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金庸门派兴衰,论企业管理成败

 金色年华554 2016-12-10



看金庸门派兴衰,论企业管理成败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金书里的各大门派,为虾么能够各自开山立柜,绵延数十年或数百年,它们都有些什么经营之道呢:


第11位 古墓派


这个是典型的小型作坊式企业,整个门派也不过那么三两个人,手上倒是有些绝活儿,(《玉女心经》手抄本?*^_^*)但是无奈从掌门人到弟子都没有把门派发扬光大的想法,只想自给自足,沉湎于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资”型生活,既不扩大规模也不想法集资上市,因此流传两三代以后还是淹没于江湖里了。到倚天里还有个黄衫JJ客串一把,至后世终于湮没无闻,倒是应了“神雕侠侣,绝迹江湖”的識语。


第10位 星宿派


要说星宿老怪为了振兴本派还是颇费苦心的,但是问题就出在其采用的发展策略上:


(原文:)这个规矩正是星宿派武功一代比一代更强的法门。大师兄权力极大,做师弟的倘若不服随时可以武功反抗,那时便以功夫定高低。倘若大师兄得胜,做师弟自然是任杀任打,绝无反抗的余。要是师弟得胜,他立即一跃则升为大师兄,转手将原来的大师兄处死。师父睁睁的袖手旁砚,决不干预。在这规矩之下,人人务须努力进修,藉以自保,表面上却要不动声色,显得武功低微,以免引起大师兄的疑忌。


太过鼓励集团内部的自由竞争,表面上看其来人员的个人能力素质仿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但是企业内部团结协作的精神已荡然无存,每个人闭门造车的同时,互相视作竞争对手势同水火,把聪明才智都用到了勾心斗角、对上司的阿谀奉承上,这样的集团公司核心对外竞争力和对内凝聚力必定不会太高。公司内部整日愁云惨淡,在丁总裁的高压统治下笼罩着恐怖气氛,大家都战战兢兢谨小慎微,生怕炒了鱿鱼,创新性和合作精神无法得到体现。丁老败阵的那一天星宿海立刻土崩瓦解,算是对这类经营理念的绝妙讽刺。


 第9位 峨嵋


峨嵋派本来算得上是名门大派,创派祖师郭襄女侠身兼好几门绝学相当于n个博士后学位在身,峨嵋山又是佛教圣地,可以打着宗教旗号作大企业规模。在郭襄以及风陵的苦心经营下峨嵋集团已经崭露头角,但是新CEO灭绝师太则走了大错特错的几步:


1,没有为企业实力准确定位,为了光大峨嵋,不惜血本策划了“围剿光明顶”这一太过宏大的市场竞争投资计划,结果几乎血本无归;


2.在遭到挫折,峨嵋集团大伤元气后,又过份投机地把“宝”押在了以周芷若为商业间谍谋取行业机密上;


3. 一直奉行极左路线,拒绝与明教合理的商务合作机会。唉,峨嵋派在这么一位决策者手上真是不倒也难呀。


第8位 明教


明教这个案例还是非常典型的,自教主以下,是光明左右使,其次为四大护教法王;再往后就是五散人、五行旗,天地风雷四门,还不包括分支机构天鹰教,组织机构过于臃肿。


且从书中看起来这些人好像并不是各管一摊,而是有事大家七嘴八舌,头脑风暴法,对紫衫龙王事件的决策过程便是一例。这是典型的中层领导干部责任分工不明。难怪首席执行官over之后,名义上的第二把手杨逍根本不能服众,导致很大的一个集团公司四分五裂。


要说明教这些人无论武功决策都是当时的武林翘楚,在阳顶天同志领导下,创业初期肯定是建立过不可磨灭的功勋,才有了明教的壮大,能与六大派分庭抗礼那么些年就是明证。但是打天下不等同于治天下,一个规范的、责任分工明确的企业机制不可或缺,正确的组织模式应该是层层分工型和M型组织,而非一帮领导的直线化组织管理。


张大教主继任后,这个小白脸虽然无能,但是能够任用冷谦担任刑堂执法,严肃企业纪律,确实是明教经营方针的一大进步。可惜除了这一点外别的决策都乏善可陈,蝴蝶谷中组织那么大规模的市场营销行动,竟然没有一个妥善分派布局方案,将各地的营销机构、负责人员囫囵一勺烩,鼓励遍地开花,广泛经营的同时,光明顶的直属领导们却到处以组织会议为名,到万安寺、武当山、少林寺等等名胜观光游玩,让投机派朱元璋钻了空子,不动声色地借营销行动为名,扩充资产,收购了明教大部分股份,唉,失败中的失败呀。


 第7位 神龙教


(原文:)那青衣汉子继续念道:“教主仙福齐天高,教众忠字当头照。教主驶稳万年船,乘风破浪逞英豪!神龙飞天齐仰望,教主声威盖八方。个个生为教主生,人人死为教主死,教主令旨遵从,教主如同日月光!”


