美能力的提高非但没有任何帮助,甚至有害。
不要让孩子学钢琴,就期望他成为下一个肖邦;学唱歌,就期望他成为下一个帕瓦罗蒂;学绘画,就期望他成为下一个毕加索。不要轻易相信一万小时的理论,固然,下苦功夫可以达到相当的高度,但是,必须要承认,艺术创作需要相当的天赋才行。我们普通人学习艺术,不是非要去做艺术创作,而主要是艺术欣赏,所以,完全可以“眼高手低”。
在孩子长大后,去参观各种类型的艺术博物馆的时候,可以说出个子丑寅某,一二三四就好了。去听一场音乐会或者看一场舞蹈表演,能够说出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平时自己也能自娱自乐地画几笔,弹一段。有这样的一些能力,就已经足够了。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对一个人一生而言,非常重要。
再说说体育类的课外班。
现在因为体育纳入中高考,所以,体育类的课外班也日趋火爆。甚至有专门针对中高考科目的篮球绕杆、引体向上、实心球、乃至八百或者一千米跑的课外班,而我们的家长让孩子参加这些课外班的目的无非也就是短期提高成绩,能够在中高考体育测试中不丢分或者少丢分。
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是大错特错了。要让孩子上体育的课外培训班,绝对不仅仅是要孩子在中高考体育测试中拿到好成绩。而应该把目标放在让孩子掌握一两项可以终身受用的体育运动技能,为他一辈子的健康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上。
也不要让孩子打篮球,就希望他成为下一个姚明;打排球,就希望他成为下一个朱婷;踢足球,就要成为下一个梅西或者C罗。(此处实在举不出一个能在国际上达到顶尖水平的国内足球运动员,所以,就只能拿别人家的孩子,当今足球界的两尊大神举例了)
不要一窝蜂地看人家孩子去练跆拳道,你就让你的孩子去练跆拳道;看人家孩子学击剑,你就让你孩子去学击剑;看人家孩子打乒乓球,你就让孩子去学打乒乓球。不妨最初多了解了解,多观察观察,看看你的孩子喜欢什么样的体育项目,适合什么样的体育项目。然后,再做出最终的决定也不迟。一旦选择,就坚持下来。在他求学期间,这项体育运动能够成为繁重学习压力的调节剂,在他成年以后,能够成为一辈子健康的保护神,这也就足够了。
我虽然是语文老师。但绝不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只强调语文有多重要多重要,必须要学好。我当班主任老师时,为了强调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多次向学生和学生家长推荐朱光潜先生的《谈体育》一文,虽然是近百年前的文章,但其中所表达的观点,今天来看依然一点都不过时。而且,其中阐述的体育运动的诸多好处,至今还有很多人意识不到。
最后,也是最重头的,要说文化课类的课外班。
“快速提分”是现在文化类课外班招生时最大的卖点。当然,之所以有这个最大卖点,是因为我们的家长和学生在这方面有最大的需求。
在说如何选择这一类课外班之前,需要先说说这种“快速提分”背后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或者危险。
如果某一个课外班,宣传上他们的课外班的学生,从一模到中高考,学生单科平均成绩提高至少10分以上。那我建议您可以关注一下,您孩子所在学校上一年的一模成绩和最终的中高考成绩,您会很惊讶的发现,整个学校的单科平均成绩差不多都提高了近10分,您再关注一下全地区的成绩,你也会发现同样的现象。那么,问题来了,是全体同学都参加了课外补习班,所以,成绩才提高了那么多吗?
显然不是!之所以全校或者全地区分数都有比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不是短时期中全体学生应试能力发生飞跃的结果,而是因为一模的阅卷标准总体偏紧,而正式中高考时,阅卷标准总体偏松。这样的原因很容易理解,平时是训练,要从严要求,而中高考作为最终的结果,可以适当从宽。
如果某一个课外班,告诉你可以在十节课或者二十节课,可以讲完初中的化学或者初中的物理,你觉得甚合您意。那我告诉您这样一个例子,您就知道这种蛊惑人心的宣传危害在哪里了。
这个例子是我在和我的好朋友——一个物理老师,在探讨功利化教育的危害时,他所举的例子。
物理课外班老师讲授滑动变阻器,通常只是利用图片告诉学生,这个东西叫滑动变阻器,它的工作原理是改变电阻丝长度,就可以改变电阻。最多再告诉告诉你这个东西怎么接入电路,怎么起作用罢了。课外班老师要求学生记住这样一些结论,但最多算是知其然,如果你问学生,为什么滑动变阻器会长成今天这个样子,而不是别的样子,他们就不知道了,这就是不知其所以然。
但在课堂上,老师会提出七个具有严密逻辑联系的问题,逐步使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必须要说明,也不是所有的学校的物理老师都能够做到这样,只有真正优秀的物理老师才能做到这一点)
1.如何改变电阻,哪种方式更为可行?
