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积累,读写结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长青小学 丁丽 对待作文,老师和学生心态惊人地相同:学生怕写,老师怕改,都有一个“怕”字。 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使作文教学中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批改作文的“两”处境得以改变呢?我们以此为课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指导和研究,在实践中让学生广泛阅读,积累丰富的素材;读写结合,提高语文的素养。为了对以后的研究工作起到指导和借鉴的作用,现做如下回顾与总结:
一、广泛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
每接一届学生,开学伊始,我定要在所教班级办班级书柜。让学生把好书都拿来,我自己的藏书、杂志也毫不吝啬地“交公”。编好书号后,书柜管理员便开始上岗了。每位同学凭卡借书,坚持每天读书不少于20分钟,做积累笔记5分钟左右。都积累些什么呢?
1.让名言警句点亮学生思想。每天让学生板书一句名言、格言或警句,并整理到积累本上。这样一学期下来学生能积累100条左右,一学年是200条。把这样的任务,合理地分配给学生,他们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2.让成语古诗文增强学生语感。我每天让学生搜集成语故事一个,并整理到积累本上,这样一学期学生积累的成语故事100个左右,利用课首两三分钟让学生轮流讲成语故事,古诗词背诵一周一首,一学期能积累背诵16首。注重积累现代的经典散文片段,像:毕淑敏、张晓峰、余秋雨等大家的文章每每背诵的时候,学生的语感自然而然就会增强。
3.让名人轶事激励学生成长。积累名人轶事,并利用阅读课,用名人轶事来感染学生。我对学生进行听记训练之后,要求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整理完。如用鲁迅、叶圣陶等伟大人物的专心阅读、终生学习的故事来激励学生,同时学生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我还让每位同学选出自己最崇拜的伟人,每天带着他的传记,不时翻看,循着伟人的足迹走。
4.用文学名著陶冶学生情操。在阅读课上,我引导学生把这些名著作为必读书目,反复精读。如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法布尔的《昆虫记》(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对于以上这些名著,多重视学生的读,读完之后的点评,读后的感想。
二、读写结合,提高语文的素养
1.抓住仿写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表达能力。以学生对文本的模仿训练为主,另外,新一轮人教版语文教材,也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模仿训练,一般来说,每一课的“研讨与练习”中的最后一道题大多是训练仿写类,如学完课余生活一单元,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课余生活经历等等,抓住课后练习题,也注重学生对人物的描写训练。这样的课很多,就不一一列举。所以说,课堂上如果抓住这些仿写训练,就会给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2.通过“综合性学习”,锻炼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在综合性学习实践中,练笔育人,联系现实生活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使作文教学成为一泓活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学作文,用作文,长才干,学做人。首先是合理地分配活动小组。其次有计划有目的进行搜集材料(课外完成)。再次有步骤地进行展示成果以及评价(两课时)。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至于“影片”质量的好与坏,全在学生的主体参与上。我有时让学生以手抄报、小黑板报等形式展示,有时进行辩论赛,抢答赛,模拟访谈……学生的参与热情很是高涨。
(1)通过文白对译、成语典故、警言睿语等语言精华的玩味和记诵竞比活动,引导学生从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由此激发他们学习母语的兴趣与激情,生发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2)通过综合性信息的搜集、筛选、整合、运用活动,让学生在点滴积累过程中,在快乐的活动中,丰富文化,开拓视野,得到综合收益。
(3)通过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可将学生的听、说、读、写、思、做的能力,分开层次,各有侧重,循序渐进地操练;也可以部分或整体协调,综合操练。总之,把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综合能力锻炼的一个契机、一个平台。
3.坚持写好日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每周二篇不少于300字的日记;在《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训练内容的规定中,有这样一句话:“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用自己的话写出观察的结果和感受”。基于此,我们的日记写作范围就是观察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动态等,让一些平凡的小事都留驻笔间。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改变学生对写的畏难情绪,在不断地尝到甜头后,才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接下来对学生的作文技巧、作文速度、综合写作能力等方面的训练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