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焦虑是一种天赋?

 aalove9 2016-12-10

#时间不会等你#
#每周多一点焦虑#

彭萦:


最近我一个朋友处于焦虑的高位,我和他聊了很多焦虑这个话题。


其实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焦虑真的是一种天赋。


因为它会像一个小鞭子一样每天鞭打着你往前走。


说到人生成就与安全感。你要讲人生幸福,那的确应该是有安全感的人更幸福点。可挣钱更多的,成就多的,那可能还是缺安全感的,焦虑的,痛苦的人。


可是,你真的想要那种每天烧点小菜喝点小酒,沙滩上晒太阳的那种幸福么?还是你爱的是登山时的那种痛苦?那种背着比自己人还高一个头,一周不洗澡每餐吃方便面压缩饼干,困得一钻进睡袋就会昏过去,脚底磨出血每踩一步都如百支针在扎。其实,这也是一种幸福。懂的人懂。


为什么说焦虑是一种天赋?

by 古典 (ID:gudian515)


今天是你最后一天假期。


想象一下,明天你走进电梯,早上九点上班的电梯有一种汗味香水和包子味,你皱着眉头抬头看着红色数字的跳动,低头看看你手机左上角信号还在转——你想看的那个最新八卦并没有刷出来。


其实你也心不在焉,比起马上要投入的那场早会上,你昨天晚上熬夜做出来的 PPT 估计还面临一顿狠挑。


你最发愁的业绩还差一大截,而且新来的同事好像很厉害的样子——你桌上放着的一本关于压力管理的书或许能解释你的问题,但是 2 个月了,并没有翻开一页。




在 90 年代去过香港的人,都会被香港人过马路的速度吓坏了,但是你注意下今天在北上广 CBD 街头的路人,他们大多也是这个速度。


你抬头看看,全世界都焦虑。


一、你不焦虑?因为你有病啊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洛 · 梅在他的代表作《焦虑的意义》里这样形容焦虑:


「如果你在马路上,看到一辆疾驶的汽车迎面而来时,我们会感到恐惧,心跳加速,快速横穿马路到达安全地带;而当我们处于朝不同方向疾驶的汽车流,被困在马路中央时,我们心跳加剧却又无所适从,心里产生一种深深的空洞感,这就是焦虑。」


 


感觉到威胁、看见别人都好像很顺利、找不到突破口,这三个加起来,你心跳加速又内心空洞,这就是焦虑。


今天的中国,90 年代的香港和 50 年代的美国都处在一个巨大的经济上升巨浪当中,过去的阶层和模式都被打乱,一切都充满机会也充满竞争。


每个人处于「朝不同方向疾驶的车流」中,四处都是机会和威胁,别人都好像很好,而你因为选择太多,无所适从。

 

为什么罗洛 · 梅要研究焦虑?因为 50 年代的美国人集体焦虑,大家都觉得自己有病——罗洛 · 梅的横空出世,举出两个牛逼闪闪的观点:


1 ) 焦虑是人类面对威胁,希望创造自我的正常状态;


2 ) 在这样一个时代,焦虑的人才是真正健康,恰当的感觉到时代脉搏的人。


「除非我们以冷漠或麻痹自己的感性与想象力为代价,否则这种生命中的正常焦虑是无法避免的。」

 
严肃的罗洛 ·


简单来说——这种时代,每个正常人都有点儿焦虑啊,你不焦虑,你麻木冷漠啊。


这么一说,焦虑的大伙儿都松一口气了。


不焦虑的人呢?估计他们从来也不关注心理学,根本没看到这个观点——大家都 HAPPY 了。

 

时代人人焦虑,我们称这个时代浮躁。而哪些人是在这个浮躁社会中特别焦虑的?


答案是——敏感、有才华和自由的人。


心理学实验指出——知识和创造性与焦虑具有正相关。


敏感才能感觉到变化、有才华才会有得选择,而追求自由的人倾向于把握自己的生活。这种人就是爱折腾,爱 ZUO 的人。


而很多不太敏感的人,从来不觉得生活有问题;缺乏才华能力的人,从来不觉得自己有选择,往往就老老实实按照某个方向走下去;而不追求自由的人,则觉得其实别人的路也挺好的,为什么要折腾?