毋须多言,神龙教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强盛以后的权利腐化现象,这在国企中比较普遍,比较类似的还有日月神教“文成武德、仁义英明”之类,在此不愿赘述,只想说:诺大的一个组织,乃至国家,只随着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而活动,只因为一个人的热情而疯狂,那这样的组织里,势必越来越多的是逢迎拍马的小人,越来越少的是知识型、技术型的“中流砥柱”,它的路也快到了尽头。


第6位 嵩山派


嵩山派的兴衰和峨嵋有一些相像,其CEO左冷禅筒子确实是一位有作为的领导,他将嵩山武学总结归纳,发扬壮大成为五岳第一大派,功不可没。但是在进一步扩大市场的道路上出现了纰漏。


首先是仗着自己的雄厚资本,对同类企业一味打压,甚至有强行收购的企图,引起了整个市场的共同的反感,连少林武当这样的行业领头羊都感到了威胁,开始扶植令狐冲与其对抗,老左的步伐未免太激进了些。


再次,重点放在了营销手段上,没有重视新技术、新产品的进一步研发,对于辟邪剑法这么高精尖的技术,只派了个劳德诺担任商业间谍就想搞到核心机密,结果得到的一份错误的拷贝资料,导致最终的失败。另外就是战略上盲目乐观,时机未到却认为已经成熟,明明知道对令狐冲、对岳不群等没有必胜的把握,又开的哪门子企业收购合并大会呢?所以老左在大会上没有中标是理所当然的啦。
  

第5位 华山派


从岳不群同志的回忆录中我们了解到,华山派在历史上曾经相当强盛,导致其衰退的根本原因无非就是“剑气之争”。这种起始纯粹为技术性的冲突在每个企业中都是司空见惯,作为当权者能否很好地协调矛盾,避免内耗,防止矛盾升级为政策之争、派系之争,就成了关键所在。


看来当时的华山掌门人的管理能力并不如何高明,如果能够及时地沟通,本着集团利益求同存异,共同研发,难保不会开拓出“气剑双修”的华山新品牌来呢。对于风清扬这样的技术拔尖人才,只因为理念上的分歧,就采取打压、排挤政策,倒是很符合某些大员的作风么。


华山历代CEO还有一个通病,就是内讧为主,对权力的渴望,往往大于光大门派的信念。从剑气之争,到老岳为了巩固政权不惜策划石洞阴谋;后世的《飞狐》中就剩下华拳四十八(划拳是虾末拳?)这点玩意了,还分裂成tmd五个分支机构窝里斗;可叹复可笑矣。
  

第4位 全真教


宗教手段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企业文化。全真和之后要讲的少林武当都是利用了宗教庞大完备的哲学体系来笼络员工的意识,以“禅”、“道”等精神修炼方式来增强凝聚力,不失为一种颇见成效的方法。王重阳在这一点上无疑是成功的,全真七子各个修身养性,严于自律,全真教也得以迅速壮大。但是在人才的引进、人力资源的素质培训上,老王做的差强人意。七子资质平平,无人出类拔萃,全真派武功便不能推陈出新,完成自我升级;传至第三代连李志常之流都能任董事长,让人嗟叹不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连续三代墨守陈规没有创新,即使集团规模再庞大,宣传攻势作的再好也挽不回颓败的命运。
  

第3位 丐帮


丐帮可以算是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庞大的集团了。“君不见,天桥下仍旧散布着他们的眼线,广场上到处奔走着他们的舵主…………”(网友语录)但是丐帮仍然不复昔日的辉煌,自洪七而后,此组织“黄鼠狼下耗子,一代不如一代”,野驴骑,屎火龙,到解疯已经成为少林、武当、嵩山等的跟屁虫,后世的饭腥汗,不但人品低下,声望值、武力、智力、统御……都是全面跌停,怎叫一个惨字了得。归根究底还是首席执行官的松散式管理导致了丐帮的衰败。


当洪七出任CEO时正值企业内讧,净衣污衣为了制服的款式这点鸡毛蒜皮事件闹了个头破血流,而老洪却还在外美其名调研,实际是垂涎黄mm的好球汤叫化鸡,连政审、考察等手续都没办就直接提拔黄蓉为执行董事……腐败亚腐败…… 蒙古金轮集团为了打进中原市场,就要去大胜关竞标;他老人家还不积极准备对策,设计投标书,跑到华山去考察什么藏边五丑这样芝麻绿豆的商机……就算你退居二线当了顾问,也不能这样本末倒置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吧?黄董继任后的表现也是差强人意,老洪还知道时常主动出击,骚扰敌后,刺杀王公大将;黄董却只会和老公一块死守着襄阳城这块市场——实际还是小资产阶级情调作祟——这不是坐等并购还是什么???
  

