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科方剂

 nqj0108 2016-12-09


内科方剂


胃炎老中医验方

  一、益气温胃汤

  方药组成:党参12g,黄芪30g,白术12g,山药15g,扁豆10g,白芍15g,陈皮10g,茯苓12g,砂仁5g,干姜10g,炙甘草10g.寒象明显加良姜12g、肉桂6g,甚者加附片10g、吴茱萸10g、川椒6g;泛酸加海螵蛸12g、煅瓦楞子12g。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不舒,隐隐作痛,脘部如坠,空腹为甚,食入稍减,喜热喜按,遇寒加重,便溏不实,神疲乏力,少食纳呆,舌淡胖大,苔薄白或白滑,或边有齿印,脉沉细弱或浮大无力等。胃镜检查见胃黏膜呈淡红色或苍白色,黏膜粗乱,或见散在斑片状充血。中医辨证属脾失健运,胃阳不足,脾胃虚寒者。

  二、益阴养胃汤

  方药组成:沙参15g,麦冬12g,玉竹15g,生地12g,白芍15g,甘草10g,石斛12g,川楝子10g,半夏3g.口渴甚加花粉;胃脘灼热加白花蛇舌草20g、蒲公英15g;低酸者酌加乌梅10g、木瓜12g、山楂12g;大便艰涩加栝楼15g,决明子12g;便秘加郁李仁12g,麻仁12g;食少加谷芽15g、绿梅花10g。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疼痛,嘈杂烧灼,知饥少纳,口干引饮,舌光剥或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或弦细;或胃酸缺乏,胃镜检查见胃黏膜轻度充血,分泌物偏少,或见腺体萎缩。中医辨证属肝脾阴伤,胃阴亏虚者。

  三、清热和胃汤

  方药组成:黄芩10g,连翘12g,败酱草20g,黄连6g,白花蛇舌草15g,白芍15g,蒲公英30g.吞酸加吴茱萸3g、海螵蛸12g、锻瓦楞子12g。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灼热疼痛,口苦且干,嘈杂易饥或泛吐酸水苦水,大便干结,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胃镜见胃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等。中医辨证属中焦郁热,邪热犯胃者。

  四、疏肝安胃汤

  方药组成:柴明12g,白芍15g,香附12g,元胡12g,川楝子12g,乌药12g,苏梗10g,炙甘草10g.痛甚加九香虫10g、元胡12g;胀剧加枳壳12g、佛手12g;嗳气加旋覆花10g、佛手12g;吞酸加左金丸。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痞满,或隐痛,痛引两胁,或攻撑作痛,舌红苔薄白,脉弦。中医辨证属肝失疏泄,木郁犯胃者。

  五、化瘀理胃汤

  方药组成:丹参30g,檀香10g,砂仁6g,五灵脂10g,蒲黄10g,香附12g,元胡12g,川楝子12g,台乌10g.若挟郁热加白花蛇舌草20g、蒲公英30g;若兼气虚加党参20g,白术12g。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疼痛,或刺痛、锐痛,痛处固定,舌质暗红或暗紫瘀斑,舌底络脉多粗乱而长色青,脉涩滞不畅。胃镜多见腺体萎缩或伴肠腺化生、异型增生。中医辨证属肝脾气滞血瘀。气滞易致瘀,血瘀多夹气,临症要区分气滞与血瘀的主次,灵活用药,要注意气中血药、血中气药的选用。

  六、苦辛调胃汤

  方药组成:半夏10g,黄连6g,黄芩10g,吴茱萸6g,干姜10g,党参12g,甘草10g.偏寒者加良姜12g、川椒6g;偏热盛者加山栀10g。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胃脘痞满,食后为甚,或隐痛绵绵,便溏,兼见烧心泛酸,口苦而黏,以烧心而不喜凉饮食为突出表现,舌质淡红苔腻,或黄腻或淡黄腻,脉细弱。中医辨证属虚实寒热并见者。本证大多是在久病脾胃气虚的基础上,或情志化火,或服食辛辣煎煿,郁而化火,或虚火内灼而引起,因此在用药上要掌握寒与热、虚与实的主次进行调治。

  七、化湿醒胃汤

  方药组成:藿香12g,佩兰12g,薏苡仁30g,白蔻仁10g,苍术12g,厚朴10g,茯苓12g,菖蒲12g.偏寒湿加半夏10g、陈皮10g、干姜10g;偏湿热加黄芩10g、黄连6g。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胸脘痞闷,纳呆少食,口淡无味,渴而少饮,肠鸣漉漉,大便稀溏,身倦困重,苔腻(黄腻多湿热,白腻多寒湿),脉濡细或缓等症。中医辨证属湿阻中焦,困遏脾胃者。

  八、消食开胃汤

  方药组成:苍术12g,厚朴10g,山楂12g,神曲10g,麦芽15g,半夏10g,茯苓12g,陈皮10g,生姜10g.食阻气滞作胀加鸡内金12g、砂仁6g;甚则大便不通,腹痛胀满者加枳实10g、大黄10g;呕恶痞满者加藿香10g、木香6g;油腻肉积所伤者,重用焦山楂;米食所伤者以神曲、麦芽为主;面食伤者以莱菔子为主。

  主治:慢性胃炎复加积滞中阻,症见胃脘饱胀痞痛,嗳腐吞酸,恶闻食臭,粪便异臭,舌苔厚腻,脉滑。中医辨证属饮食积滞者。

  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多见虚实相兼或虚多实少之症。初病在气,久病见阴虚络瘀或虚寒兼瘀者为多。治疗上一要补虚扶正,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加胃黏膜细胞保护因子的释放,调整胃肠功能,药用党参、黄芪、麦冬、当归、菟丝子、枸杞子等;二要活血和络,改善胃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细胞吸收,药用丹参、川芎、赤芍、失笑散;三要清热解毒,防止癌变,对于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者,选用白花蛇舌草、莪术、半枝莲、龙葵等;四要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寒热虚实因人而治;五要注意饮食调节,忌生泠、辛辣煎煿及厚腻之品,同时要调情志、避风寒,才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中药治疗糖尿病方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人们把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年轻人身上,2型糖尿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本文所介绍的十六则中药单方,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1.用马齿苋治疗2型糖尿病

  用药方法:取干马齿苋100克,用水煎,每天1剂,早晚分服。本方对于未曾服用过治疗糖尿病的西药与刚发病不久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

  2.用僵蚕散治疗2型糖尿病

  用药方法:取僵蚕适量,将其研成细末,每次服用僵蚕末2克,每天服3次,饭前用白开水送服。2个月为1个疗程,也可在间隔15天后,进行第2个疗程的治疗。

  3.用棕榈子治疗2型糖尿病

  用药方法:每日取经霜棕榈子(以陈者为佳)30—60克,用水煎,代茶饮,1个月为1个疗程。在服药期间,病人应禁食鱼腥类、肉类及甜腻类食物,并应节制性生活。

  4.用地骨皮治疗2型糖尿病

  用药方法:每日取地骨皮50克,将其放入1000毫升水中,用慢火煎至剩500毫升水时即可,代茶饮,同时可服用维生素类药物。

  5.用鲜柠檬治疗2型糖尿病

  用药方法:每日取鲜柠檬30—50克,将鲜柠檬绞汁或泡水,分3次服。10—15天为1个疗程,也可在间隔10—15天后,进行第2个疗程的治疗。

  6.用潺稿木治疗2型糖尿病

  用药方法:每日取潺稿木(樟科植物,又名椿龟根)125克,用水煎服,代茶饮。

  7.用荔枝核治疗2型糖尿病

  用药方法:取荔枝核适量,将其烘干后研成细末。每次服用10克,每日服3次。3个月为1个疗程。

  8.用仙鹤草治疗2型糖尿病

  用药方法:每日取仙鹤草30—60克,用水煎,早晚分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

  9.用麦冬全草治疗2型糖尿病

  用药方法:取鲜麦冬全草50克,将其切碎后煎汤,代茶饮,三个月为1个疗程。

  10.用花生根茎治疗2型糖尿病

  用药方法:取新鲜(或晒干)的花生地下根茎50—100克(或干品25—50克),用水煎,每日1剂,连续服用。

  11.用蚕茧壳治疗2型糖尿病

  用药方法:取已经出蛾的桑蚕茧壳7—10个(小儿减半),用水煎,早晚分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