他们就比较少这种焦虑。


傻人有傻福是对的,可惜你基因里就不是这种人。

 

眼界、能力和企图心都会让你有选择的自由,但是选择就有不确定,而不确定就有焦虑;自由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诅咒。


你可以文艺地理解为:「焦虑是你在面向不确定自我创造时的必然苦痛」。讲俗一点就是,你特别焦虑是因为骨子里你就是一个特别爱 ZUO 的人。




所以你知道谁有焦虑症了吧——海明威、崔永元、葛优……海明威为了保持写作的简洁和恰当的焦虑,从来都站着写作。


有焦虑气质的人,都是能「看到更好可能」,而且「觉得自己能做好」的人。


二、怎么和你的焦虑玩?


焦虑不是病,那是不是越焦虑越好?


当然不是,焦虑和表现呈现倒 U 字型。


一定的焦虑让你表现更好,但一旦超过某个阶段,过高的焦虑下你会呈现瘫痪,而太低的焦虑会让人觉得空洞无聊。



健康的焦虑像弹簧——威胁越大,焦虑越大,但是神经质的焦虑则是被压坏的弹簧。


焦虑与威胁不成正比——这个人会彻底被焦虑逼疯,这个时候就是神经性焦虑。

 

神经性焦虑是非常非常痛苦的事。


人们为了逃避这种焦虑,潜意识会搞出各种幺蛾子——上瘾(喝喝酒摇摇头……焦虑全部都摇走,OH YEAH 潜意识的台词),强迫自己重复做某个动作(比如洗手、关灯等强迫症),身体得病,玩深度抑郁……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天生很 ZUO 的人,你一定注定一辈子与焦虑为伍。


焦虑是你的才华的另一面,关键是如何和你的焦虑好好玩耍。

 

下面这 7 招,由浅入深,都是亲身验过的。

 

1. 深呼吸 


4 秒吸气、7 秒屏住呼吸、呼气 8 秒、重复 5 次。

深呼吸会帮你把注意力从动物神经转换为植物神经。


2. 运动和冥想


跑步或者每天一万步会很有效的让你降低焦虑——当然,不要一边走路一边电话,或者听着让你继续紧张的音频节目。


冥想能很有效的控制自己的焦虑。乔布斯在苹果公司可是一个暴躁的人,但是他做起产品来,非常宁静。得益于他每天一小时的冥想。

 

3. 写清单


把所有你焦虑的事情写下来,是个有效的防止焦虑的方式。因为你把焦虑存在了某个地方,你的脑子终于不用占内存!


写下所有最坏的事情,然后把清单放在某个地方,每隔断时间拿出来——你会觉得——其实也没有什么糟糕的事情真的发生了!


4. 先开始 5 分钟


行动能降低焦虑。


因为行动告诉潜意识你选择了「战斗模式」而非「焦虑模式」。如果实在不想行动,就试试骗自己「我们先干 5 分钟吧」,干着干着可能就会好起来。

 

5. 骂街、幽默、 唱歌


美国海豹突击队是最常常面临焦虑情况的一群人,他们的处理方式也许对你有帮助。


在面对焦虑情况下,他们最常选择的方式有三种:骂街、幽默和唱歌。


骂街很好理解,我听说阿里就有粗口文化,每个疯狂的程序员一边敲字一边就愉快地骂着街。


幽默就是在美国大片里面一边开车一边开玩笑的特工。

 

6. 找到焦虑背后的问题


前面 5 个方法都是降低你的焦虑,让你开始能够思考,而这个方法才能解决这个焦虑。


思考和分析焦虑背后让你感到威胁的事件和问题。


你甚至不用解决这个问题,当找到问题的一瞬间,焦虑就降低一大半。


因为抽象的焦虑变成了具体的困惑,而困惑是有解的。


7. 预先设想底线


想清楚这件事情的最坏结果,然后问问自己能否接受?


如果可以接受,焦虑也就控制在了一定程度。可以开始做了。


前面都是技,心法其实只有 3 个:我称之为三认——认知、认怂、认命。


第一步叫做认知:知道自己陷入了焦虑。你只有在突然情绪失控,总是失眠之后,才有可能认识到自己很焦虑。


认怂是告诉自己的内心,自己「选择太多,能力不足,水平有限、控制不来」,然后把期待值调整到合适状态,认怂,从心。


认命是选择一个选项,并为他负责。以后不管发生什么事,都告诉自己:「那是当时的我最好的选择啦」。


三、认识自己


讲到这里,你是不是也开始接受罗洛 · 梅的观点:


