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最不该死的是谁?哪个皇帝死了亲爹都要偷见?

 邓超越梦想 2016-12-09

皇上的亲爹踏踏实实地当他的王爷,其他什么荣誉都不要。他知道只有谦虚才能换来父子的政治安全,才能不让四嫂子兼大姨子起疑心。也只有谦虚才能在总理海军大臣的职位上干点事儿,才能干出海军修铁路的留益于后代的大事业。对他的谦虚,慈禧非常认可,因此在批复吴大激申请尊崇醇亲王称号的奏章中谈道:“醇亲王十分谦虚,行事很是谨慎。十几年来,小心翼翼地为国家出力,本职工作干得也很好。我每次给他较高荣誉,他都流着泪推辞。时至今日,以前赐给他的杏黄轿他都不敢乘用。他的谦虚、对国家的忠心,不仅仅是我这样居住在深宫的人所深知,也实在是天下官员与百姓都知道的事情。” 慈禧也短不了给他经济上的好处,比方说,奕谖大幅度削减儿子大婚经费之后,慈禧下令拨给他十万两银子修整新的王府。按照乾隆时代定下的规矩,后代有从王府出来继承帝位的,所居住过的王府就改成宫殿。乾隆率先将他爹雍正居住的雍王府改成了雍和宫。按照这个例子,光绪原住过的太平湖醇王府也得改为宫殿,奕谡就得搬走。这个事情是奕谡自己先提出来的,慈禧自然答应。十万两银子不够用了,又拨了六万两。要求将王府改为宫殿,是奕谖唯一的一次利益要求,而其要求的背后也有遵守祖制的支持。

清朝最不该死的是谁?哪个皇帝死了亲爹都要偷见?

皇帝亲政意味着奕谡这一家系的巨大荣耀。搬进新王府,儿子们的封号也来了:载沣得封镇国公,载洵得封辅国公,载涛得赐头品顶带与孔雀翎。这三个小家伙都是光绪入宫当皇帝以后出生的,到受封时分别七岁、四岁、两岁。巨大的荣耀来了,奕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第二年,光绪十六年,皇帝二十岁。过二十岁生日时,他给最小的弟弟加了“二等镇国将军”爵位。到了冬天,奕訢的病突然发作,十月十五日得病,到十一月三十日就去世了。看来,十六年前他声称自己有肝病确系实情。肝病最怕劳累,再加上他与保守派不断争论、权斗,最后累成积病不治的惨状。对于光绪皇帝,亲爹的病与死简直是高强度的精神折磨。因为皇帝之尊,也因太后的权威尚在,他不能按父子之情去探视,还不如大臣们方便。唯一能给他传达准确信息的是老师。在翁同稣第一次探视后,光绪就迫不及待地问情况,并抱怨说:“宫中倒是常有人去醇王府探视,但是回来后,都向太后汇报。偶然有个人来我这里,但多数情况是没人来。”此时,颐和园还在修整。离第一期工程完工还有四年,慈禧仍住在紫禁城内。第二次探视醇亲王的病情时,遇见了奕谟,又碰见奕勖,他们打算一块奏请皇上去醇王府探视,但又怕慈禧猜忌,没敢说出来。尤其是奕勖,身有庆郡王的爵位又是海军衙门里的办事大员,更怕落嫌疑。这类的信息经过翁同解转给光绪后,光绪就更加急切。如此翻来覆去,他竟然像个小孩子似地哭泣起来,对老师说:“今天我听了礼亲王世铎的汇报,说醇亲王的四肢已无法转动。皇太后着急,我也着急。这可怎么办?!”翁同稣也没好办法,只是好言劝慰,说:“皇上你天性仁孝,必能感动上天,使醇亲王大病全好。”老师不劝还好,这么一劝,光绪更加情绪激动,哭得连话都说不成句了。熬过了艰难的十天,慈禧终于动身去看小叔子兼妹夫了。光绪得以随从。一行人十点从大内动身,十二点到达醇王府。此时,奕谡神志还清醒,卧室的地上也铺了厚毯子,准备给四嫂子行跪拜之礼,毕竟她是皇太后。但是,身体条件已经不允许,他只有在病床上欠欠身,算是表达尊重了。光绪这是自醇王府搬迁后第一次回家。见了老爹的面,心情稍有好转,到花园里转了一圈,但还是愁云未消。“要是老爹不行了,我一个人可怎么支撑大清天下呀!”见了载沣与载涛(一个八岁,一个五岁),说了几句话。三岁的载洵还离不开奶妈的看顾,因此没有在场。但是,想三位兄弟如此年幼,一个偌大的王府突然失去了老主人,几位小弟又该是如何境况。想到此,不免又流下泪来。

清朝最不该死的是谁?哪个皇帝死了亲爹都要偷见?