  12.用胡桃饮治疗2型糖尿病

  用药方法:每日取胡桃12枚,把胡桃敲破,将其硬壳、分心木(即胡桃果隔)及胡桃肉一起放入750毫升水中,用小火煎60分钟,使药汤约剩300毫升左右。去除其中硬壳及分心木,将药汤及果肉分为3等份,于饭前半小时服1份,每日服3次。本方具有补肾益脾,清热生津,固精的功效。

  13.用鲜竹节草治疗2型糖尿病

  用药方法:取鲜竹节草200克,加水2000毫升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用,半个月为1个疗程。

  14.用山药治疗2型糖尿病

  用药方法:取山药600克,将其晒干研成细末,每日用水吞服10克药末,每日服3次。20天为一个疗程。

  15.用南瓜治疗2型糖尿病

  用药方法:取鲜南瓜500克,将其煮熟,早晚各服一次,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

  16.用苦瓜治疗2型糖尿病

  用药方法:取苦瓜250克,将其煮熟,早晚各服一次,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

  上述药方均有相关的文献记载,并经临床实践证明,其疗效可靠,无毒副作用。如果病人在服药期间,能适当地控制饮食,则疗效会更好。但必须指出,用任何药物治病的有效率均不能达到100%。因此,病人在服用上述方剂的过程中,应监测血糖,必要时可调整药方,以免延误病情。

  前列腺炎中药方剂

  主治慢性有菌前列腺炎常用的中药方剂

  方剂一:萆谢、王不留行、黄芪各20g,败酱草、丹参、车前子各30g,赤药、生地、柴胡、各10g,牛膝15g、穿山甲10g、甘草10g。

  方剂二:苦参、红花、元胡、川芎、积壳、桂枝、川椒、艾叶各20g透骨草、仲筋草、土茯苓、丹参各30g

  方剂三:当归、泽泻、丹皮、茯苓各9g山药、黄柏、黄芪各15g、生地12g白花蛇、舌草60g煎服

  主治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中药方剂

  方剂一:川草谢、野菊花、菟丝子、枸杞子、紫丹参各15g橘核、王不留行、荔枝核、益智仁、车前子、各10g,三七粉3g、鱼腥草30g、台乌药6g,煎服。

  方剂二:当归、枸杞子、金银花各20g,怀山草、云茯苓皂角刺各15g,生黄芪、车前子、杜仲、虎杖各3g,山甲片10g、蜈蚣2条,煎服。

  方剂三:茯苓、车前子、黄芪、各10g,大黄、生麻各6g,益智仁20g,王不留行15g,煎服。

  中医在临床时常常用热水坐浴,推拿针灸、气功等方法,这些方法在医师的指导下运用,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中药减肥处方

  1荷叶灰方

  组成:荷叶。

  方法:烧存性,研末,收贮备用。每次适量、水饮调服,每日3次。

  功效:减肥。

  2清宫仙药茶

  组成:上等茶叶3克,紫苏叶、石菖蒲、泽泻、山楂各12克。

  方法:后四种研粗末,与茶叶混合,收贮备用。每次适量,开水泡,当茶饮。

  功效:消脂减肥,可用于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和高脂血症。

  3大柴胡汤

  组成:柴胡9克,黄芩9克,芍药12克,半夏9克,大黄9克,生姜3片,大枣3枚,枳实9克。

  方法:上八种药,以水煎煮2次。每日2次,饭后温服。

  功效:治疗过食肥胖、运动不足、情志失调以致皮下脂肪沉着的中年人。

  4海藻轻身汤

  组成:取海藻、薏仁各12克,夏枯草、山楂、泽泻各15克,茵陈、柴胡各9克,白芥子6克,甘草5克。

  方法:清水煎取200ml,每次口服100ml,1日2次。

  功效:化痰祛脂,健脾利湿,调理气机,主治女性青年肥胖症。

  5轻身散

  组成:黄芪500克,茯苓、甘草、人参、山茱萸、云母粉,生姜各3克。

  方法:先将黄芪、生姜煎煮沸,焙干为散;再将茯苓等其余五味捣筛为散,拌匀。每次服用1克,服时加盐少许,开水冲服。

  功效:补气健脾,减肥轻身。

  中药方剂治高血脂症

   中药处方(一)

  【辨证】肝肾不足,气血虚弱。

  【治法】滋补肝肾,益气养血。

  【组成】桑寄生18克,制首乌20克,制黄精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两次。

  中药处方(二)

  【辨证】肝肾阴虚。

  【治法】滋补肝肾。

  【组成】丹参15克,首乌15克,黄精15克,泽泻15克,山楂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中药处方(三)

  【辨证】肝肾阴虚,气滞血瘀。

  【治法】益阴化淤。

  【组成】枸杞子10克,何首乌15克,草决明15克,山楂15克,丹参20克。

  【用法】文火水煎,取汁储于保温瓶中,作茶频饮。

  肾结石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

  【辨证】肾阴亏损,兼有湿热。

  【治法】益气滋阴,清热利湿。

  【方名】四六利湿汤。

  【组成】党参12克,茯苓9克,生地9克,泽泻9克,牛膝9克,茵陈9克,白术9克,知母9克,菟丝子12克,白茅根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方剂(二)

  【辨证】痰阻血瘀。

  【治法】利湿化痰,活血消瘀,清热解毒,缓急止痛。

  【方名】八角金盘汤。

  【组成】八角金盘(研吞)5克,琥珀(吞)5克,益母草15克,冬葵子10克,滑石10克,芦根30克,赤小豆30克,陈皮5克,甘草5克。

  中医四招解决肾综水肿

  中医认为与水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肺、脾、肾,这三个脏器的功能失调是引起水肿发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治疗水肿,中医一般以宣肺、健脾、温肾为基本原则,具体方法如下。

  1、宣肺利水: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常用方剂有越婢加术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常用药物有麻黄、生石膏、生姜、白术、防风、桑白皮、双花、连翘、薄荷、前胡、赤小豆、车前子、泽泻、白茅根、益母草等。

  2、健脾化湿、利水消肿: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腰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脉濡。常用方剂为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常用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陈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下半身肿甚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湿热壅盛,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加大黄、木通、小蓟等。

  3、温中健脾、行气利水:本法适用于脾阳虚弱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浮肿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胸闷腹胀,纳少便溏,面色萎黄,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脉滑沉缓。常用方剂为实脾饮加减,药物有:茯苓、白术、附子、干姜、厚朴、木香、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猪苓、泽泻、党参、黄芪等。

  4、温肾利水:适用于肾阳衰微者。主要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讽白,尿少,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常用方剂有真武汤、金匮肾气丸等。药物有茯苓、白术、白芍、附子、生姜、熟地、丹皮、泽泻、山药、山萸肉、肉桂等。

  常用除痰方剂

  ◎方名:二陈汤(除痰之剂)

