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始皇汉武帝都曾在此祭天

 雪儿博物馆 2016-12-10

  陕西省凤翔县,古称“雍城”,东周时代这里曾是秦国国都,春秋至战国中期近300年间,有19位秦国国君在这里执政。

  最近,中国最早、最大的国家级别的大型祭祀场所,经考古发掘揭开面纱。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消息称,凤翔县雍山上一处被称作血池遗址的考古发掘,新近获得重大发现,这是一处秦汉时期的国家祭天遗址。

  发掘秦汉时期使用700多年的祭天台

  据专家初步判断,该遗址就是史料记载的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在雍城郊外原隶属秦畤基础上设立的国家最高等级、专门用于祭祀天地及黑帝的固定场所———“北畤”(“畤”为古代祭祀天地及五帝的固定场所)。据考证,这就是在秦汉时期使用长达700多年的“皇家祭天台”,秦始皇、汉武帝等皇帝均亲临这里做过主祭活动。

  考古专家说,这是首次在秦雍城郊外发现的时代最早、规模最大、性质较为明确、持续时间最长,且功能结构趋于完整的“雍畤”遗存,也是国内目前惟一明确的由多位秦国国君和西汉多位皇帝亲临主祭的国家级大型祭祀场所。考古领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汉考古部主任田亚岐认为,这项发现不仅印证了正史记载中关于在雍地开展的一系列国家祭祀行为,而且遗址还成为从东周诸侯国到秦汉大一统后一直存在国家祭祀活动的最重要实物载体。

  发现祭祀坑等3200多处遗迹

  血池遗址位于凤翔县城西北的柳林镇血池村东至沟南村之间的山梁与山前台地上,东南距秦雍城大遗址15公里,这里处于秦汉时期重要的水陆交通要道。目前共确认相关遗迹包括各类建筑、场地、道路、祭祀坑等3200余处,均取得重要收获。

  今年4月以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及当地文博部门联合组队,对血池遗址展开发掘。据介绍,这是考古学上首次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国家祭祀遗存考古。考古队分别遴选了两处遗迹性质不同的“夯土台”和“祭祀坑”进行发掘。

  在距离“夯土台”一公里的东南方向,同时发掘了一处“祭祀坑”遗址,里面密集地分布着各种类型的祭祀坑,出土了2109件(组)文物,主要有玉人、玉璜、玉琮、玉璋、玉璧残片和青铜车马器。

  田亚岐表示,此次还发现了从山下不同方向通向夯土台的道路遗迹。结合已掌握信息及文献记载,判断它完全符合秦汉时期置“畤”的条件,即选址应该在“高山之下,小山之上”,筑坛须有“封土为坛、除地为场、为坛三垓”的形式和规模,这些道路遗迹很可能与当时不同身份等级的参祭人员所走的不同行道有关联,也就是文献所记载的“神道八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