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5N6禽流感来了!怎么防?

 板桥胡同37号 2016-12-09

近日,随着气候转冷,流感又向人们袭来。多地发现禽流感感染的病例,流感来势比去年猛烈。


来源:科技日报、番禺疾控


快讯

我国科学家发现H5N6有取代H5N1成为优势流行毒株的趋势,通过病毒基因遗传进化研究,阐明了H5N6病毒的基因起源和进化机制,确认鸭群在H5N6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最新一期的《细胞—宿主和微生物》上。


H5N6的基因起源与进化机制

自2014年首次报道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毒以来,H5N6不断在我国及东南亚国家家禽中暴发流行,并持续出现人感染病例。H5N6作为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其基因起源、进化机制和流行趋势尚缺乏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在高福院士的带领下,中科院微生物所与多个单位合作,自2014年起对我国16个省份和地区39个市县的禽流感病毒流行状况进行持续监测。



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在长三角地区以南地区H5N6比重增大,逐渐取代H5N1成为优势流行毒株。病毒与宿主的相关性分析表明,H5N6和H6N6是鸭群中主要流行的病毒亚型。

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流感研究与预警中心

毕玉海

H5N6源于H5Ny与H6N6的重配;内部基因在病毒的流行和传播中,不断与低致病力禽流感病毒重配,形成至少34种基因型,并且自然筛选出4种优势基因型。目前感染人的病毒分别属于这4种基因型。人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带毒禽类或污染物而感染,尚未实现人对人传播;同时H5N6病毒已经在猪、猫、野鸟中被分离发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

>>>认识H5N6


主要症状

●流感样症状:发热(可高达39℃—40℃)、咳嗽、喉咙痛、肌肉痛、鼻塞、流涕等全身症状;

●眼部感染:结膜炎;

●呼吸道感染:肺炎、呼吸衰竭、多器官衰竭或死亡。

感染途径

H5N6禽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为携带H5N6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所以有以下感染途径:

●近距离接触染病的禽鸟(活鸟或死鸟)

●密切接触染病禽类的分泌物、排泄物

●直接接触H5N6禽流感病毒

高危人员

●与活禽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士,如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或加工业者

●老人、儿童及长期病患者,一旦感染,容易出现并发症,如支气管炎、肺炎等


2

>>>预防小贴士

家禽处理

●食用和购买正规屠宰厂家的产品,切勿食用病死的鸡、鸭、鹅等禽类;

●尽量避免接触活禽(或死禽)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切勿用口吹鸡的尾部;

●应彻底煮熟禽类及其蛋类,如家禽在烹煮后仍有粉红色肉汁流出,或骨髓仍呈鲜红色,应重新烹煮至完全熟透。


个人卫生

●保持双手清洁。尤其是处理食物前、进食前或触摸口、鼻、眼睛前,处理食物前、如厕后;手触摸过公共物件,例如电梯扶手、升降机按钮或门柄后;或当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如咳嗽或打喷嚏后;

●咳嗽或打喷嚏时,把用过的纸巾弃置到有盖垃圾桶,然后彻底清洁双手;

●倘若有发热或呼吸道感染病症,应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与其密切接触者,均应戴上口罩;

●如出现流感样病症,应留在家中休息,避免前往人群密集或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增强个人抵抗力,要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和舒缓精神压力。

环境卫生

如家中疑似有禽流感病毒存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清洁,每星期必须彻底清洁家居一次,可使用1:99稀释家用漂白水来清洁家居。禽流感病毒不耐热,100℃下一分钟即可灭活,对干燥、紫外线照射及常用消毒液都非常敏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