  总结:溼痰

  编号:001

  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主治:治一切痰饮为病,欬嗽胀满,呕吐恶心,头眩心悸。

  加减:1.风痰:加南星、白附、皂角、竹沥。

  2.寒痰:加半夏、姜汁。

  3.火痰:加石膏、青黛。

  4.湿痰:加苍术、白术。

  5.燥痰:加栝蒌、杏仁

  6.食痰:加山查、麦芽、神麴。

  7.老痰:加枳实、海石、芒硝。

  8.气痰:加香附、枳壳。

  9.痰在皮裏膜外:加白芥子。

  10.四肢痰:加竹沥。

  归经:此足太阳明药也。

  方义:1.半夏:辛温体滑,性燥,行水利痰为君。

  2.痰因气滞,气顺则痰降,故以橘红利气。

  3.痰由湿生,湿去则痰消,故以茯苓渗湿为臣。

  4.中不和则痰涎聚,又以甘草和中补土为佐。

  变化方:1.六君子汤:本方加人参、白术。治气虚有痰。

  2.陈皮半夏汤:本方去茯苓、甘草。

  3.桔梗半夏汤:上方加桔梗。

  4.半夏茯苓汤:本方去陈皮、甘草。

  5.小半夏加茯苓汤:上方加生姜。并治水气呕恶。

  6.茯苓半夏汤:本方加黄芩。治热痰。

  7.二陈加栀连生姜汤:本方加黄连、栀子、生姜。治膈上热痰,令人呕吐。

  8.砂枳二陈汤:本方加砂仁、枳壳。行痰利气。

  9.导痰汤:本方加星、枳实。治顽痰胶固。非二陈汤所能除者,再加菖蒲,治惊悸健忘,怔忡不寐。

  10.顺气导痰饮:导痰汤加木香、香附。治痰结胸满,喘欬上气。

  11.本方加枳实、菔子、山查、神麴、栝蒌。治食积痰嗽发热。

  12.加味二陈汤:本方加苍术、枳壳、片子姜黄。治痰攻眼肿,并酒家手臂重痛麻木。

  13.温中化痰丸:本方除甘草,加乾姜、姜汁糊丸。治胸膈寒痰不快。

  六种常用清热剂

  竹叶石膏汤

  【成份】竹叶6克,石膏50克,半夏9克,麦门冬20克,人参6克,粳米10克,甘草6克。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本方常用于流脑后期、夏季热、中暑等属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者。糖尿病的干渴多饮属胃热阴伤者,亦可应用。)

  凉膈散

  【成份】川大黄、朴消、甘草各20克,山栀子仁、薄荷叶(去梗)、黄芩各10克,连翘40克。

  【主治】上、中二焦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颔颊结硬,口舌生疮,涕唾稠粘,睡卧不宁,谵语狂妄,大便秘结,小便热赤,以及小儿惊风,舌红苔黄,脉滑数。

  普济消毒饮

  【成份】黄芩15克,黄连15克,陈皮6克,甘草6克,玄参6克,柴胡6克,桔梗6克,连翘3克,板蓝根3克,马勃3克,牛蒡子3克,薄荷3克,僵蚕2克,升麻2克。

  【主治】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本方常用于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碍等属风热邪毒为患者。)

  左金丸

  【成份】黄连180克,吴茱萸30克。

  【主治】肝火犯胃证。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音,舌红苔黄,脉弦数。(本方常用于胃炎、食道炎、胃溃疡等属肝火犯胃者。)

  泻白散

  【成份】地骨皮30克,桑白皮(炒)30克,甘草(炙)3克。

  【主治】肺热喘咳证。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哺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可用于小儿麻疹初期、肺炎或支气管炎等属肺中伏火郁热者。)

  清胃散

  【成份】生地黄6克,当归身6克,牡丹皮9克,黄连6克,升麻9克。

  【主治】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本方常用于口腔炎、牙周炎、三叉神经痛等属胃火上攻者。

  四种常用消导剂

  消导剂:以消导化积药为主要组成,具有行为宽中、消食导滞、消痞化积等作用的一类方剂。主要治疗食积停滞引起的脘腹痞满,嗳腐吞酸,食欲不振,厌食,呕吐酸腐,泄泻便秘等证。

  凡能消化饮食导行积滞的药物均称消导药,由消导药组成的方剂叫消导方。

  运用消导方药以消除食积腹胀,消化不良或痞块积聚等证的方法叫消导法,也称消食化滞法,属消法范畴。

  本法适用于伤食,食滞证,证见脘腹胀痛,嗳腐吞酸,大便不畅或泄泻,或下痢等。同时,也适用于痰食气血积聚或痞块症瘕等证。

  枳术丸

  【成份】枳实(炒)250g,白术(炒)500g。

  【主治】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不化,脘腹痞满。

  枳实导滞丸

  【成份】大黄十两,神曲(炒)、枳实(麦炒)各五钱,黄芩(酒炒)、黄连(酒炒)、白术(土炒)、茯苓各三钱,泽泻二钱。

  【主治】痢疾,脘腹痞闷,腹痛,大便窘迫,小便黄赤涩少,或大便不通,舌苔黄腻,脉沉有力。

  鳖甲煎丸

  【成份】鳖甲炙十二分,桃仁二分,柴胡、蜣螂熬各六分,乌扇炮、黄芩鼠妇熬、干姜、大黄、桂枝、石苇去毛、厚朴、瞿、紫葳、阿胶各三分,蜂窠炙四分,赤硝十二分,芍药、牡丹去心虫熬各五分,人参、半夏、葶苈各一分。

  【主治】疟疾日积不愈,胁下痞硬有块,成为疟母。

  保和丸

  【成份】山楂180克、神曲60克、莱菔子60克、半夏80克、陈皮30克、茯苓90克、连翘30克。

  【主治】伤食积滞,胸脘痞满,腹胀时痛,嗳腐吞酸,恶食,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而黄,脉滑等症。

  推荐几种常用理血剂

  血分疾病包含血虚、血热、血瘀、出血等四个方面的症证,治疗时血虚宜补血,血热宜凉血,血瘀宜活血,出血宜止血。补血方药和凉血方药分别列入补益方药和清热方药章节,本节介绍活血、止血药物和方剂。黄土汤

  【成份】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炮)、阿胶、黄芩各三两[各9g],灶心黄土半斤[30g]。

  【主治】阳虚便血。大便下血,先便后血,或吐血、衄血,及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者。

  四生丸

  【成份】生荷叶9g,生艾叶9g,生柏叶12g,生地黄15g各等分。

  【主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舌红或绛,脉弦数。

  咳血方

  【成份】青黛水飞6g,瓜蒌仁去油9g,海粉9g,山栀子炒黑9g,诃子6g。

  【主治】肝火犯肺之咳血证。咳嗽痰稠带血,咯吐不爽,心烦易怒,胸胁作痛,咽干口苦,颊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十灰散

  【成份】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白茅根、茜草、栀子、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等分。

  【主治】血热妄行之呕血、咯血等。

  小蓟饮子

  【成份】生地黄24克、小蓟15克、滑石15克、木通6克、淡竹叶6克、炒蒲黄9克、藕节9克、当归6克、栀子9克、炙甘草6克。

  【主治】下焦热结。症见血淋尿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

  中医方剂利心水汤

  组成:人参10g,黄芪40g,当归10g,川芎10g,玉竹12g,桂枝10g,制附子10g,白术10g,葶苈子30g,猪苓30g,泽泻30g。

  功能:益气强心,活血通脉,滋阴安神,温阳利水。

  主治: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水证”:心悸气短,动则自汗,劳则喘促,乏力尿少,上腹胀满,不能平卧,唇指青紫,足踝浮肿,舌胖脉数等。

  用法:加水适量,小火慢煎,头煎2小时以上,2煎、3煎至1小时,每日服药3次,7至10日为1疗程。可连续服用2~3个疗程。儿童药量酌减,孕妇忌服。

  方解:人参、黄芪益气强心,当归、川芎活血通脉,玉竹滋阴安神,桂枝、制附子温经通阳,白术健脾化湿,葶苈子泻肺去饮,猪苓、泽泻利水消肿。全方药物在其具有益心气、活心血、滋心阴、温心阳、安心神为主的基础之上,适加化湿去饮消肿之品,起到了利心水之功效。用药符合中医心脏病病理生理“心以气为本,血为标,阴为体,阳为用,神为安,水为变”的基本特点。

  加减:利心水汤,是针对各种心脏病所致慢性心功能不全,发展至严重阶段,导致心力衰竭,出现心水证而设。《金匮要略》:“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治疗视其原发病,以本方为主,临证加减为:高心病加天麻、菊花、钩藤、夏枯草;冠心病加丹参、赤芍、郁金、延胡;肺心病加杏仁、贝母、桔梗、桑白皮;风心病加防风、防己、羌活、独活;心肌炎加大青叶、银花、连翘、黄芩;心律失常加酸枣仁、柏子仁、茯神、远志。