等他转了一圈再回来与老爹见面时,老爹给了他一件礼物。那是他以海军大臣身份检阅海军之前,慈禧太后赐给他的金如意。当奕谡将金如意交到儿子手中时,告诉儿子:“一定要振兴海军。”此后的十一月初三,慈禧太后又与光绪到了醇王府探视。由于奕谩吃过_个叫作徐龄臣的医生的药,病情有所好转,出现了左腿略能转动的效果。光绪十分高兴,回去后专门传话:“请挑选着用药,一定选最有效的方子,不必拘于常规。”言外之意,可以不用朝廷御医的处方。徐龄臣的药没什么奇妙之处,只不过加了洋人所卖的鱼油,起到了畅通胃口的作用。奕谡腹中空了,愿吃点东西,营养吸收稍多,就有了些精神。稍后,不但左腿能动,而且手指也能略微动一动了。翁同稣不断地往来于皇宫与醇王府,代父子二人传话。但是,奕谡已经病入膏盲,无药可治。吃了徐龄臣的药也不过是回光返照。到了最后的时刻,御医建议让奕抽大烟顶着,但是,奕谡对抽大烟深恶痛绝,坚称:“宁肯早死,也不用大烟顶着!”奕訢死了,光绪穿丧服到醇王府行礼,但他已经不能如载沣等三位弟弟那样趴灵守孝了。对于如何处理奕谡丧事的政治环节,慈禧早有了谱子。她命令:将醇亲王的称号定为“皇帝本生考”,给予贤的谥号,载沣即日袭封醇亲王王位,载涛晋爵为不入八分镇国公,载洵晋爵位不入八分辅国公。

清朝最不该死的是谁?哪个皇帝死了亲爹都要偷见?

皇帝本生考中“考”字,是“父亲”的意思,而且专门指死去的父亲。明确奕谡是“皇帝的生身且死去了的父亲”这样一层含义,仍在于避免有人借奕谡之死再弄出礼法上的“故事”来,比方说给奕谡弄个名义皇帝之类的称号。光绪给老爹的服丧规定也跟着拟出:服丧一年,穿孝衣十一天,停止上朝处理政务十一天;一年之内,只要皇上在便殿居住的时候,一定要穿素服,不能穿有描龙绣凤的那类衣服。奕谖的死对于帝国是个不祥之兆,这个朝廷太需要踏踏实实干事业而不投机的人了。皇上的老爹死时,年龄并不大,只有五十一岁,可谓英年早逝。是否启用五十八岁的奕诉呢?慈禧没这个打算。可是,事有偶然,四年后,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年),中日为朝鲜问题发生冲突,慈禧不得已召奕沂,请他出来主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兼管总理海军衙门,而后又加授军机大臣。奕诉早没了当年的英气,已成了病体恙恙的老朽。光绪对六大爷的重新出马也没抱多大希望。在六大爷带病出来工作的当年,光绪请慈禧太后入住颐和园。他决心自己好好干,让老太太全身心地休闲。这一年,也是老太太的六十大寿,二十四岁的青年皇帝想好好地让老太太享享福儿。他决定:仿效康熙与乾隆年问庆祝皇帝寿典的例子,从皇宫大内到颐和园,皇上率王公大臣去给老太太祝寿的路上全部设立彩棚,设立住进和尚与尼姑的经坛。老太太想承领这份孝心,但是,中日爆发海上战争,日军战胜后,继续向中国进军,主攻东北地区。老太太下令:停办六十大寿庆典,从皇宫开支中列支三百万两银子补充海军军费。

清朝最不该死的是谁?哪个皇帝死了亲爹都要偷见?

补充海军军费,主要是用于海军陆上的炮台建设与弹药补充。用于慈禧颐养天年的颐和园的整修费用全是挪用的海军经费,这回增加海军经费算是一点补偿。后人对修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一事大感义愤,其实在那时国家预算根本就没个程序。海军经费可以挪去修铁路,为什么不能用来建园林呢?奕沂也没什么好办法扭转局面,只是勉强撑着。又过了艰难的四年,光绪二十四年夏四月,死了。光绪给六大爷身后的政治待遇并不高,只是给谥了个“忠”字,入祀贤良祠、配飨太庙,而没有给奕诉的儿子们加官晋爵。由于他那个不成气的儿子载澄早死了,王爵又不得传给别的儿子,只好将二儿子载滢的儿子溥伟过继给载澄,承袭了恭亲王王爵。 奕诉死的时候,六十七岁,比七弟长寿。可是,比他小两岁的四嫂子慈禧却很健康。比较奕谡、奕诉、慈禧三人,只有一句话:该死的不死,不该死的恰恰都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