生活在一个焦虑时代的少数幸事之一是,我们不得不去认识我们自己。


本文授权转载自古典古少侠,公众号 ID:gudian515

作者古典,著名生涯规划师,新精英生涯创始人。著有百万级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目前在「得到」APP 开设全年订阅专栏《超级个体》。

封面图 by Karolis Strautniekas

会员 update:


1.11 月 28 日-12 月 4 日 18 点注册的所有的会员确认函已经全部发出,内含会员号码,请大家注意查看自己的邮箱,尤其是垃圾箱等文件夹。没收到的朋友请发邮件到 wechangers@gmail.com,邮件标题约定为「1612 期会员号码」,邮件内容注明你支付时候填写的手机号。请按照邮件提示务必将 wechangers@gmail.com 加为联系人或白名单以便能够及时收到改变自己的邮件。


2.本周张辉的会员语音邮件已经发出,主题是「如何培养洞察力」请大家注意查看自己的邮箱,尤其是垃圾箱。没有收到的话请发邮件到 wechangers@gmail.com,标题约定为「未收到语音 161204」。


今天我做了什么改变


你是一个买买买的人吗?怎么样的特质的人更可能是一个买买买的人?那些买买买的更深层的原因是什么?

过去几年,彭萦她的消费观就有很大改变。彭萦虽然还算不上是一个极简主义者,但是有很多东西她再都不会买了。

那是哪 5 个呢?


以下是改变自己会员对彭萦 20161127 期语音《5 个我现在再都不买的东西》的反馈。


@会员 今井千秋


语音里说的五类特征我几乎全中。小时候是留守儿童,长大以后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用购物来弥补,读大学的时候患了重度焦虑和抑郁,在价值观没有成形的年纪,每学期的零花钱都没有剩下的,买回了一堆重复的,不适合的和华而不实的东西。之后读了一本书,叫《断舍离》,才开始在每次消费前思考物品的实际价值。现在我在美国念书,也是一个人的公寓,客厅里没有沙发和电视,虽然没有传统意义上家的味道,但这就是我的客厅该有的样子,买衣服的时候也会考虑是不是有类似的,平时会不会穿,会看面料等等……现在无聊的时候会去看书,做菜,写作,渐渐戒掉购物狂的瘾。


彭萦:


其实如果你需要非常用力才能戒掉购物这种瘾,说明其实你还是百分百说服自己。


我就想清楚我要什么,不要什么了。所以其实我根本就不觉得不买买买是什么损失,也根本算不上是克制,因为那就是我不想要的东西呀。


所以,改变自己的前提还是,了解自己。


知道什么对你重要,什么对你不重要。


@会员 阿竟


其实这一期讲的还是心理,通过这几期语音和改变自己推送的文章,解释了自己很多的行为。比如说这一期的适当焦虑这一篇,我发现了自己有时候想得很多,行动少,而这一点虽然在很久前发现了,但是却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后,发现和多人和自己一样之后,才在心理上确定下来并且安心地做出改变。彭萦姐,这一点在心理学上有解释吗?害怕做自己直觉上觉得对,但是很多人没有尝试过的事,于是自己也不敢去做。


听完这期语音,我有点惊讶,彭萦姐也喜欢独处,从来不邀请任何人来家里。我记得我听过一期语音里面提到你对新闻,和那些明星的事不去刻意了解。想到有这样生活方式的人存在,对未来的生活增加了信心。


我再也不买的东西:今年是我扔掉东西最多的一年,也是我主动从意识上控制自己买东西的一年,我每年都会对自己拥有的所有东西做两三次大扫除,一次两次觉得以后会用到,到了今年再也不积攒了,全部扔掉。扔掉最多的就是初高中留下来的觉得有纪念意义的东西,现在尽量做到手边的一个工具可以发挥好几项作用。这是第一步,清除不需要的。在期间我每买一件东西都会问自己:我需要吗,适合我吗,有类似的吗?我再也不会买的就是一些为了怕麻烦而随便挑选的生活用品,超市里面很多添加剂的零食,学校里促销的书。对了,为了和朋友凑单而买的东西和介绍的花里胡哨的某宝用品,原本从一开始就没有买的打算。


彭萦:


自己觉得对,但因为其他人没有做,自己也不敢去做。


就是因为不自信呗。


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怎么评价自己,或者担心自己做错,宁愿做他人的追随者。


但这也是一个过程。还更年轻的时候,就会更在意这些。渐渐成熟了,阅历多了,对自己人生更有掌控了,你就可以让别人滚一边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