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14年基金老兵的观察:公募基金业的回归与趋势

 文野 2016-12-09


导读:美国共同基金持有人中,个人投资者持有规模占89%,机构投资者持有规模占11%,而我国个人投资者持有规模几年不断下降,从2013年的75%降到2015年的43%,机构投资者规模则逐年上升,从2013年的25%上升到2015年的57%。我国公募基金近几年呈现出非常不同的发展趋势。


文章:公募基金业的回归与趋势

来源:财经

作者:陈星德/文 国泰基金副总经理


公募基金应回归为大众投资者服务、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源,借力互联网金融和养老金体系的两大历史性趋势,实现二次飞跃,成为我国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


我国规范的公募基金行业自1998年起始,经过18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近9万亿元规模的大产业。到2015年末,行业GDP占比达12.18%,A股总市值占比达15.72%。公募基金产品数量已有3500多只,覆盖了主动、被动管理,股票、债券、货币、商品等各种类型,发达市场的主要基金品种我国市场基本都已经具备。基金管理公司数量超过100家,基金投资者数量达2.2亿,可以用“迅猛”一词来形容。


近十年来,公募基金的发展还带动了私募基金等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更为可贵的是,由于公募基金初始就引入和建设了比较完备的制度设计和监管体系,行业一直处于规范化运作中,18年来虽然市场起伏,行业没有出现系统性风险,投资者教育比较到位,“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投资观念深入人心,打破了我国金融行业隔几年就要清理整顿的情况以及不法和不规范公众集资带来的社会性问题的困扰。


中外之别原因何在


行业发展至今,是否达到了当初政策制定者的良好初衷,起到预想的效果,和成熟市场国家相比是否出现了不同的发展路径,仍是值得业内人士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我们如果分析公募基金的各类型规模和持有人的结构,再和成熟市场国家比较,就会发现差别已经产生。


根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的数据,截至2015年末,美国公募基金总规模为15.7万亿美元,其中,权益类基金占比52%,债券基金占比22%,货币基金占比18%,混合类基金占比9%。与之相比,我国近9万亿元的公募基金规模中,货币市场基金规模占比53%,债券基金占比15%,混合类基金占比24%,股票型基金占比仅有7%。可以看出美国公募基金以权益类为主,我国公募基金固定收益类占绝对主流,货币、债券类基金两者相加高达68%,如果计入混合型基金中的大量的偏固收基金如打新基金,这个比例会更高,而投资于股市的股票型基金仅占区区7%。


再看持有人结构,美国共同基金持有人中,个人投资者持有规模占89%,机构投资者持有规模占11%,而我国个人投资者持有规模几年不断下降,从2013年的75%降到2015年的43%,机构投资者规模则逐年上升,从2013年的25%上升到2015年的57%。我国公募基金近几年呈现出非常不同的发展趋势。


作为《证券投资基金法》起草及监管体系设计的参与者之一,笔者认为,这样的行业结构状况与政策制定者的初衷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政策制定者在推动公募基金行业发展时应该想达到下面几个目标:一是发展机构投资者,使机构投资者贯彻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成为稳定资本市场的锚,尽快改变我国市场散户多、波动大、热衷于炒作的新兴加转轨的特征;二是使普通大众有一个受到有效保护的长期投资渠道,推动储蓄转化为投资,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三是使间接融资更多转换为直接融资,提高资金使用的成本和效率,改变金融风险过度集中在银行体系的局面。


来自成熟市场百年来的经验表明,受严格监管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可以起到上述的作用。因此,通过《证券投资基金法》的制定和中国证监会的配套法规和监管规则,公募基金确立了资产托管、信息披露、每日估值、保持流动性、严格的投资限制、投资者适当性等一系列保护中小投资人的制度规范,并置于监管机构严格的日常监管之下,最大程度保护大众投资者权益,使他们在承担适合自己的市场风险并享有收益外,不再受到其他风险的困扰。同时,为了鼓励个人投资者投资公募基金,税收部门还颁布了公募基金投资收益的税收优惠措施。而对于风险承受能力高的高端财富个人和专业机构投资者,基金管理公司可以通过限制更少,运作更灵活的专户投资提供服务。


