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友记|他淡淡的忧伤,穿越千年

 Purefact 2016-12-08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这是2016年火起来的第一句诗。


  在网友发出征集令后,引发了全民的创作热潮。


  可是,你是否知道此句诗的出处在哪里呢?原诗应为《简卢陟》,全诗如下: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涧树含朝雨,山鸟哢余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网友将“一瓢酒”传成“一壶酒”,将“可以”写成“足以”。全民创作,也许是“国人诗性未死”的一个例证吧。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这并不是虚言,诗词早已渗入到国人的生活乃至血液当中,在我们汉语和汉字的大河里,诗词永远是那最闪耀生动的浪花。


  或许有人会问:“诗词有什么用呢?”叶嘉莹先生是这样回答的:“使你的心灵不死。”


  今天,我们来看看千年前的一颗不死的心灵。


  他便是“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的作者:韦应物。


一、浪子回头也是好少年



  作为后人,我常常去想盛唐究竟是什么样的?


  这一段唐朝最美好的时光,是如李白笔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风流华美?是如杜甫笔下“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安居乐业?还是如王维笔下“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雍容伟丽?


  抑或这些皆是盛唐的不同侧面吧。


  对于盛唐最有发言权的,不是以上几位,而是京兆人韦应物,韦氏家族是关中望姓之首,共出过十余个宰相级的人物。


  韦应物从十五岁起以三卫郎的身份为宫廷近侍,出入宫闱。彼时天下承平日久,恰是繁华正盛的时代,五陵公子韦应物不好读书、纵酒横行。他以为这样才不辜负大好的青春年华。


  个人的命运总是在国家的大潮中倏忽起伏。安史之乱来了,而韦应物也终于从美梦中醒来,不得不正视面临下岗,甚至逃难的生涯。


  这一年,韦应物十九岁。


  他懊悔以前的浪荡生活,开始折节读书,勤攻诗文。虽然他说“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这都是自谦之语,他后出任地方刺史,抚政安民,并学诗有成,自成一家,方成就了青史上“韦白刘”并称的韦苏州,诗史上 “王孟韦柳” 并称的山水田园诗派诗人。


二、良心官员的标准



  做一名干吏总比做一名庸官要付出更多。永泰元年,中年韦应物做了洛阳丞,当时洛阳刚从叛军手中收复,百姓苦不堪言,甚至以纸为衣,而守卫洛阳的神策军依旧大肆欺压民众。


  韦应物痛心疾首,遂将乱纪兵卒投入大狱。没想到,在对簿公堂时,韦应物竟然站在被告席上,被斥破坏军民团结,韦应物愤而弃官闲居。


  但韦应物不改一片为民之心,除短暂在长安为官外,先后做过滁州(现安徽滁州)、江州(现江西九江)、苏州(现江苏苏州及浙江嘉兴)等地刺史,在地方官任上,韦应物勤于吏职,简政爱民,深受民众拥戴,被称作“韦江州”“韦苏州”。


  在滁州刺史任上,他有一个叫李儋的朋友来信问候,于是,韦应物写了一首《寄李儋元锡》作为回复。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这首诗语浅意深,没有用一个典故,却有一种平淡的动人之美。其中最为出名的是颈联:“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此时,韦应物已年近半百,因疾患缠身产生了退隐田园的想法,但更让他内心备受煎熬的,是百姓流离失所,深感愧对国家所给的俸禄。


  韦应物用最朴素的语言,制定了一名有良心官员的标准,应该具有哪些基本的情怀和作为。这句诗影响深远,成为了后世很多清官的座右铭,范仲淹曾赞叹韦应物抒发的是“仁人之言”。


三、对妻女也有温暖碎碎念



  鲁迅先生有句诗说的好:“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韦应物二十岁时娶妻,那时正是他情绪最为低谷的时候,他迎到家的新娘,是一个叫元萍的女子,年方十六岁,为他灰暗的生活带来了一抹亮色。


  之后的二十年,他的妻子与他同甘共苦,为他生儿育女,他们夫妻恩爱,本以为可以白发终老。


  不承想,妻子三十六岁时,竟因病去世,留下儿子还不足周岁。


  韦应物悲痛欲绝,撰文并书写墓志,写下《送终》一诗,诗中有这样的句子。


  “生平同此居,一旦异存亡。”我们终日在一起生活,而现在却阴阳两隔了。


  “斯须亦何益,终复委山冈。”我真是不想你下葬,哪怕多延长一刻都是好的,可是你终将长眠于这片山冈啊。


  “童稚知所失,啼号捉我裳。”我们的孩子也懂得永远失去了母亲,牵着我的衣裳哀哀哭号,更让我肝肠寸断。


  这首诗并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只是质朴地叙写了整个送葬过程,却令人读来潸然泪下。后来,他又写了很多悼亡诗,丧妻之痛跃然纸上。


  韦应物不仅是良夫,还是慈父,在中国诗歌史上,写给妻儿的诗本来就很少,赠给出嫁女儿的诗,就更是难以寻觅了。


  他在大女儿送嫁的诗篇《送杨氏女》中写道:“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要送别相依为命的女儿了,他千叮咛,万嘱咐。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一会儿担心说女儿缺少母亲的教导,将来怎么与婆婆相处啊?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一会儿安慰说幸好你所嫁的是良善人家,他们应该会宽容和怜惜你。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一会儿解释说清贫节俭是我的家风,嫁妆自然难以丰厚完备,夫家是不会挑理的。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一会儿教导说要孝敬公婆啊,仪容举止应随顺规矩,这样你才会幸福。


  说着说着,韦应物的泪又流下来了。


  别笑话这位丈夫和父亲,感谢他吧,因他能用诗的形式反复地碎碎念,才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仍可触碰一颗丰盈且敏感的心灵。


四、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既然是写韦应物,少不了专门说说他的诗。


  在网上常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你可晓得,这一个梗已被韦应物早早地就玩过?


