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点】医保支付制度是咋回事?权威专家为你解读!

 THY7655 2016-12-08
2016-12-07 陕西人社

医保支付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核心政策。不断完善医保支付制度,是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有效管理的内在要求。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内涵是什么? 进展状况如何? 日前,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医保研究室主任王宗凡为我们做了权威解答。



问:医保付费方式是人们关心的热点。 请介绍一下, 该方式有什么特点?
答:

医保付费方式包括按项目付费、 按服务单元付费、 按病种付费、 按人头付费和总额预付等。 这是一个支付单元由小到大的过程。


从最小的支付项目, 到最后给医院整体预算, 支付单元从小到大, 经济风险也越来越从医疗保险方转向服务提供方。 从医保本身的管理来说, 随着支付单元的扩大,医疗服务监管的重点也从费用控制转向服务质量控制。




问: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内涵是什么?
答:

医保支付制度的改革, 可以从几方面来分析:

从理念上来说, 医保支付制度的改革是从被动付费转化成主动购买。


从支付方式上来说, 医保支付方式逐渐从后付制转变成预付制。


从医保的管理角度来说, 医保支付从事后审核, 转变成 “事前约束+事中事后审核监督” 的模式。




问:当前, 我国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进展如何?
答:

根据我们的统计, 当前, 全国实施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地区比重占64.7%, 实施总额控制管理的定点医疗机构44000多家, 占47.3%。 总额控制覆盖基金支出占全部基金支出的65.6%。近年来,正是由于我国医保支付制度的改革, 使得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基金支出增速逐年下降, 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待遇逐年提高。


除了医保付费的总额控制, 全国各地还相应加强了医保付费的监督管理。 一方面, 通过付费方式、标准、 协商谈判、 监管指标、 风险分担、 考核奖励等指标, 细化协议管理; 另一方面, 加强使用信息化手段, 推进智能监控。 目前, 全国72%的医保统筹地区开展了智能监控工作, 开展医疗行为监控、 支付标准制定和调整、 监控指标和阈值、 运行评估、 预警预测等智能监控管理。 到今年底, 这个指标将达到85%。




问:进行医疗支付总额控制有哪些比较好的方法?
答:

进行基金支付总额控制的两种形式:直分法、点数法。


直分法, 是将基金支出预算总额按照某种方法, 直接分解到各个医疗机构的一种方法。 主要采取的总额分配方法是: 以近3年各定点医疗机构提供服务情况和实际医疗费用发生情况为基础, 根据定点医疗机构不同级别、 类别、 有效服务量等因素, 区分门诊、 住院等费用, 将地区年度总额控制目标, 细化落实到各个定点医疗机构。


点数法, 是按病种分值付费,将总额预算与病种付费结合进行付费的方法。 主要采取的计费方法,是先进行疾病分类, 对所有病种预先确定点数, 根据所有医院实际发生的病种及数量计算总点数, 用总预算额/总点数=点值的公式来计算。 按照点数法, 一家医院A获得的预算额=A医院全年的点数和×医院系数×点值。


在这种算法下, 病种的最终支付标准不仅取决于治疗的技术含量, 还受病种数量的影响, 病种实际支付标准不确定, 这有利于医院医生控制不合理住院, 节约成本,主动控费。


按病种分值付费, 使得基金支付可控, 也兼顾了医保控费目标和医生技术劳动价值。 相对于按病种付费, 按病种分值付费技术含量不高, 起点低, 可操作, 可促进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 主动控费。


另外, 按病种分值付费向疑难病例倾斜, 鼓励了医疗技术进步。特别是疾病分类、 分值权重由医疗机构之间商讨谈判决定, 医保部门不直接参与, 仅是组织方、 协调者。 这种做法减少了行政干预, 也易于被医疗服务方接受。 此外, 按病种分值付费在一定程度上, 也有利于疾病的分级诊疗。



陕西人社

 期待您的关注!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