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人:独立音乐人争版权有多难?

 水针智客 2016-12-09

  2015年,随着“最严版权令”的出台,我国音乐产业的发展规范了秩序,音乐行业迎来了拐点,然而那些人音乐厂牌认为:音乐版权的变现之路仍然漫长。

  “最严版权令”出台不久,马頔在微博上维权,“声讨”新出炉的“好声音”冠军张磊,称其比赛要唱、商演要唱,这种“侵权”行为何时休?这件事让外界再次关注起独立音乐人的版权问题。

  在国内长期“免费习惯”的影响下,对虚拟物品付费一向是很难的一件事,电影、文学书目等等领域免费下载,版权混乱,音乐行业更加明显,例如,网易云这样的平台方则是采用垄断最核心的内容进行收费,虽然对很多用户来说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健康的行业内发展模式,这种付费的意愿是应该逐渐在用户心中建立和养成的。

  如今在国内独立音乐圈里,最有版权意识的音乐人个体,是李志。2010年左右,李志发了6张专辑之后,在网上发公开信,谴责虾米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长期提供其音乐作品的收费下载。最终结果就是包括虾米在内的所有音乐A PP、音乐网站,都相继下架了李志的作品。然而当时的李志已经是个名人,一举一动都收到媒体和大众的关注,所以当时李志发出这封公开信后,马上引起圈内人的支持,张佺、张玮玮、郭龙、小河、周云蓬、钟立风、万晓利等10多名独立歌手纷纷响应,这封公开信最终变成一封联名公告。

  如果不是李志,而是圈内一个不知名的音乐人,那么这种维权肯定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响。“原创需要付出的‘成本’很高。”那些人音乐厂牌负责人认为,改编是在别人的基础上进行发挥,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把别人的毛衣拆了重织一遍。而原创是发现和发明,需要付出艰苦的代价。原创是从生活中发现和感受提炼进而进行创作。相对于原创的高成本,仅仅是版权政策的出台并不足以形成市场规范、制定市场规则,原创作者如何通过版权变现仍然不明确。

  虽然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各大媒体平台和网络平台都纷纷出台版权合约,音乐人在合作时都会签署协议。然而独立音乐人依托的小厂牌发行渠道较少,影响力相对低,运营经验与大厂牌比少了很多,且由于受众群体小,与网站合作的议价能力比较弱,特别是部分独立音乐人既没有团队负责运营,又不与集体管理组织和版权经纪人等专业机构合作,在版权运营方面都是由自己操刀,因此在合作模式选择上经常吃亏。再加上在实际操作层面上,由于音乐平台自身经营以及相关数据不透明等实际问题,广告收入屈指可数,加之盗版的影响,独立音乐人实际在版权授权音乐平台能够分享的收益微乎其微。

  对此,那些人音乐厂牌负责人表示:音乐版权的变现以及商业模式的探讨并不仅是音乐公司怎么赚钱或用户是否付费的问题,重点是要让音乐产业链形成良性循环,让公众尊重创作者的劳动。这样才能激发创作者持久的创作热情,用户才能持久地从这些创作中获得更多美好的体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