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访苍坡古村遗落千年的古巷,它的过去和现在你一定想知道!

 LEEJUNE4 2016-12-09


  近日,温州市首次启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县两个古镇,六个古村落,四个重要地名被列入其中。其中苍坡村的笔街、三退巷被作为街路巷而录入。

  在楠溪江沿岸,乡贤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实在太丰富了。此次被列入的枫林、岩坦两个古镇及圣旨门、笔街等,人们大多耳熟能详。那么三退巷,到底是什么样的小巷?它有着怎样的故事?之前似乎很少看到关于它的文字资料,百度也仅能搜到“三退巷”三个字,却找不到更多的详细文字去描述有关三退巷的历史文化。

  带着疑问,记者一行深入苍坡村寻访古迹。请跟着记者的步伐,去看看那些遗落千年的古巷,到底藏着怎样的故事。


 



遗落在苍坡古村的那些街与巷

 

  苍坡古村,以文房四宝来规划布局,是楠溪江流域中最具代表性的古村落之一。它始建于五代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仍旧保留着许多宋代风格的老建筑。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苍坡就已经名盛一时。记者也曾因工作关系,多次来过苍坡,走马观花一番。然而对于三退巷,却是印象全无。记者联系上了对该村文化历史比较了解的村民李三珍,在其陪同下,故地重游。



鼓盘巷


  在苍坡村不少街巷都有名字,如三退巷、鼓盘巷、登银巷等。而这些小巷都藏身于笔街之中。



笔街


  漫步笔街,两边的民宅古韵浓郁,大多数院门还残留着精美雕刻的痕迹,虽历经岁月沧桑,砖雕墙缝之间长满了枯草,却掩饰不住曾经的唯美。


  步行数步,记者便瞧见了名为“登银巷”也称“斗银巷”的巷道,幽深笔直,用清一色的鹅卵石铺路。



登银巷


  每个街巷的名字,都有它自己的故事。据李三珍介绍说,在清朝年间,登银巷两旁住着两户财主,名为李银光和李朝阳(音译)。巷头挖了口井,需要沿着巷子挖一条排水沟,挖在谁家那边呢?两家都不想要,于是约定比家中银子多少来定胜负。右边的住户李银光用斗装银子,一斗连一斗刚好连到上方的那口井,左边的住户李朝阳用桶装,也是那么长。一桶等于两斗半容量,显然是李朝阳胜出。于是水沟自然修在了李银光那边。



登银巷


  如今,房屋旁的渠水还在流淌。可是其中故事,世人又知多少,又还能留传多久呢?


三退巷与三退屋


三退巷


  三退巷与登银巷平行,两头分别与笔街、鼓盘巷相连,形成一个方形。

 

  与登银巷、鼓盘巷不同,三退巷已经是水泥铺路,不见楠溪鹅卵石;而深藏于三退巷的三退屋也破损严重,部分地基建起了新房。    


  李三珍告诉记者,三退巷之名来源于三退屋,而关于三退巷、三退屋的典故并未有所耳闻。



一退屋


  从三退巷巷口进入,约十余米的距离,便到了第一退屋。一退屋的房屋破损比较严重,院落也比较杂乱,仍可见一些农耕生活时期留下的捣臼、石磨、猪槽等。


  在一退屋大院内,记者见到两位年有50余岁的妇人,正端着碗吃午饭,其中一位李阿姨是为了照顾80多岁老母亲而回娘家住的;另一位则是一位外嫁来的媳妇,为家辛劳操持着。李阿姨告诉记者,她有四个兄弟,都已经不再居住在这里。老旧的房屋,已经容纳不了一代代住户,所以大多人选择搬离。


二退屋


  从一退屋至二退屋已经不再相通了,后门已经被杂物封锁。从三退巷入至二退屋,同样是一片萧条的景象,石墙斑驳,屋宇有些倾斜,道坦杂乱,一番薯篱上正晒着萝卜丝,院内鸡鸭成群,不见一人。


  过了半晌,一位70多岁的潘奶奶出来了,为记者打开了后门,直接进入了第三退屋。只见院落里有人正在晾晒素面。潘奶奶与她们打了照面,询问是否吃了午饭。邻里之间的这些日常,亲切而随意。



三退屋


  正坐在房门前吃饭的李老太太告诉记者,80多岁的她在这屋里已经住了60多年,还记得这屋人口最多的时候,光小孩就有20多个,夏天的夜晚,家家户户拿出凉席或竹床,就睡在院子里,特别热闹。如今,大多数人都不愿住在老屋内,而是在村里另选地基修建新房了,只剩下李老太太和其他年长者留守,居住在三退屋内的最长者年有90余岁了。




  对他们而言,居住了半个世纪的三退屋有着很深的感情。三退屋的衰败破旧,让不少原住户搬迁出去,但是他们也希望老屋能得到重新修缮。

 

追溯三退屋的故事


  据当地住户介绍说,三退屋的住户均是同一房族,追本溯源,可推测出三退屋乃是祖先与其后代先后而建。


破旧衰败的三退屋


  那么三退屋到底是由何人所建?当地住户大多摇头不知,直到遇到同房族的李修贤老人,翻看李氏宗谱后才得到了答案。李修贤告诉记者,三退屋由第二十九世正泮始建,时间约在清朝雍正年间,距今已经有200多年。该三退屋出了不少文武官员,但其事迹鲜少有闻。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十二世的李昌日,其于清朝嘉庆十三年,为纪念十一世李源(吉洲府教授),率众族人与东瓯叶适先生(在苍坡修学)一起修建了义学祠。该祠现已重新修缮。



义学祠


  同行的李三珍老人告诉记者,如今苍坡古村游览区内林曦明画馆、象棋馆的老房子,也是三退屋房族人所建,现在依旧住着三退屋房族的后人,也还保留着一些古家具。



林曦明画馆



象棋馆内仍保留着原住户的旧家具


  每一寸土地,都保存着它自己的故事。有的留传至今,或仅存几许,然就是这样的故事,才能让堙没在岁月尘埃里的街巷保有鲜活生命力。


  如今,三退巷作为市地名文化保护名录,其地名将得到永久保护,不再消亡。三退巷因三退屋而得名,三退屋的逐渐衰败,以及人们对三退屋记忆的模糊,那么三退巷真正的意义以及在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还能留存多久?


来源:永嘉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