  韦应物是最先一批探索词的唐代诗人,他在《调笑令·胡马》中写道:“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就迷路这事儿,连说了三遍,以刻画出那种焦躁、彷徨的神态,不难想象,那匹胡马当时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其实,最能体现韦应物风格的是五言古体诗,后人诗评说:“情至浓而笔至淡。”“其妙全在淡处,实无迹可寻。”最大的特点在于一个“淡”字,用现代话说就是“高冷”,但越是这样,就越受人关注,还能从中找到不少现代感极强的句子。


  前面提过的“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不再多说。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会不会让你想起了那句“风从东方来”的广告语?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会不会让你想起小时候看外国电影一开口便“亲爱的”那羞答答的对话?


  这些都不算什么,韦应物在古代已受到了很多大V粉丝们的力推。


  苏轼评价韦应物的诗是“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尤其对《寄全椒山中道士》格外赞赏,这首诗大家应该都熟悉。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苏轼一时技痒,起了好胜之念,心说:“你写寄道士,我也写寄道士,而且来一个步原韵的高难度系数,与你比划一下。”于是,铛铛铛,《寄邓道士》出炉,呵呵,大家都没听说过吧?那说明他一认真就输了。


  “一杯罗浮春,远饷采薇客。遥知独酌罢,醉卧松下石。幽人不可见,清啸闻月夕。聊戏斋中人,空飞本无迹。”


  写的好不好呢?写的好,但要看与谁比。与韦应物那一首比起来,还是有用力的痕迹。如同跳水比赛,空中动作虽都是高分,但压的水花还是大了那么一丢丢。


  韦应物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此诗写景如画,充满野趣,却像李商隐的《锦瑟》一样,对诗中所托何意,后人历来争论不休。


  有人认为,此诗微言大义,褒幽草,贬黄鹂,自比横舟,表达了作者不得其用的苦闷。


  有人认为,这就是写西涧之景,历历在目而已,是你们想多了。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吧。


  有一回,宋翰林图画院招人考试,出的题是寇准的“远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便是化用韦应物的那句诗,众考生皆抓耳挠腮,有的画一条空船停在岸边,有的画一只白鹭独立船艄,都是在“无人”上做文章。


  最后被录取的第一名是怎么画的呢?“画一舟人,卧于舟尾,横一孤笛。其意以谓非无舟人,止无行人耳,且以见舟子之甚闲也。”大自然是不孤独的,有人才有孤独。


  孤独,也是人这辈子必须体验的一种状态。


五、做一名安静的老美男子



  永定寺是位于苏州城东的一个小寺院,在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来回进出时,经常会看到一个瘦骨嶙峋的老人在耕种、浇水、锄草,这个老人就是韦应物,其实,他才五十六岁。


  多年的漂泊生活已摧毁了他的健康,贞元六年,韦应物在苏州刺史任上已满,本该返京另行他职,但因两袖清风、一贫如洗,他竟连路费也没有,只好寄住在永定寺里。


  此事传开后,很多士绅都携银两来永定寺拜访韦应物。看到他们的“韦苏州”如此孤苦伶仃,很多人都垂下了眼泪。韦应物微微一笑,自己养活自己,没什么不好。他坚决辞去别人的捐助,在永定寺里独自走过了他一生最后的日子。


  或许是少年时期经历的热闹太多,从青年起,韦应物就向醇厚仁爱的儒者发展,到了老年,随着这双眼睛看尽世事沧桑,韦应物逐渐推崇一种至今还备为流行的“极简主义”。


  《唐语林》谓:“韦应物立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居焚香扫地而坐。”别人或许从中看到了他的高士风范,但是我却看到了他繁华落尽、自甘淡泊的清和之美,还有那难以名状、挥之不去的淡淡忧伤。


  虽然韦应物五言古体诗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但他的诗更为真诚,不凭技巧,没有掩饰,真正做到了“我手写我心”,句句都是他的感情流露,毫不作伪。


  或许有人觉得他平生凄苦,替他感到不值,但我认为他对自己是满意的,他荣辱不惊的言行中,也深藏着一颗骄傲的心。


  你以为以上我说的都是猜测吗?


  不是的,我有诗为证。韦应物曾写了一首《咏玉》的诗,如今大家一想到玉,脑海里出现的大概都是镂雕精细、晶莹剔透的玉器,韦应物却不是这样看待。韦应物用这首诗表明了他的人生态度,那就是朴实无华、表里如一。


  “乾坤有精物,至宝无文章。雕琢为世器,真性一朝伤。”


  这首诗翻译成现在流行的歌也许应该是这样:


  不用闪躲 为我喜欢的生活而活


  不用粉墨 就站在光明的角落


  我就是我 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天空海阔 要做最坚强的泡沫


  ……


  (蔡相龙)



老友记是什么

  从这个春天开始,我们一起去“拜访”一些老朋友,陪他们聊聊天,听他们自己的故事。

  这些“老友”或是曾经如雷贯耳,至今仍被人们所熟知;或是流芳于各自专业领域,滋养启迪着一代代后学……他们的事迹和人生,凝聚着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气质,并且永远地成为民族精气神的一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