  脂肪肝中药方剂

  〖方名〗脂肪肝中医方。

  〖组成〗生山楂30克 制首乌30克 丹参20~30克 益母草15~30克 菊花20克 草决明15克 白芍15克 醋柴胡10克。

  〖用法〗煎成水剂360ml,每日3次,每次120ml,28天为2疗程。

  〖治法〗降脂复肝。

  〖主治〗脂肪肝。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附:脂肪肝是糖尿病患者最易出现的合并症之一,可能是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肝内脂质代谢紊乱、脂蛋白合成障碍所致。脂肪肝多见于轻度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可能与肥胖、高脂血症有关,因肥胖型糖尿病人末梢组织的胰岛素活性降低,动员大量的脂肪酸进入肝脏,形成脂肪肝。另外,重度酮症酸中毒时更易并发急性脂肪肝,病理呈脂肪浸润,细胞外水肿,胞内及核内有肝糖元沉积。但经胰岛素治疗后,酮症时脂肪肝多可恢复正常。对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应限制饮食总热量。中药以舒肝理气、活血利湿为主,方药:柴胡、枳壳实各10g,丹参、茵陈各30g,赤白芍、虎杖、首乌各15g,生大黄6~10g,泽泻10g,水煎服,日1剂。药理研究中药泽泻、首乌、黄精、枸杞、山楂、茵陈等都有抗脂肪肝的作用。

  慢性胃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气滞食阻,胃失和降。

  〖治法〗理气和血通降。

  〖方名〗加味香苏饮。

  〖组成〗香附10克,橘皮10克,枳壳10克,鸡内金5克,香橼皮10克,佛手5克,大腹皮10克,砂仁5克,木香6克,三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董建华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肝郁化火,气滞血瘀,久病入络。

  〖治法〗理气化瘀通络。

  〖方名〗金延香附汤加减。

  〖组成〗金铃子10克,香附10克,元胡5克,枳实10克,大腹皮10克,黄连3克,吴萸1.5克,白芍10克,柴胡10克,良姜10克,香缘皮10克,煅瓦楞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出处〗董建华方。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妙方精选

  甘麦大枣汤是汉代医家张仲景治疗“脏躁”病的专用方剂。两千年后的今天,本方仍是中医治疗“脏躁”常用的方剂之一。

  古时候,有一村妇时常在夜间哭泣,其家人、邻居都十分害怕,以为她是“鬼上身”,便请来一些道士施法“抓鬼”,可都没有什么效果。后来,来了位行医老者,说自己能治好农妇的病。待他看过农妇后,开了一方叫她每日服用。十几天后,农妇的病奇迹般地好了。这则药方就是——

  甘麦大枣汤

  甘麦大枣汤是汉代医家张仲景治疗“脏躁”病的专用方剂。两千年后的今天,本方仍是中医治疗“脏躁”常用的方剂之一,多以此为基础进行加减应用。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扩大了本方的治疗应用范围,凡神不守舍、情志抑郁属于心血不足,心失所养者,都可以以本方为基础加减治疗。

  【方药】甘草10克,小麦15克,大枣5枚。

  【用法】水煎,分2~3次服。

  【功能】补脾益气,养心安神,柔肝缓急。

  【主治】脏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学现代研究甘麦大枣汤有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可调整神经活动,能缓和神经紧张。具有雌激素样作用。

  临床应用在中医辩证施治原则指导下,可用本方加减或与西药配合治疗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官能症等。

  加减应用

  ◇若失眠症状较重,或月经量少、色淡,淋漓不绝者,可与归脾汤合用,酌情加减。

  ◇若舌红苔少,有明显阴虚内热之象者,可与六味地黄丸合用,酌情加减。

  ◇若虚烦不眠,多梦,头晕目眩,脉弦细,肝血不足者,可与酸枣仁汤合用,酌情加减。

  ◇若精神恍惚,健忘,失眠症状明显,舌红苔少,脉细数,心阴不足,心肾不交者,可与天王补心丹合用,酌情加减。

  ◇若失眠症状明显,舌苔黄,兼有痰热内蕴者,可与温胆汤合用,酌情加减。

  ◇若心境不佳,烦乱不安,呵欠频作,肝郁明显者,可与逍遥散或丹栀逍遥散合用,酌情加减。

  注意事项:

  ◇湿浊内盛者不宜用。

  ◇心火亢盛者不宜用。

  ◇不可大量服用或小剂量长期服用。因甘草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引起水肿,血压升高。

  脏躁,男女皆可有之,但以女性多见,属于神经官能症类疾病。具有发作性特点,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发作时自觉心中烦乱,精神恍惚,悲伤欲哭,可见种种神志失常状态,不能自主。古人形容为“如神灵所作”。呵欠频作,常伴有睡眠不佳。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其病多因情志不遂,忧虑过度所致。病位主要在心,兼及肝脾。病机为忧思过度;加之忧思不解,以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气血化源不足,阴血亏少,心失所养,神不守舍,精神失控,从而导致脏躁病的发生。治疗应以益气补脾,养心安神为法。

  中风中药方剂

  (1)风中经络型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肌肤不仁,发热恶寒,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滑或弦。

  方药:肉桂6g,炮附子5g,麻黄5g,防风、防己、当归各12g,人参、川芎、白芍、杏仁、黄芪、甘草各10g,生姜5片。

  (2)腑气不通型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赤黄,或见头晕烦躁,舌红,舌苔黄或腻,脉滑或弦。

  方药:厚朴、大黄、枳实、甘草各10g

  (3)气虚痰阻型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面色萎黄,语言骞色,痰稀而白,或见头晕目眩,舌质淡有齿痕,舌苔白滑或腻,脉滑或弦。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人参、甘草各10g,茯苓、白术、陈皮各15g,半夏、竹茹、胆南星各15g。

  (4)气虚血瘀型

  症状:肢体缓纵不举,或见挛卷,或见疼痛,舌质淡或紫暗,舌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沉细或涩。

  方药:补阳还五汤:生黄芪30g,当归、桃仁、赤芍、川芎、炙地龙、红花各15g。

  (5)气滞经络型

  症状:肢体瘫痪或口眼弯斜,胸胁胀满,叹息为快,脘腹满闷,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

  方药:八味顺气散:人参、白术、白芷、乌药、青皮各10g,茯苓、陈皮各15g,甘草8g。

  (6)邪热壅盛型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面色潮红,口渴喜冷饮,小便赤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方药:川芎、白芍、白术、菊花、桔梗、荆芥穗、连翘、黄芩、寒水石各10g,当归、石膏各15g,砂仁、薄荷、滑石、大黄各5g。

  (7)气血两虚型

  症状:肢体缓纵无力,或见苍白肿胀,面色无华,少气懒言,声低气怯,或畏风自汗,舌质淡白,舌边有齿痕,脉细弱。

  方药:八珍汤:人参、白术、川芎、白芍、甘草各10g,熟地、茯苓、当归各15g。

  (8)肝风挟痰型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头晕或头痛,急躁易怒,或见多痰,肢体麻木,舌红苔白腻,脉弦或滑。

  方药:白术、茯苓、天麻、橘红各15g,半夏、甘草各10g,生姜3片,大枣3枚。

  萎缩性胃炎中药方剂

  〖辨证〗气滞阻络。

  〖治法〗安胃,宁痛、散结。

  〖方名〗安胃煎。

  〖组成〗蒲公英20克,生白芍10克,生甘草6克,红花8克,徐长卿12克,陈皮8克,大贝母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袁正刚方。

  治疗破伤风偏方

   蟾蝎丸治破伤风一

  药物:蟾酥6克,干全蝎15克,天麻15克。

  用法:蟾酥化为糊。干蝎炒,天麻炒,研末,与蟾酥调成绿豆般大小丸。每次1-2丸,粮食酒送服。

  鸡矢白治破伤风二

  药物:鸡矢白(白鸡屎)3-9克

  用法:用烧酒冲服。

  破伤风验方三

  药物组成:炒荆芥12克、桂枝6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桃仁泥10克、红花6克、槐树浆2盅(冲服)。每日一剂。