近几年,公募基金机构化、固收化的趋势有其客观原因,一是股票市场发展缓慢及巨幅波动使投资者特别是个人投资者投资意愿下降,投资者偏好固定收益类产品;二是随着不少公募基金的优秀基金经理转向私募基金,众多高端个人客户转向投资私募基金;三是保险机构的万能险、养老险,银行的理财产品等类公募基金产品的推出。这些产品可以向投资者宣传确定的或者预期的收益率,同时又含有明确或者隐形的金融机构信用担保,即所谓的“刚性兑付”,因此获得大量个人客户的青睐。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又将募集资金组成资金池,一部分用来购买基金公司的公募基金,使机构投资者规模大量增加,特别是固定收益类的基金,出现了大量的机构委外甚至是“定制”的基金。在针对个人投资制度设计下的公募基金,机构投资者规模占比过大必然会带来投资、运作中的诸多问题,甚至出现类似“影子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已经引起监管部门的警惕。


在监管部门的强力规范以及银行理财、万能险产品收益率逐渐下降,利差收窄甚至消失的趋势下,可以预期将来公募基金会回归为大众投资者服务。根据著名咨询机构BCG统计,2015年国内居民个人金融资产配置中,储蓄仍占51%,银行理财产品占18%,股票占10%,基金仅占5%,2013年各国可投资金融资产家庭数量中,中国内陆小于10万美元的家庭数量占比94%。可以看出,作为为个人特别是大量中小投资者服务的大众理财工具,公募基金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回归权益投资


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相比,公募基金行业发源于股票市场投资,其竞争优势依然在权益投资。根据统计,过去十年股票型基金累计收益率达269.08%,年化达13.95%。而债券型基金累计收益率99.99%,年化7.18%,货币型基金累计收益率33%,年化2.94%。股票型基金不被投资者接受的原因主要是市场波动过于剧烈而投资人择时和持有期限过短。


不过事情在发生变化,随着高固定收益资产难找带来的“资产荒”成为普遍现象、固定收益产品收益明显降低、刚性兑付逐渐打破,银行理财“资金池”也已开始转向增加权益投资部位,通过适当增加股票等弹性资产多元资产配置来提高收益,同时要求严格控制风险和回撤,即所谓的“固定收益+”的投资概念在银行委外招标中开始流行起来。而权益类的投资正是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的能力,可以预测,随着调整过后股市的稳定、转暖、回升,投资者信心的恢复和增加,资金必然会离开收益低的固定收益类投资而转向收益较高的权益类投资。


另一方面,国家金融回归实体经济的战略方针也需要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重视权益投资。银行理财从2009年的1.7万亿元发展到2015年的20万亿元,而银行理财资金大量投资于债权类的标的。而今年M1和M2的剪刀差扩大趋势也十分明显。这两个指标说明,企业和个人投资意愿极为疲弱,资金大量淤积在金融系统内部自我循环,脱实向虚的问题比较突出。造成一方面资产价格泡沫严重,经济整体杠杆维持高位;另一方面,实体产业融资困难,动力不足。


与仅承担利率风险或信用风险的债券类固定收益投资不同,股票等权益类投资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更易将资金引导进入实体经济,脱虚向实。公募基金汇聚大众资金,交给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长期投资,把资金配置到最有效率的行业中去、最有价值的企业中去,增强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应当采取鼓励措施大力发展股票型的公募基金,使公募基金回归权益类投资。


“触网”和养老将成两大趋势


在公募基金向大众投资者回归和权益类投资回归的过程中,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和养老金投资管理将构成将来公募基金发展的两大趋势性方向。


刚过去的2016年“双11”,我国全网交易额一天高达1774亿元,另一方面,传统商业生存艰难,数量可观的实体商场关门歇业或转型。金融行业是否也会迎来这一天?笔者认为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这一趋势来源于社会进步带来的技术创新、代际迁移、大众消费习惯的转变。在支付、理财、消费金融、保险、征信、众筹等各个方面已经出现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互联网企业。大众明显感到,不少金融业务已经不需要去实体银行办理而通过互联网就可以解决了,对于已经成为主要金融消费群体的70后、80后、90后,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已没有任何障碍,甚至已是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