学生通过简单的电路实验,集体讨论,发现改变电阻丝长度更为方便。
2.改变电阻丝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弊端是什么?
学生通过讨论实验,会发现空间有限,电阻丝不可能在直线状态下无限延长,由此,变阻范围就比较受限。
3.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充分利用这一空间,更大限度地延长电阻丝?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提出,可以把电阻丝缠绕成螺旋形,这样就可以使其所占用的空间变小。但通过做实验,会发现电阻丝之间因为比较明显的间隙,在滑动导线夹时,灯泡一闪一闪的,不能够持续变亮或者变暗。
4.如何解决灯泡不能持续变亮或者变暗的问题?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提出,可以把电阻丝缠绕得更紧,中间不留任何间隙。可实验的结果,发现电流从紧密排列的电阻丝中间横向直接穿过,而不是像他们想像的那样,沿着电阻丝纵向地流过。
5.如何解决让电流从电阻丝中纵向流过的问题呢?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提出可以在电阻丝之间增加绝缘层,这样,电流就不会横向穿过了。但紧接着发现新的问题来了,因为电阻增加了丝绝缘层,导线夹不能够接触到电阻丝,灯泡根本就不发光。
6.如何解决灯泡不发光的问题呢?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认为可以把电阻丝上的绝缘层去掉一部分,导线夹就就可以接触到电阻丝了。
7.接下来的问题是,用手拿着导线夹不方便,不容易很好地控制,这该如何解决?
同学通过思考讨论,认为可以把导线夹套在金属杆上滑动,就比较方便,能够很好地解决控制导线夹的问题。
这样,一个完整的滑动变阻器才得以形成。也就圆满回答了滑动变阻器为什么会长成今天这个样子的原因。这才是真正的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在课外班可能仅仅是三五分钟似乎就讲明白了滑动变阻器的原理,但那只是老师告诉了学生一个结论,并没有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但老师在课堂上要用一节课、两节课甚至更长时间,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激发学生思考讨论,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虽然看起来是浪费了很多时间,但这个时间浪费真的非常值得,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兴味盎然,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当然,课外班也有课外班的难处。如果他们不这样讲,很多家长或者学生认为钱花得不值,就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最好的效果,而所谓最好的效果,就是拿到好分数。于是,就大量的刷题,就语文来说,很多学生和家长会有这样简单的判断,一节课能讲三篇甚至五篇阅读的老师,要比三节课才讲一篇阅读的老师要好,要有效率。不仅仅在课外班这样,在学校的课堂上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今天教育的急功近利,应该说,各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对是否选择文化课的课外班的态度是,首选要求孩子在学校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听讲,积极向老师提出这样或者那样的疑问,争取在学校的学习中能够最大化地解决问题。
我们有一些家长,费了很大的气力,好不容易让孩子上了一个心目中理想的学校,结果却放着学校的优质资源不去利用,反而再花大价钱去找课外班来补课,甚至不关注孩子在学校上课的情况,反而更关注孩子在课外班上课的情况,因为觉得课外班花的钱多,肉疼,就要让孩子一定要好好听,要有大收获才能回本,反而忽视了学校的免费的课程,这种做法真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严重的本末倒置了。
如果学校的老师不能满足孩子求知的需求,不得不去找课外班,我绝对不会轻易相信这样或者那样蛊惑人心的宣传。我一定会多比较比较,多观察观察,可以问孩子的同学,问孩子的同学的家长,同时,也会随机试听一些课外班的课程,而不是他们第一次试听的课,因为那些课都是他们反复演练准备好的课,是钓鱼的鱼饵。努力找到那个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课外班去上。 随着近年来国家各种深化教育改革政策的出台,考试也有大幅调整的趋势,从原来的着重考查死记硬背知识点,转向到着重考查学生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样的能力,还真不是“刷题”就能够解决得了的。
当然,为了所花的钱能够最大限度回本。要和孩子以及孩子学校的老师沟通交流,最大限度地明确孩子的问题在哪里,短板在哪里。而不是仅仅对课外班老师说,我孩子语文不好,要补语文,数学不好,要补数学。要知道哪个部分是真正的弱点,然后再去有针对性的补课。比如,以物理中考为例,要明白是电学的部分有问题,还是光学的部分有问题,还是力学的部分有问题,甚至,还应该更为细致,比如,力学部分中的哪一个更细的环节有问题。每一次要让孩子带着问题找老师来学,而不是被动地等着老师来教,这样就避免了已经会的问题反复听,既浪费了时间,浪费了金钱,又没有达成效果,不会的依然不会的情况。
作者:谢崇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