  按:此方多年来屡用颇验。若用于新生儿破伤风症效果亦好,其昏迷时可用鼻饲给药。一般药后汗出,邪随汗解。有时用人指甲3克,麻油炸,研末,白酒冲服亦效。槐树浆的取法是:将稍粗些的鲜树条,断为尺许,以火烧树条之中间部分使两端流出白浆,取之备用。

  木耳腐竹兔肉汤健脾养血

  【来源】

  民间药膳方

  【用料】

  黑木耳10克,腐竹1条(约120克),生姜2片,枸杞10克,兔肉250克。

  【制作】将腐竹、黑木耳分别用清水浸软、洗净,腐竹切段;姜片枸杞洗净;兔肉洗净,切块。起油锅,下姜片,爆香兔肉,加清水适量,下黑木耳、腐竹、枸杞,用文火焖熟,调味即可。饮汤吃全部用料,每天1料,连用7天为1疗程。

  【功效】

  健脾养血凉血。用于气血虚弱的气短懒言、脸色无华等。

  桃花汤治痢疾便血

   〖方源〗《伤寒论》“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组成〗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25g] 干姜一两[6g] 粳米一斤[25g]

   

  〖用法〗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方歌〗桃花汤中赤石脂,干姜粳米共用之,虚寒下痢便脓血,温涩止痢最宜施。

  〖主治〗虚寒痢。下痢不止,便脓血,色黯不鲜,日久不愈,腹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迟弱或微细。

  〖功用〗温中涩肠止痢。

  不伤身体的中药减肥法

  肥胖给人们带来的烦恼与日俱增,虽然减肥target=_blank>减肥的方法五花八门,但结果不是达不到减肥的目的,就是引起不良反应。下面几种中药减肥方法既有较好效果,又不会带来副作用。1、枸杞子每日30克,冲茶服,早晚各1次,连用7周,用药无禁忌,一般1个月后体重可下降2.6千克。

  2、饭前半小时服用大黄片4-10片,每日1-3次,大便保持每日3次左右。

  3、干荷叶100克,山楂250克,浙贝母100克,皂夹(火制)图克,生大黄50克,陈皮50克,上药研细末为1疗程剂量。每日取干药50克,用开水浸泡,取汁300毫升,每日分2次服,1个月1疗程。

  4、茵陈40克,首乌20克,金樱子30克,黄精30克,生山楂15克,丹参20克,大黄10克,三七粉5克,泽演15克,葛根20克。水煎服,每日2次。

  5、决明子30克,泽演、郁李仁各15克,火麻仁、山楂各10克,研末,每袋20克,每日3次,每次1-2袋,饭前半小时服。

  6、番泻叶、桃仁、猪苓、枳壳、黄芪各10克,研末。每次10克,开水冲服,每日1-3次,30天为1疗程。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方名】慢肾功能衰竭方剂一。

  【组成】熟附块(先煎)9~15克 姜半夏9~15克 生大黄(后下)6~15克 紫苏30克 绿豆15~30克 落得打15~30克 六月雪30~60克 党参12~30克 川黄连3克 生甘草6克 炒白术12克。

  【用法】水煎待温,分次服。

  【治法】温肾健脾,扶正降浊。

  【主治】慢性肾功能不全所致的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加减】呕吐甚者,以生半夏代姜半夏,常用9~12克,气虚甚者加灸黄芪15~30克,如有条件可服人参6~12克,浓煎代共;尿素氮较高者可加生大黄、煅龙骨、煅牡蛎、六月雪各30克,熟附块12克,水煎至150毫升,保留灌肠。并可用丹参注射液16毫升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入。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中药处方(二)

  【方名】慢肾功能衰竭方剂二。

  【组成】桃仁10克大黄(后下)10克桂枝6克甘草3克川牛膝10克芒硝(冲服)15克田三七粉(冲服)1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后将药汁混合,分2次服,每次100~200毫升,服至蓄血除,诸症渐减或除去为度。

  【治法】破血下瘀。

  【主治】①下焦蓄血。症见少腹急结,其人如狂,小便自利,甚者澹语烦躁,脉沉实等症。②慢性肾炎尿毒症瘀血阻滞所致的无尿症。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中药方剂治种类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中医方剂

  [辨证]湿热内蕴,熏蒸肝胆。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方名]虎杖煎剂。

  [组成]虎杖30克,茵陈30克,板蓝根30克,蒲公英30克,陈皮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黄文章方。

  慢性病毒性肝炎中药方剂

  [辨证]气滞血瘀。

  [治法]舒肝活血,利湿解毒。

  [方名]舒肝活血汤。

  [组成]柴胡9克,全蝎10克,山楂15克,黄芪20克,茵陈20克,郁金30克,丹参30克,赤芍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三七粉2克(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时尹方。

  急性黄疸性病毒肝炎中药方剂

  [辨证]湿热毒邪瘀滞。

  [治法]清热除湿,活血解毒。

  [方名]茜茜糖浆。

  [组成]茜草20克,茵陈20克,淮山药20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服用时加少量白糖),10日为1疗程。

  [出处]陈高材方。

  治疗骨髓炎的中药方剂

   【辨证】跌打损伤,气滞血瘀,感染毒邪,瘀毒搏结,深扰骨髓,腐败化脓而成。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方名】升葛二虫汤。

  【组成】升麻30克,干葛30克,生山楂30克,当归30克,僵蚕15克,蝉蜕15克,生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赵祚忠方。

  急性心肌梗死中药方剂

  【辨证】心阳不振,血行失畅,厥脱。

  【治法】回阳救逆,理气活血。

  【方名】心梗救逆汤。

  【组成】红参15克(另煎代茶饮),熟附片(先煎)15克,山萸肉18克,当归18克,全瓜蒌12克,薤白6克,红花6克,煅龙牡各30克,降香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多次。

  肛窦炎方—大黄元明煎

  方名:大黄元明煎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燥湿,活血止痛。主治肛窦炎。

  【处方组成】

  大黄20克、元明粉50克、黄连20克、黄柏20克、乳香20克,水煎成400毫升,早晚2次灌肠,每次40-60毫升,肛内保留20分钟。【临床疗效】

  

  治疗10例,皆愈。【处方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中医院郑日新。【按语】

  

  肛窦炎为多种肛疾之源,处理不当常酿成肛周脓肿、痔瘘、肛乳头炎或肛裂等。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是局部直接给药,药力直接被肠粘膜吸收,药达病所,较内服药成效快,较手术疗法简单,病人容易接受。

  外痔、内痔偏方集中营

  (1)割鼻草洗净切碎,用花生油炒之,用文火炒20分钟才可吃,此方吃后不可吃任何东西。

  用法:饭后两点才可服用,服用此方经过两点钟才可以吃饭。

  注意:割鼻草,要炒花生油,不可掺盐及任何东西,并忌吃葱。

  (2)每天吃葡萄干30粒,还要多运动。

  时间:定在下午四点,连续服用1个月可根治。

  (3)无花果叶治痔疮:药物:鲜无花果叶。

  用法:将无花果叶放入瓷盆中煮20分钟,趁热熏洗患处。每日3次。

  疗效:此方对外痔疗效特佳。

  (4)红糖100克,金针菜120克。将金针菜用水2碗煎至1碗,加入红糖,温服,每日1次。

  本方活血消肿,适用于初起痔疮。

  (5)黑木耳30克。将木耳摘去污物,洗净,加水少许,文火煮成羹,服食。

  本方益气、凉血、止血,适用于内外痔疮患者。

  (6)刘寄奴、五倍子备等分。研为细末,空心酒下,仍用其末敷,遂愈。

  本方源于《类编朱氏集验方》,治痔疮。

  (7)槐花、地榆各10克,仙鹤草、旱莲草、侧柏叶各15克,枳壳10克,黄芩5克,胡麻仁15克,勒莱苋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另外,可用此药煎液熏洗肛门。

