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一生最闪光的不是智谋,而是人人忌讳的那个字

 风过竹笑 2016-12-09

诸葛亮一生最闪光的不是智谋,而是人人忌讳的那个字

一部《三国演义》,让诸葛亮的形象深入人心。但如果问足智多谋如他能否登上 “三国十大谋士排行榜”榜首,恐怕各位看客就要失望了。诸葛亮不但不是榜首,甚至连前三都排不上,仅仅位居第六。也是,根据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不也能赛过“一个诸葛亮”嘛!

那么,作为一代贤相,诸葛亮最耀眼的地方不是智谋又是什么呢?——是他的“死”,这个人人忌讳的字!

诸葛亮一生最闪光的不是智谋,而是人人忌讳的那个字

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死诸葛吓跑敌人活仲达

诸葛亮一生最闪光的不是智谋,而是人人忌讳的那个字

《三国演义》里有这样一个经典桥段。建兴十二年(234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与司马懿(字仲达)对於渭南,并约吴国共同发兵。期间,诸葛亮屡屡遣使者下战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激怒司马懿。但司马懿忍辱据守不出,并以“千里请战”的妙计平息将怒。

知己知彼,了解敌情,是兵家必备之技能。司马懿虽不应战,但却积极的打听情报。只是,他派人出去打听的不是蜀国军事情况,而是询问诸葛亮的睡眠、饮食和办事多少。当听到使者答道:“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上的责罚,都亲自披阅;所吃的饭食不到几升。”司马懿便心中窃喜。

诸葛亮一生最闪光的不是智谋,而是人人忌讳的那个字

(司马懿影视形象)

原来,他认为诸葛亮进食少而事务烦,不可能活得太久。于是便一直热切地盼着诸葛亮早死。

谁知,诸葛亮采取分兵屯田的办法,竟在魏国境内与魏国百姓共同种粮自给自足,打算长期驻扎下去。可命运还是没有眷顾诸葛亮,不多久,他果然如司马懿所料,因过于操劳而病重。

八月,诸葛亮终于病故于五丈原(今宝鸡境内),享年五十四岁。杨仪、姜维等遵照诸葛亮遗嘱,秘不发丧,缓缓退军。司马懿率军追击,但见蜀汉军帅旗飘扬,孔明羽扇纶巾坐在车里,吓得赶紧又策马收兵。于是,名著为我们演绎了一场“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佳话。

当然,这样的桥段多是文学作品的演绎,并不是真的历史。但死后的诸葛亮,确实始终激励着仁人志士,这才是闪光的“死”。

用人格赢得蜀国百姓的爱戴

诸葛亮一生最闪光的不是智谋,而是人人忌讳的那个字

其实,据史书记载,即便是赤壁大战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诸葛亮也从未指挥过任何一场战斗、率领过任何一支军队。且也并非是一开始就被委以重任、然后一帆风顺、捷报频传的。恰恰相反,在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他一直从事一些并不显眼的基层工作,并且把它们做得很好,用自己出色的工作来赢得刘备和大家的尊重,最终担负起蜀国丞相的重要职务。

可以说,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诸葛亮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因,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

诸葛亮一生最闪光的不是智谋,而是人人忌讳的那个字

公元207年到234年的这二十七年,是诸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但大权在握的诸葛亮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在诸葛亮的遗言中,他命令部下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但就是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开国丞相,墓穴却仅能容纳下棺材。入殓时诸葛亮也只穿了平时的衣服,没有些许其他器物殉葬。他曾经上表指出自己没有一点多余财产,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就连儿子都是自给自足。

诸葛亮死后,为了表示怀念,蜀汉各地多上书请立诸葛亮庙,蜀汉朝堂以此违背礼制不纳,于是百姓在四时的节日自发在道路上私祭诸葛亮。

终于,到景耀六年(263年),在习隆、向充的建议下,刘禅在沔阳为诸葛亮立庙。试问,历史上有几人能赢得百姓如此厚戴?

诸葛亮一生最闪光的不是智谋,而是人人忌讳的那个字

诸葛亮死后30年,司马昭派遣邓艾、钟会伐蜀。诸葛亮的子孙没有坐享前辈的荫庇,诸葛亮的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一起在绵竹之战中战死沙场。《诫子书》《诫外甥书》化成了生动的现实材料。一家3代,把一腔热血以“死”献给了蜀国的江山,何其荣哉!

丞相风骨感泣后人

诸葛亮一生最闪光的不是智谋,而是人人忌讳的那个字

丞相去矣,留下他未竟的事业。“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一诗,把千百年后所有的有志未遂的英雄人物全都集合,写出了他们产生的强烈的震动与共鸣,令古人及我们和我们的后来者不能不为之同声一哭。

诸葛亮一生最闪光的不是智谋,而是人人忌讳的那个字

在这里,只举2个例子:

公元805年唐顺宗时的王叔文,是当时出现的有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和刘禹锡等人参加的进步的政治集团的首领,他力图改革弊政,但因遭到宦臣俱文珍等人的反对而终归失败。《旧唐书·王叔文传》是这样记载的:“叔文但吟杜甫诸葛祠堂诗末句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因欷歔泣下。”睹诗思人,以意逆志,痛其何哉!

第二个例子是北宋末年宋王朝。两个皇帝徽宗和钦宗父子二人双双被金人俘掳,宋高宗逃跑了。为了抵抗金兵的南侵,已经70岁高龄的爱国将领宗泽,亲自带兵镇守尚未沦陷的当时的国都开封,但终因忧愤而成疾。临死时,他无限感慨地吟诵着杜甫为诸葛丞相所做的这两句诗,三呼“过河”(渡过黄河,抗击金兵),肝肠寸断,气噎而辞世。

死是每个人的最后归宿。滚滚长江淘尽千古英雄。诸葛亮的忠公体国精神,生前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这么来看,诸葛亮的“死”,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本身也是对诸葛亮最好的纪念和安慰。

诸葛亮一生最闪光的不是智谋,而是人人忌讳的那个字

作者:袁鹰

转载请注明来自凯风清韵(ID:kaiwind-qingyun)

投稿邮箱:kaiwind123@sina.com

一经采用支付丰厚稿酬

我们在这里 · 静静等着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