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当道医学:天人合一道解肝经本穴:中封穴第十

 369蓝田书院 2016-12-09


今天讲肝经中封穴。

中封穴出自于《灵枢本输第二》:肝出于大敦------行于中封,中封,内踝之前一寸半,陷者之中,使逆则宛,使和则通,摇足而得之,为经

中封穴为肝经五腧穴之经穴,五行属金,是为木中金。

《灵枢卫气第五十二》:“足厥阴之本,在行间上五寸所,标在背腧也”。传统上认为行间上五寸为中封穴,故中封又为肝经本穴。

中封释名自古比较一致,皆认为此穴位于内踝前陷者之中,两大筋所封闭,故曰中封。亦有认为此穴外有胆经之丘墟,内有脾经之商丘,穴当其中,仰足凹陷,伸足而筋显,恰似两大筋之封闭,故名中封。


《灵枢经筋第十三》:“足厥阴之筋,起于大趾之上,上结于内踝之前”。当仰起足背往上时,解溪穴内侧有大筋隆起而显,中封位于大筋内侧与足内踝之间凹陷处。

《灵枢经本输第二》:“肝出于大敦。。。。。。行于中封,中封内踝之前一寸半,陷者之中,使逆则宛,使和则通,摇足而得之,为经”。“使逆则宛,使和则通”何意?张介宾解释为:使逆则宛,使和则通,言用针治此者,逆其气则郁,和其气则通也。以宛释为气机不伸而郁。

按说此穴五行为金,金之味为辛,肝得辛味而气散。内经言: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木曰曲直,肝为木,主筋,木曲直之性为肝筋之伸曲,凡筋得辛则伸,温则舒,得酸则曲,凉则收。故此穴善于疏肝解郁,舒筋活络。

《甲乙经》以中封治疗人“太息如将死状”。太息者,叹息叹气之意。凡肝气郁结、闷闷不乐、情绪低沉者不自觉容易太息。有些严重肝郁之人,于紧张或者郁闷时有濒临死亡之胸闷喘不过来气机感。从我临床上观察看,患者肝郁、同时肺气虚而无力宣发者,易于出现此证。除胸闷不畅感之外,患者还有人欲死亡之感。这种感觉非胸闷不畅而引起,乃肺金肃杀、刑伤、毁折之性乘肝木之虚导致。可以中封配伍膻中穴同用治疗。此穴木中金,味从金之辛,可疏散肝木郁结之气。若肺气虚,合太渊穴,或配伍补中益气丸同用。


肝主筋,中封穴为肝筋所结之处。《灵枢经经筋第十三》:足厥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上结于内踝之前,上循胫骨,上结内辅之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结于内踝之前,即内踝之前两大筋之间的中封穴;上结内辅,即内辅骨之下的肝经合穴曲泉穴,结于阴器,即会阴前阴部位的宗筋部位所谓“结于阴器,络诸筋”,阴器即男女生殖器阴器者,为足三阴、足阳明筋皆聚于此,以及冲任督三脉亦聚于此,故曰宗筋。

厥阴属肝木,肝主筋,故宗筋络诸筋而统之肝又为情欲之主,见色迷情,则宗筋有感而外阴勃起;如若肝中相火炽盛,则宗筋阴器易患阳强之证如若肝筋伤于寒,则筋挛阴缩入腹相引痛。中封乃肝筋之气结聚之处,五行辛散,性能舒筋,故善治筋挛、阴缩、少腹牵引前阴睾丸之疝痛等肝筋不舒之疾况中封一穴乃肝之本穴,本者,体也。肝生筋,筋乃肝气所生,故中封亦是肝主筋之穴《千金方》《针灸大成》《医宗金鉴》等以之治疗:筋挛、阴缩入腹相引痛前阴痛、疝痛等,多筋病也

肝筋主下肢之步行,凡步行艰难,多配伍太冲同用。此穴为肝之下肢筋气所结聚处,故善治疗下肢筋痿不仁,轻者步行艰难之病症。《玉龙歌》步行艰难疾转加,太冲一穴效堪夸,更针三里中封穴,去病如同用手拿。太冲穴为肝经之原穴,中封为本穴,此二穴肝经之本原也,故善治步行艰难

凡男子睾丸静脉曲张者,亦可酌情选用此穴。刺此穴,可与宗筋所结之前阴上下相引。

前阴主小便,小便之开阖,乃前阴部位筋肉之收缩舒张功能收缩则可蓄积小便,舒张则可排出小便现今的前列腺各种疾病导致的小便不畅,可以酌情选用此穴。

前人又取中封治疗遗精,无梦而遗肝肾虚,可取之配太溪穴、肾俞同用

《针灸大成》《甲乙经》以中封治疗“身黄有微热”,此黄疸病,中封可以疏肝利胆;现代研究针刺中封可治疗传染性黄疸型肝炎,可改善症状,降低转氨酶。

中封穴到此,其它的主治功能参考大众中医临床经验下一课讲肝经合穴曲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