  本方为黄洪坤方,功能清肠利湿,止血,适用于痔疮。

  (8)朱砂15克,草决明20克,煅牡蛎、马勃、黄柏各15克,甘草6克。布包马勃与它药同煎30分钟,去渣留汁内服,每日3次,每次约160毫升。

  本方为中医彭显光方,功能清热解毒,浑血止血,软坚收敛,肾肿止痛,对消除痔疮有效。

  桃花汤治痢疾便血

  〖方源〗《伤寒论》“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组成〗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25g] 干姜一两[6g] 粳米一斤[25g]

   

  〖用法〗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方歌〗桃花汤中赤石脂,干姜粳米共用之,虚寒下痢便脓血,温涩止痢最宜施。

  〖主治〗虚寒痢。下痢不止,便脓血,色黯不鲜,日久不愈,腹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迟弱或微细。

  〖功用〗温中涩肠止痢。

  冠心病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化瘀通络。

  〖方名〗益气养阴通络汤。

  〖组成〗南沙参20克,北沙参20克,麦冬20克,五味子10克,桂枝10克,生地30克,丹参25克,川芎15克,益母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张志雄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气阴两虚,心脉瘀阻,虚实相兼。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方名〗宁心汤。

  〖组成〗孩儿参9克,丹参9克,当归6克,川芎3克,生地9克,赤芍9克,白芍9克,桃仁9克,红花5克,茯苓9克,木香5克,陈皮3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孟百三方。

  慢性肠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

  〖辨证〗胃热脾弱,肝气不畅,清浊不分。

  〖治法〗调肝健脾,和中分泄。

  〖方名〗调肝健脾汤。

  〖组成〗南柴胡12克,焦茅术10克,茯苓10克,姜朴6克,焦内金10克,炙香附6克,炒山药10克,车前子10克,炒抗芍10克,焦建曲10克,广木香3克,壳砂仁3克,萸连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瞿文楼方。

  脑血栓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肝阳挟热上犯。

  〖治法〗平肝化痰,泻实通腑。

  〖方名〗钩军汤。

  〖组成〗钩藤15克(后下),牡蛎30克(先煎),生石决明30克,生川军4.5克(后下),枳实12克,茯苓12克,黄芩9克,天竺黄9克,丹皮9克,炒槐花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张伯臾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气虚血滞,瘀痰阻络。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养荣,化痰软坚。

  〖方名〗固本复元汤。

  〖组成〗黄芪15克,鸡血藤20克,丹参15克,黄精15克,海藻12克,玄参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赵益人方。

  低血压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组 成】高丽参10克,炙甘草5克。

  【制用法】水煎4小时,顿服。

  【适应证】体位性低血压。

  中药处方(二)

  【组 成】党参、枸杞子各10克,黄芪30克,陈皮、阿胶各15克,生地黄20克,升麻3克,防风、炙甘草各6克,五味子12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证】低血压自觉劳累或登高时头晕、心慌气短。

  中药处方(三)

  【组 成】肉桂、桂枝、甘草各15克,五味子2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证】低血压。

  中药处方(四)

  【组 成】附子、牡蛎各15克,干姜、炙甘草各3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2次,1次服下。

  【适应证】急性低血压。

  神经官能症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

  〖辨证〗气阴两虚。

  〖治法〗和血通阳,补益心气,育养心神,宁神定志。

  〖方名〗益心定志汤。

  〖组成〗当归身10克,紫丹参12克,白檀香5克,细砂仁3克,酸枣仁6克,炙远志6克,北五味5克,玉桔梗6克,煅牡蛎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言庚孚方。

  慢性乙型肝炎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

  〖辨证〗湿热邪毒内蕴,肝郁血瘀,脾肾两亏,营卫失调。

  〖治法〗清化解毒,活血祛瘀,健脾疏肝,益气湿肾。

  〖方名〗乙肝解毒汤。

  〖组成〗方1:黄芪30克,虎杖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露蜂房15克,半枝莲15克,仙鹤草15克,土茯苓15克,仙灵脾15克,鹿衔草15克,柴胡12克,郁金12克,当归12克,生鸡内金12克,桂枝9克,甘草3克。

  方2:雄黄30克(色赤如鸡冠者为上品,效高毒性小),生白矾(即酸矾)15克,五灵脂60克,共研细末装胶囊。

  〖用法〗方1煎服,先将诸药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沸后再煎5分钟即可。

  方2胶囊用汤药或温开水送服均可。每次吞服0.3克(2粒),每日2次。汤药、胶囊均6日一个疗程。

  〖出处〗来春茂方。

  益元散

  【出处】《伤寒直格》

  【分类】祛暑剂-清心解暑

  【组成】滑石(36克)甘草(6克)辰砂(15克)

  【功效】清心解暑,兼能安神。

  【主治】暑湿证兼心悸任忡,失眠多梦者。

  【用法】灯心汤调服。用量按比例酌定。

  【禁忌】孕妇忌服。

  【方解】祛暑清热利湿。兼安神。

  玉女煎

  【出处】《景岳全书》

  【分类】清热剂-清脏腑热

  【组成】石膏(9-15克)熟地(9-30克)麦冬(6克)知母(5克)牛膝(5克)

  【功效】清胃热,滋肾阴。

  【主治】胃热阴虚证。头痛,牙痛,齿松牙衄,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亦治消渴,消谷善饥等。(本方常用于牙龈炎、糖尿病、急性口腔炎、舌炎等属胃热阴虚者。)

  【用法】上药用水一盅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禁忌】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本方。

  【方解】"本方主治少阴不足,阳明有余之证。阳明之脉上行头面,入上齿中,阳明气火有余,胃热循经上攻。

  支气管哮喘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痰饮喘咳。

  〖治法〗宣肺化痰,平喘止咳。

  〖方名〗清喘汤。

  〖组成〗炙麻黄9克,细辛9克,射干9克,生石膏24克,五味子9克,炙甘草9克,法半夏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苏礼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痰火犯肺,瘀塞肺窍,肺失肃降。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利气。

  〖方名〗加味前胡汤。

  〖组成〗前胡12克,杏仁9克,桑叶12克,知母12克,麦冬9克,黄芩9克,银花15克,款冬花15克,枇杷叶12克,桔梗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郑侨方。

  支气管扩张偏方

  支气管扩张的主要症状是长期咳嗽,咳大量脓性痰,每日可达100-140毫升,反复咯血,以及多次继发感染引起的周身毒性症状,如发热、盗汗、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等,痰量在体位改变时,如起床时或就寝后最多。痰液呈黄绿色脓样,如有厌氧菌混合感染,则有臭味。

  方药一:

  生地25克功劳叶25克仙鹤草30克百部18克白芨12克天冬15克知母12克沙参20克百合30克三七粉3克(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用于咳嗽、发热、咯血养阴清肺止血。

  方药二:

  旋复花10克沙参15克百部12克白芨15克侧柏叶20克仙鹤草30克代褚石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三次服用。具有降气、镇咳、止血之功效。

  方药三:

  桑白皮15克地骨皮15克生地12克生地愉15克炙杷叶12克炙紫苑9克黄芩10克黛蛤散15克(包)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用,适用于肺有燥热、肝火亢盛、咳嗽咯血。具平肝清肺、宁络止血之功效。

  早期肝硬化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肝脾血瘀,水湿内困。

  〖治法〗疏肝理脾,行气活血。

  〖方名〗舒肝饮。

  〖组成〗鳖甲16克,丹参13克,茯苓13克,白术10克,当归身10克,白芍10克,泽泻10克,郁金9克,青皮6克,枳壳7克,木香5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聪甫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肝气虚,脾阳弱,气血两亏。

  〖治法〗温阳补气养血。

  〖方名〗补肝汤。

  〖组成〗附子9克,白术9克,白芍9克,桂枝6克,炙甘草4.5克,青皮4.5克,陈皮4.5克,当归12克,鸡血藤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柴国剑方。

  小便失禁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

  〖方名〗小便失禁方。

  〖组成〗麻黄6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生干草3克,白术10克,白芍10克,防风6克,陈皮6克,升麻3克,葛根6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

  〖备注〗无。

  〖出处〗殷洪琪方

  缺铁性贫血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脾肾亏损,气血两虚。

  〖治法〗补肾填精,益气生血。

  〖方名〗补肾生血汤。

  〖组成〗人参10克,生黄芪24克,鹿角胶12克,龟板胶12克,阿胶12克,当归12克,熟地12克,制首乌30克,紫河车12克,枸杞子15克,黑磁石10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苟祯学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脾虚血亏。