公募基金标准化、规范透明、低门槛、流动性好等的制度设计十分契合互联网理财的需要,天然成为“小白”通过互联网理财的最佳工具。而互联网理财在经过过去几年的野蛮生长和跑马圈地后,在规模大增的基础上,开始进入规范化的精耕细作时代,投资需求向长尾市场蔓延,产品丰富度急需提高。


今年以来,互联网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紧密合作,互联网公司以平台为核心,通过深挖目标用户需求,找到特定客群并聚集客户,引进各类金融产品销售,精确掌握用户体验,占据市场份额。基金管理公司以产品提供为核心,充分发挥金融产品设计、投资、运作的优势,提供有竞争力、有创新意义的基金产品。从用户角度出发设置应用场景的“平台+产品”的合作模式已经成型并走向深入。笔者所在公司使用债券型基金与蚂蚁金服合作的“余月宝”作为“余额宝”的升级产品,在短短几周内规模增长30亿元以上,是一个十分具有说服力的案例。


另外,随着智能投顾技术的成熟,加之与互联网的结合,使原本属于高端人才能享受到的投资顾问服务低成本化。根据投资者的年龄、风险偏好、理财目标等要素自动生成个性化的投资组合方案,并且可以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再平衡和税收优化,将会给大众投资者带来与私人银行类似甚至更好的服务,解决基金选择和配置的难题,将为互联网理财提供极为广阔的前景。


养老金制度的建立是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一项重大的制度创造,通过职工参加工作开始累积,进行有纪律的、分散化的长期投资,实现稳定较好的长期受益,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同时,养老金作为长期稳定资金,有力支持了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养老金制度在社会和经济方面起到双重的积极作用。


近几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问题突出,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对经济和社会均影响深远,养老金制度的完善刻不容缓。但养老金管理的专业性强,市场化程度高,涉及面广,需要专业投资机构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因此,从事专业投资的基金管理公司就成为养老金管理的必然选择,公募基金行业与养老金管理具有天然的联系。美国7万亿美元的养老金中的公募基金占比达到50%以上,公募基金中的养老金占比也达到50%以上,这些是通过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私人企业养老计划和个人退休账户计划三大养老支柱实现的。


在美国养老金计划中,由于税收优惠等促进措施,缴费确定型计划相比待遇确定型计划,成为主流。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基本维持在2%-3%,减去通胀水平,实际收益率基本为负,处于贬值状态。相比之下,部分采取委托基金管理公司等专业投资人投资管理方式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成立15年来,年均收益高达8.36%,2015年高达15.14%,同样采取委托基金管理公司等专业投资人投资管理方式的企业年金,8年来年平均收益率达到7.87%,2015年高达9.88%。


我国目前养老仍然以现收现付制和待遇确定型养老计划为主,市场化程度低、运营成本高、收益率低,政府及企业等管理主体压力大、负担沉重,而账户所有人存在自主性差、收益率低、缴费意愿不强烈等问题。因此,改革现有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企业年金制度、建立个人养老账户第三支柱势在必行。


在税收递延等优惠政策引导下,建立缴费确定型的个人退休账户,监管部门筛选并将符合要求的公募基金认证为养老基金,个人在退休账户中自由选择养老基金,构建投资组合,缴费的资金定期进入账户购买个人已选择的养老基金,每个人定期获得账户组合投资及收益情况的报告,并可以调整投资组合,实现自动缴费、自主投资、自我管理。这对于我国养老金体系和资本市场发展将是一个重大里程碑,公募基金行业也会极大受益,为养老金提供保值增值服务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总体来说,公募基金在经过18年的迅猛发展后,仍需要不忘初心,回归为大众投资者服务、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源,借力互联网金融和养老金体系的两大历史性趋势,顺利度过“青春期”,实现健康的二次飞跃,成为我国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


作者: 陈星德,博士,14年证券基金从业经历。曾就职于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瑞士银行环球资产管理香港公司和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09年1月至2015年11月就职于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督察长、副总经理。2015年12月加入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公司副总经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