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看待柔宇科技发布的柔性AMOLED显示屏?

 一本正经地胡闹 2016-12-09
是干货还是巨骗?有市场前景吗?

很久以前就看到这个讨论了,一直不想参和这种吃瓜群众的辩论,主要是觉得没意义。因为我们在这里浪费口舌、浪费流量、浪费脑细胞都无法改变故事主体的发展。主要是看上面有些业内人士被误解了,所以希望以更通俗的表述来分析这个事情。
首先声明,我跟柔宇没有任何利害关系。
本人从事柔性OLED技术研发12年,对整个产品技术的了解应该说还算比较透彻,以下分析不正确的地方还请同行们指正。
1、柔宇有没有忽悠?这个是毫无疑问的,有忽悠的成分在里面。这其中,创始人的学历和柔性屏展示样品应该是真的。但履历的水分就难免了。从宣传文稿中可以看出这哥们是个很活跃的主,而大家都知道科学研究是个很严谨、很枯燥、很苦逼的活计,任何人的一天都只有24小时,各位可以看看古今中外哪位在科学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的大师是这种多才多艺、长袖善舞八面玲珑的主。真正的技术牛人可能在柔宇的团队里面而不应该是创始人,之所以把他推到前台来,应该是基于他的社交能力、视野及人脉等软科学实力。这其实可以理解,对于一个企业的CEO来讲,上述这些能力的重要性要远高于技术的因素。比方说马云不会写代码,王健林不会码砖……哈哈……
2、柔宇的样品究竟是不是自己做的?应该不是。我推测故事大概应该这样的:团队中的某人或者某些人在美国某实验室从事柔性AMOLED的技术开发研究,而创始人根据其以往的经历描述来看,应该是不会甘于在IBM做一个默默无闻的科研人员的,一个习惯了各种光环笼罩的人是很难适应泯然众生的平实生活的。恰逢国内全民创业热潮尤其是政府对双创的支持力度之大让所有有想法的人都看到了其中的机会,创始人和他的小伙伴们于是组团回来“报效祖国”了。拿着通过某种渠道获得的AMOLED样品,依靠各种名校、名企的光环包装,拿到天使轮投资应该是没有难度的。但天使轮投资的资金对于产业化来讲就是杯水车薪,建一条能做出柔性AMOLED样品的试验线要近10亿了,注意,这还仅仅是试验线,一条6代线的投资超过了200亿。这些对于柔宇的创始人和投资人来讲都真的是亚历山大。投资人希望能够尽快把公司估值抬上去好吸引接盘侠来接盘,因为柔性AMOLED的产业化说到底还是制造业,投资回报周期太长、风险太高,投资人肯定希望能够及时退出见好就收;柔宇希望公司拿到更多的投资好实现“产业报国”,地方政府希望柔宇能够尽快产业化好实现“弯道超车”,大家不谋而合,都在拼命鼓吹。
3、柔宇为何选择了深圳落户的猜测。创业风潮很劲的区域主要是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城市,如果要讲柔性AMOLED的产品开发,北京有同样出身清华的维信诺、京东方等大户,上海有和辉、天马等豪门,去这些地方忽悠的话,万一碰上了业内专家做评审,很容易被质疑的,毕竟从实验室到量产还有很多的问题是这位未曾经历过产业化的创始人难以回答的。深圳和广州包括周边城市之前只有华星光电和华南理工在做一些相关的研究,而且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可能是因为更早的接受了市场经济的洗礼,也可能是因为企业本身的背景相对平民,普遍来讲要更加务实一些,毕竟没有国资背景的企业过于务虚的话会死得很难看的。比方说信利一直在做TFT-LCD、OLED等产品,它是三星淘汰生产线的接盘侠,一直在努力的挣着辛苦钱,一步一个脚印的在发展,除了圈内人一般应该是没有听说过了。深圳地方政府对于创新创业标杆的塑造需求给了很多人机会,名校学历,名企经历再加上明星产品,双方一拍即合。