  〖治法〗滋养血液,健脾行气利水。

  〖方名〗养血丸。

  〖组成〗红枣500克,当归45克,白芍30克,皂矾45克,白术30克,陈皮15克,厚朴30克,槟榔45克。

  〖用法〗红枣去核杵如泥状,其余药物研粉共掺和混匀,赋形为丸,每丸10克,日服3次,温水冲服。

  〖出处〗冯化驯方。

  尿毒症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

  〖辨证〗肾脾阳虚,水气泛滥,浊邪内盛上逆。

  〖治法〗温肾健脾,降浊和中,宣通水道。

  〖方名〗温阳降浊汤。

  〖组成〗茯苓15克,白术12克,附片9克,白芍12克,西洋参6克,黄连4.5克,苏叶9克,猪苓15克,泽泻15克,生姜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杜雨茂方。

  治泄泻方

  治泄泻方

  1.益脾饼

  治脾胃湿寒,饮食减少,长作泄泻,完谷不化。

  白术(四两)干姜(二两)鸡内金(二两)熟枣肉(半斤)

  上药四味,白术、鸡内金皆用生者,每味各自轧细焙熟(先轧细而后焙者,为其焙之易匀也)。再将干姜轧细,共和枣肉,同捣如泥,作小饼。木炭火上炙干,空心时,当点心,细嚼咽之。曾为友人制此方,和药一料,服之而愈者数人。后屡试此方,无不效验。

  一妇人,年三十许,泄泻数月。用一切治泻诸药皆不效。其脉不凉,亦非完谷不化。遂单用白术、枣肉,如法为饼,服之而愈。此证并不用鸡内金者,因鸡内金虽有助脾胃消食之力,而究与泻者不宜也。

  附录︰

  直隶青县张××来函︰胞妹××,年四十余岁,体素瘦弱,久患脾胃湿寒,胃脘时觉疼痛,饮食减少,常作泄泻,完谷不化。因照益脾饼原方,为制一料,服之即愈。为善后计,又服一料,永久祓除病根。

  2.扶中汤

  治泄泻久不止,气血俱虚,身体羸弱,将成劳瘵之候。

  于术(一两,炒)生山药(一两)龙眼肉(一两)小便不利者加椒目(三钱,炒捣)

  龙眼肉,味甘能补脾,气香能醒脾,诚为脾家要药。且心为脾母,龙眼肉色赤入心,又能补益心脏,俾母旺自能荫子也。愚治心虚怔忡,恒俾单购龙眼肉斤许,饭甑蒸熟,徐徐服之,皆大有功效,是能补心之明征。又大便下血者,多因脾虚不能统血,亦可单服龙眼肉而愈,是又补脾之明征也。

  一妇人,年四十许。初因心中发热,气分不舒,医者投以清火理气之剂,遂泄泻不止。更延他医,投以温补之剂,初服稍轻,久服,则泻仍不止。一日夜四五次,迁延半载,以为无药可治。后愚为诊视,脉虽濡弱,而无弦数之象,知犹可治。但泻久身弱,虚汗淋漓,心中怔忡,饮食减少,踌躇久之,为拟此方,补脾兼补心肾。数剂泻止,而汗则加多。遂于方中加龙骨、牡蛎(皆不用)各六钱,两剂汗止,又变为漫肿。盖从前泻时,小便短少,泻止后,小便仍少,水气下无出路,故蒸为汗,汗止又为漫肿也。斯非分利小便,使水下有出路不可。特其平素常觉腰际凉甚,利小便之药,凉者断不可用。遂用此方,加椒目三钱,连服十剂全愈。

  3.薯蓣粥

  治阴虚劳热,或喘,或嗽,或大便滑泻,小便不利,一切羸弱虚损之证。

  生怀山药(一斤,轧细过罗)

  上药一味,每服用药七八钱,或至一两。和凉水调入锅内,置炉上,不住以箸搅之,两三沸即成粥服之。若小儿服,或少调以白糖亦可。此粥多服久服间有发闷者,掺以西药百布圣一瓦同服,则无此弊,且更多进饮食。

  门生吴××,年二十一。羸弱发热,脉象虚数,不能饮食。俾早晚服山药粥,加百布圣,晌午单服玄参三钱,煎汤服。如此数日,食量增加,发热亦愈,自此健壮。

  一妇人,年三十余。泄泻数月不止,病势垂危。倩人送信于其父母,其父将往瞻视,询方于愚。言从前屡次延医治疗,百药不效。因授以山药煮粥方,日服三次,两日全愈。又服数日,身亦康健。

  一娠妇,日发痫风。其脉无受娠滑象,微似弦而兼数。知阴分亏损,血液短少也。亦俾煮山药粥服之即愈。又服数次,永不再发。

  奉天关氏少妇,素有劳疾,因产后暴虚,喘嗽大作。治以此粥,日服两次,服至四五日,喘嗽皆愈。又服数日,其劳疾自此除根。

  奉天郑××之女,年五岁。秋日为风寒所束,心中发热。医者不知用辛凉表散,而纯投以苦寒之药,连服十余剂,致脾胃受伤,大便滑泻,月余不止,而上焦之热益炽。医者皆辞不治,始求愚为诊视,其形状羸弱已甚,脉象细微浮数,表里俱热,时时恶心,不能饮食,昼夜犹泻十余次。治以此粥,俾随便饮之,日四五次,一次不过数羹匙,旬日全愈。

  农村小儿,于秋夏之交,多得滑泻证。盖农家此时多饮凉水,而小儿尤喜饮之。农家此时多食瓜果,而小儿尤喜食之。生冷之物,皆伤脾胃,脾胃伤,则滑泻随之,此自然之理也。而滑泻之证,在小儿为最难治。盖小儿少阳之体,阴分未足,滑泻不止,尤易伤阴分。往往患此证者,数日即浑身发热,津短燥渴,小便不利,干呕懒食,唯嗜凉物。当此之际,欲滋其阴,而脾胃愈泥,欲健其脾,而真阴愈耗,凉润温补,皆不对证。而小儿又多苦服药,病家又多姑息,以婉随小儿之意,以致迁延岁月,竟成不治者多矣。惟山药脾肾双补,在上能清,在下能固,利小便而止大便,真良药也。且又为寻常服食之物,以之作粥,少加沙糖调和,小儿必喜食之。一日两次煮服,数日必愈。若系哺乳稚子,不能食粥,即食之亦不能多者,但浓煮生山药汁,饮之亦可。愚以此方治小儿多矣。志在救人者,甚勿以为寻常服食之物,而忽之也。

  帕金森综合症偏方

  处方与用法:黄芪30克,川芎、全蝎、当归、地龙各10克,巴戟天、天麻、赤勺各15克,红花6克,蜈蚣6条,丹参20克,木瓜18克。

  水煎服,每日1剂,30天为1个疗程。

  功效:补气活血,养血通络,主治老年人帕金森综合征,手脚颤抖,或伴局部疼痛等。

  附:帕金森综合症,又称震颤麻痹,是发生于中老年的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以震颤、肌强直及运动减少、行动迟缓为本病的主要特征。

  脑炎常引起黑质及其上行的黑质纹状体通路的损害,是发生帕金森综合症的病因之一。另如动脉硬化、颅脑损伤、脑肿瘤、一氧化碳中毒、利血平、酚噻嗪类药物、锰、汞、氰化物中毒等也可引起与帕金森氏病类似的临床症状或病理改变,这些情况统称为帕金森综合症。

  治心病方

  1.定心汤

  治心虚怔忡。

  龙眼肉(一两)酸枣仁(五钱,炒捣)萸肉(五钱,去净核)柏子仁(四钱,炒捣)生龙骨(四钱,捣细)生牡蛎(四钱,捣细)生明乳香(一钱)生明没药(一钱)

