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继章《鹧鸪天 ·发短髯长眉有棱》审美赏析 我们知道,在明末清初之际,在江山易主、风云激荡,现实十分严酷,多数知识分子处在十字路口徘徊。然而,有些正直的知识分子,为了维护民族尊严,毫不犹豫的以凛然正气面对满清政权血腥的屠刀。这首词,就是词人以白描手法,通过对自己形象的描绘,表现出了一位爱国知识分子的情怀。全词如下: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上片写道:“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棱”即物体上的条状突起。这里指眉毛的粗大。词人首先以“发短”起,显示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气势。我们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满清贵族入主中原后,颁布了汉人必须梳长辫的政令,在清初顺治二年(1645)的六月,江南民众还曾因满清的“雉发令”而奋起浴血抗战。词人开篇即以“发短”来暗示了对满强行梳长辫表示了强烈的不满。接着用“髯长”一词,与“发短”相呼应,刻画了一位长髯飘胸,威武气概的汉族男子的形象,同时,词人抓住了“有棱”(即棱棱眉骨),一下子就使一个头发很短,胡须很长,眉毛高耸、巍然不屈的形象跃然纸上。接着词人说自己“怪于僧”。这要注意,明朝亡后,不少怀故国之思的遗民墨客纷纷遁入空门,逃避现实,但这些“僧人”不同于那四大皆空的僧人。其中,一个“怪”字很有意蕴,不但传递了词人不能表述的情感,而且含蓄蕴藉,让人想考,并给人一种怪异的特点。接着写道:“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这里,词人“霜侵雨打”“寻常事”,又如“石里藤”的描写,明显暗示了自己在险恶的环境中,自己内心的坚强,坦然面对,永不改志。 接着下片开始写道:“闲倚杖,戏临罾。”“罾”即古代一种用木棍或竹竿做支架的方形鱼网。词人以闲游、戏钓的飘逸气度,进一步表现出自己“怪于僧”的遗世独立、傲岸不羁的个性。接着写道:“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这里,词人用“折腰”代替“做官”。典出东晋的陶渊 |
|
来自: 昵称38871310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