4、柔宇运作手法的分析。光鲜亮丽的团队加上酷炫的样品再碰上好时机,拿到了天使轮投资,但这点资金谈产业化简直就是妄想了。企业成立了首要任务是要活下去,如何在拿到下一笔投资之前讲一个更精彩的故事是创始团队的首要任务,很显然当时手头的钱是不可能去妄谈柔性AMOLED显示屏的产业化的。他们很聪明的选择结合深圳当地电子产业发达的优势和他们自身的背景特色,开发一款头戴显示器。其实头戴显示器此前已经不温不火的发展了很多年,甚至SONY在开发了两代产品后宣布放弃该业务,主要是市场容量太小了。但柔宇很聪明的搭借VR这股虚火,通过优化操作方式、产品工业设计等微创新,将这个投资额只需要百万计的产品与他们的AMOLED显示产品又牵强附会的扯到了一起,对投资人和相关领导都有了一个交代,也有利于下一步的融资。他们所谓的3300PPI显示屏其实应该是基于IC工艺的硅基OLED微显,这类产品的业界翘楚是美国eMagin。这与柔性AMOLED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产品,技术方案、工艺路线和制造设备都截然不同。柔宇第二个烟雾弹是他们所谓的柔性传感器,其实说白了就是柔性触摸屏。而根据他们的投资额和相关设备图片来看应该还仅仅是柔性触摸屏和模组生产线,连柔性透明导电薄膜都是买的现成的。整个项目的投资最多也就是千万级别的了,之前融来的钱还可以再烧一会。这样通过转移目标和偷换概念等手段,柔宇圆满的完成了给投资人和地方政府的交代。他们的运作手法确实比较高明,我由衷佩服。
5、柔宇会不会成功?或者说他们这么做可不可取?我先简单回顾一下国内OLED产业化的历程,1997年,清华大学化学系邱勇教授正式开始了OLED在国内的产业化,在此之前他们还仅仅只是清华液晶工程中心的一个小课题组,他们抓住了国务院某领导视察清华的机会展示了一下OLED的样品,领导很重视才有了后来的当时国内CRT显像管巨头咸阳彩虹集团的天使投资成立了维信诺。纵观维信诺和京东方的发展史可以看到,都是伴随质疑声成长起来的,质疑的很大一部分都是觉得他们全都是在忽悠。但不管怎样,随着他们的不断忽悠,我们国家在平板显示产业的进步是无法否认的,其实不管是LCD还是OLED,都是资金密集型加知识密集型产业,其中资金的比重还更大一些。柔宇在初创阶段对资金的渴求是产业本身的需求,无可厚非。故弄玄虚也好,狸猫换太子也罢,这都是手段,目的应该还是实现柔性AMOLED的产业化。维信诺背靠清华的支持,京东方号称A股市场不死鸟,天马系出央企名门,和辉有江太子背景,这一个个官二代、富二代的发展都如此缓慢,柔宇这个草根出身的为了生存和发展,不采用非常规手段恐难以为继,毕竟政府资源是有限的。作为同样出身草根的我,对柔宇的运作手法表示理解和支持,同时我也相信他们最终会成功,但不一定是因为柔性AMOLED。因为不管是LCD还是OLED,说出花来了也只是一个核心电子元器件而已,附加值还是比较低的。何况对于国内企业来讲,核心原材料和制造设备都依赖进口,说到底就是加工制造业了,很苦逼的行业。放眼全球,单一的面板制造企业生存都很艰难,强悍如夏普不也被收编了吗?唯有背靠终端市场大户的面板企业才能有个好的出路,所以柔宇现阶段就开始涉足终端业务既是无奈的选择,也是明智的选择。只是感觉这个终端业务有点跑偏了,虽然搭上了VR的顺风车,但是对未来产品的消化没有太大意义。不管怎么样,活下去是首要任务。
最后,作为业内人士,我祝福柔宇。希望同行们也对柔宇多一点宽容和耐心,多指点而不是指责,草根阶层创业不容易,至少我们大部分人做不到他们这个水平,至少他们没有把钱拿去挥霍了不是。再次申明,我跟柔宇一毛钱关系没有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