  心因热怔忡者,酌加生地数钱,若脉沉迟无力者,其怔忡多因胸中大气下陷,详观拙拟升陷汤后跋语及诸案自明治法。

  《内经》谓“心藏神”,神既以心为舍字,即以心中之气血为保护,有时心中气血亏损,失其保护之职,心中神明遂觉不能自主而怔忡之疾作焉。故方中用龙眼肉以补心血,枣仁、柏仁以补心气,更用龙骨入肝以安魂,牡蛎入肺以定魄。魂魄者心神之左辅右弼也,且二药与萸肉并用,大能收敛心气之耗散,并三焦之气化亦可因之团聚。特是心以行血为用,心体常有舒缩之力,心房常有启闭之机,若用药一于补敛,实恐于舒缩启闭之运动有所妨碍,故又少加乳香、没药之流通气血者以调和之。其心中兼热用生地者,因生地既能生血以补虚,尤善凉血而清热,故又宜视热之轻重而斟酌加之也。

  西人曰︰人身心肺关系尤重,与脑相等。凡关系重者、护持之尤谨,故脑则有头额等八骨以保护之,而心肺亦有胸胁诸骨以保护之。心肺体质相连,功用亦相倚赖,心之功用关系全体,心病则全体皆受害,心之重如此。然论其体质,不过赤肉所为,其能力专主舒缩,以行血脉。有左右上下四房;左上房主接肺经赤血;右上房主接周身回血;左下房主发赤血,营运周身;右下房主接上房回血过肺,更换赤血而回左上房;左上房赤血,落左下房入总脉管,以养全体;右上房回血,落右下房上注于肺,以出炭气而接养气。故人一身之血,皆经过于心肺。心能运血周流一身,无一息之停,实时接入,实时发出,其跳跃即其逼发也,以时辰表验试,一(即一分钟)跳七十五次,每半时跳四千五百次,一昼夜计跳十万八千次。然平人跳不自觉,若觉心跳即是心经改易常度。心房之内左浓于右,左下房浓于右下房几一倍,盖左房主接发赤血,功用尤劳,故亦加浓也。心位在胸中居左,当肋骨第四至第七节,尖当肋骨第五第六之间,下于乳头约一寸至半寸,横向胸骨。病则自觉周遭皆跳,凡心经本体之病,或因心房变薄变浓,或心房之门有病,或夹膜有病,或总管有病。亦如眼目之病,或在明角罩,或在瞳人,或在睛珠,非必处处皆病也。大概心病左多于右因左房功用尤劳故耳。心病约有数端︰一者,心体变大,有时略大,或大过一半。因心房之户,有病拦阻,血出入不便,心舒缩之劳过常度。劳多则变大,亦与手足过劳则肿大之理相同。大甚,则逼血舒缩之用因之不灵矣。一者,心房门户变小、或变大、或变窄、或变阔,俱为非宜。盖心血自上房落下房之门,开张容纳血入后,门即翕闭,不令血得回旋上出。其自下房入总管处亦有门,血至则开张使之上出,血出后门即翕闭,不令血得下返。若此处太窄太小,则血不易出。太大太阔,则血逼发不尽,或已出复返,营运不如常度矣。再者心跳︰凡无病之人心跳每不自觉。若因病而跳时时自觉,抚之或觉动。然此证有真有假︰真者心自病而跳也,或心未必有病,但因身虚而致心跳,亦以真论;若偶然心跳,其人惊惧,防有心病,其实心本无病,即心跳亦暂时之事,是为假心跳证,医者均须细辨。凡心匀跳无止息,侧身而卧,可左可右,呼吸如常,大概心自不病。所虑跳跃不定,或三四次一停,停后复跳不能睡卧,左半身着床愈觉不安,当虑其门户有病,血不回运如常。有停滞妄流而为膨胀者,有累肺而咳嗽、难呼吸或喘者,有累脑而昏蒙头疼,中风慌怯者,有累肝而血聚积满溢者,有累胃不易消化,食后不安,心更跳者,皆心病之关系也。若胸胁骨之下有时动悸,人或疑为心跳,其实因胃不消化、内有风气,与心跳病无涉,虚弱人及妇女患者最多,略服补胃及微利药可也。

  按︰西人论心跳证有真假,真者手扪之实觉其跳,假者手扪之不觉其跳。其真跳者又分两种︰一为心体自病,若心房门户变大小窄阔之类,可用定心汤,将方中乳香、没药皆改用三钱,更加当归、丹参各三钱;一为心自不病,因身弱而累心致跳,当用治劳瘵诸方治之。至假心跳即怔忡证也,其收发血脉之动力,非大于常率,故以手扪之不觉其跳。特因气血虚而神明亦虚,即心之寻常舒缩,徐徐跳动,神明当之,亦若有冲激之势,多生惊恐,此等证治以定心汤时,磨取铁锈水煎药更佳。至于用铁锈之说,不但如西人之说,取其能补血分,实借其镇重之力以安心神也。载有一味铁养汤,细观方后治验诸案,自知铁锈之妙用。惟怔忡由于大气下陷者,断不宜用。

  2.安魂汤

  治心中气血虚损,兼心下停有痰饮,致惊悸不眠。

  龙眼肉(六钱)酸枣仁(四钱,炒捣)生龙骨(五钱,捣末)生牡蛎(五钱,捣末)清半夏(三钱)茯苓片(三钱)生赭石(四钱,轧细)若服一两剂后无效者,可于服汤药之外,临睡时用开水送服西药臭剥一瓦,借其麻痹神经之力,以收一时之效,俾汤剂易于为力也。

  方书谓︰痰饮停于心下,其人多惊悸不寐。盖心,火也,痰饮,水也,火畏水刑,故惊悸至于不寐也。然痰饮停滞于心下者,多由思虑过度,其人心脏气血,恒因思虑而有所伤损。故方中用龙眼肉以补心血,酸枣仁以敛心气,龙骨、牡蛎以安魂魄,半夏、茯苓以清痰饮,赭石以导引心阳下潜,使之归藏于阴,以成瞌睡之功也。

  一媪,年五十余,累月不能眠,屡次服药无效。诊其脉有滑象,且其身形甚丰腴。知其心下停痰也。为制此汤,服两剂而愈。

  一妇人,年三十许,一月之间未睡片时,自言倦极仿佛欲睡,即无端惊恐而醒。诊其脉左右皆有滑象,遂用苦瓜蒂十枚,焙焦轧细,空心时开水送服,吐出胶痰数碗,觉心中异常舒畅,于临眠之先又送服熟枣仁细末二钱,其夜遂能安睡。后又调以利痰养心安神之药,连服十余剂,其证永不反复矣。

  《内经》邪客篇有治目不得瞑方。用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水沸,置秫米一升,制半夏(制好之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渣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知觉好也)。故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而已矣,久则三饮而已也。观此方之义,其用半夏,并非为其利痰,诚以半夏生当夏半,乃阴阳交换之时,实为由阳入阴之候,故能通阴阳和表里,使心中之阳渐渐潜藏于阴,而入睡乡也。秫米即芦稷之米(俗名高粱),取其汁浆稠润甘缓,以调和半夏之辛烈也。水用长流水,更扬之万遍,名曰︰“劳水”,取其甘缓能滋养也。薪用苇薪,取其能畅发肾气上升,以接引心气下降,而交其阴阳也。观古人每处一方,并其所用之薪与水及其煎法、服法,莫不详悉备载,何其用心之周至哉﹗

  按︰《内经》之方多奇验,半夏秫米汤,取半夏能通阴阳,秫米能和脾胃,阴阳通、脾胃和,其人即可安睡。故《内经》谓“饮药后,复杯即瞑”,言其效之神速也。乃后世因其药简单平常,鲜有用者,则良方竟埋没矣。门生高××治天津刘姓,年四十二,四月未尝少睡,服药无效,问治法于愚,告以半夏秫米汤方。高××因其心下发闷,遂变通经方,先用鲜莱菔四两切丝,煎汤两茶杯,再用其汤煎清半夏四钱服之。时当晚八点钟,其人当夜即能安睡,连服数剂,心下之满闷亦愈。

  

NQJ0108-欢迎朋友光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