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跟诊董福慧董老都会非常感动,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完全折服于他手下精准触诊以及对疾病清晰的判断。更佩服他将患者的症状、手下的触摸、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康复的指导完美结合的能力。 需要做铍针的患者,针后症状往往马上缓解,不需要做铍针的,他就耐心地指导患者锻炼方法和生活中的注意事项。除了仰慕他的医术,更感动于他高尚的医德,如果说得更准确一点,应该是慈悲。他对患者的爱心和耐心,对同行的包容和尊重,都是我学习的榜样。这使我相信,医生对患者的治疗往往是在治疗之外。
病例1: 患者:男性,39岁 主诉:右臀、右小腿以及右踝疼痛不适2个月。 现病史: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上述症状,自觉和久坐有关,久坐后症状加重。在外院诊为“坐骨神经痛”,考虑和“梨状肌卡压”有关,经针灸治疗,症状有所减轻。刻下症见:右臀外侧、右臀下方、右小腿后侧以及右踝疼痛。 检查:俯卧位,董老在右臀外上方可触及一应力点,成条索状;继续触诊,在右侧坐骨结节触及一桃核大小的椭圆形囊肿,软骨硬度,边界清楚,压痛( );最后检查到右腘窝处,在腘窝外侧触及一豌豆大小的囊肿。 诊断:1、右坐骨结节滑囊炎 2、右腓肠肌外侧头劳损 治疗:1、右侧坐骨结节囊肿处铍针减压,针后囊 肿消失,压痛明显减轻,右侧臀外上方的压痛也消失了。 2、右侧腘窝囊肿减压。
病例2: 患者:女性,56 主诉:右侧肢体乏力、活动不利1个半月 现病史:1个半月前,因生气,出现前胸刺痛,右上肢麻木,活动不利,之后逐渐加重,逐渐发展到右下肢,当地医院诊为“脑梗”,予相应治疗,症状有所改善。现情绪烦躁,右侧肢体活动尚可,只是活动时间长易出现乏力,不如左侧肢体灵活。 检查:左侧肩胛提肌起止点压痛,右侧肩胛提肌止点可触及应力增高的条索。 诊断:董老考虑1个半月前是血管痉挛引起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治疗:铍针治疗——左侧肩胛提肌起止点松解术,右侧肩胛提肌止点松解术 针后,患者顿觉全身轻松,心里莫名的喜悦,自述在董老给她看病之前,死的心都有,但治疗后一点也不觉得烦了。在门诊就要结束的时候,她又跑回来,说身份证找不到了,买不了火车票,旅馆也住不了,我们就帮她把诊室的里里外外找个遍,董老也跟着忙活,最后董老一直看着她翻自己的提包和衣服兜,终于还是在她的提包里找到了,董老和患者高兴得像小孩儿似的。患者说今天下午一直都非常高兴,就是身份证丢了,她也没着急。 我一直很疑惑,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使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有了这么大的变化,肩胛提肌到底是怎样的一块肌肉?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如图所示:肩胛提肌位于颈项两侧,肌肉向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深侧,下部位于斜方肌的深面,为一对带状长肌,起自上4块颈椎的横突,肌纤维斜向后下稍外方,止于肩胛骨上角和肩胛骨脊柱缘的上部。有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骨下回旋的作用。 肩胛提肌接受起源于C3、4的肩胛背神经的支配,在其起点浅层走行着颈横皮神经,颈横皮神经由C2、3神经组成,向前內横越胸锁乳突肌的表面,分支成扇形分布于颈前部皮肤。 长期处于潮湿、阴冷的工作环境,从事会计、文书工作,操作电脑或者网络管理等,长期低通工作姿势,会造成颈肌包括肩胛提肌起点的劳损、痉挛、深筋膜增厚、炎症渗出、粘连而压迫颈横皮神经。同时也会影响颈部的肌肉和血管,引起一系列的不是,将肩胛提肌起止点松解后,相关症状自然就缓解了。 看似复杂难解的问题, 在董老的眼中都不算什么, 在董老的手下更是 “拨云见日”、“手到病除”, 怪不得老人家有“骨病终结者”的美誉! 真是非常幸运可以遇到这么好的老师! 技艺精湛且宅心仁厚, 我一定要珍惜跟诊机会, 多多向老师学习, 并努力提升自己, 把董老的铍针技术传承下去, 让更多患者受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