第2位 武当派


武当与全真虽都是道家,可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经营理念,带来的截然不同的两种结局。


首先张老头最重的是科技领先,他创立的太极武学,开内家以静制动、以慢打快理念之先河,这就如同微软开发win98,丁磊率先研究出163信箱一样,有了这样开天辟地划时代意义的拳头产品,哪怕公司起点再低,再穷再破,也阻不住兴旺腾达之势。


其次在企业人才选拔、再教育培训上,他也是竭尽所能:(原文:)张三丰收徒之先,对每人的品德行为、资质悟性,都曾详加查考,因此七弟子入门之后,无一不成大器,不但各传师门之学,并能分别依自己天性所近另创新招。


看来千余年来武当的大旗历经风雨而不倒,太极拳更是蜚声海内外,正与武当的用人机制不拘一格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但是细品金书,却发现武当有些地方实在是太拘泥不化,营销手段太过单调。


俗语说商场如战场,在如同商海一般险恶的江湖中,怎能如此正直得近于迂腐,一点手段不用呢。被誉为七弟子中“最精细,师傅所交代的事情没有错失一件”的俞三爷就在屠龙刀事件中由于太过忠厚,成了植物人;天分最高的张五爷,没有逃出殷素素的温柔陷阱,最终落得横剑自刎的下场;殷梨亭更是幼稚得像个孩子……武当七侠中,如果每个人都能如张松溪般精强聪慧——其处理云鹤等人事件时,真是极尽谋略,布置得体,在处理同行业竞争问题上可称典范——那么百岁寿宴摧肝肠的场景也许根本就不会出现,武当可能就因其灵活的营销战略超越少林,成为江湖真正的No.1,也未可知。
  

第1位 少林派


当当当~~~~终于说到笔者的最爱,真正的行业王者少林派了。究竟其为何能执掌武林千年牛耳?鹿鼎记中有再明确不过的叙述:
  

“少林弟子行侠江湖,回寺参见方丈和本师之后,先去戒律院禀告有无过犯,再到般若堂禀告经历见闻。别派武功中只要有一招一式可取,般若堂僧人便笔录下来。如此积累千年,于天下各门派武功了若指掌。纵然寺中并无才智卓杰的人才,却也能领袖群伦了。”
  

道理很简单,亦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细节的成功之道在于积累细节的制度和机构(如般若堂)。但我们的企业、单位,在这一点上又作的如何呢?有多少公司把重点放在了拉关系、闯市场上,又有多少公司盲目开发,不重细节,徒然消耗人力和物力资源?不断的积累和改进,决不是说起来那么简单。
  

当然,少林的企业文化、集团内部氛围搞得还是相当好的,少林僧众行侠江湖,以佛教思想正身省禅,树立了良好、健康的企业形象,也是其历千年而不堕的重要原因。


其组织结构严谨责任明确,自方丈以下,罗汉堂、般若堂、戒律院、达摩院各司其职,提高了企业运行的有效性,又避免了内耗斗争。居然还有秘密研发机构藏经阁,将企业最机密的代码严密保护,决不轻易暴露底线。因而每当危机到来时就会冒出扫地老和尚、三渡之类的绝顶高手力挽狂澜,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绝非幸致。
  

少林这么大的集团,就像一些超大规模的国企,不免出现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如:官僚作风严重,导致了火工头陀事件:一个底层员工,勤杂人员由于管理人员的麻痹大意,竟然窃取到相当高级别的科技情报,致使少林寺在近百年时期内一蹶不振;某些高层人员思想保守,对于虚竹这样的高精尖人才,竟然不能合理利用,以“拿来主义”使其发光发热,反而被狭隘的门户之见左右,将其扫地出门……种种迹象,就如同面临市场经济大潮涤荡中的巨型传统企业,如果不改换思想,跟上时代,会不会终有一天,也如LG 大宇 安然一般,轰然倒塌呢?
  

毕竟江湖不能等同于商海,在下所言,只是有感而发,未及深入,且多有比喻不恰当之处,各位姑妄听之。


金老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明报》总裁,在其小说中也能够找到星星点点的智慧之光,细加品读,颇堪玩味。回首沧海桑田,江湖上门派兴衰,商场中沉浮变幻,不禁感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