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向的你如何找到最佳社交平衡点

 格物方可致知 2016-12-10



你内向吗?

似乎从19世纪初开始,外向性格逐渐变成了社会需要的理想型性格,这不得提起十九世纪伟大的管理学家——卡内基。


管理学之父-卡内基

卡内基曾经也是一位内向的又不善言辞的小男孩,但当有一天他所生活的小村子来了一位进行巡回演讲的牧师时,他被牧师通过演讲对村民们产生的巨大影响力所深深触动。从这一天起他深深地意识到公开演讲的巨大价值。

当卡内基大学毕业时,正值美国企业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福特公司的T型轿车十分畅销,各种百货公司也相继崛起,这就造成了美国社会对营销人员这一新型人才的巨大需求。这类人往往需要有着随时挂在嘴边的微笑以及熟练的社交技巧。于是,卡内基加入了这支日渐壮大的队伍,并且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开辟了致富的道路。

卡内基从一个农场小子转型为推销员再到一名演说届的丰碑式人物,正是一个美国社会从品格导向到外向理想型的标志性故事。

人们逐渐开始喜欢那些大胆幽默的人,良好的公开交流能力被视作一种重要的成才条件。

也许你会说了,这存在与千里之外的美国的社会发展史与远在中国的我们有什么关系。但不得不承认,在信息和文化高度全球化的今天,身处中国的我们也逐渐受到了这种外向理想型的影响,尽管亚洲国家相对于欧美更加内敛。但是从各种社会交往训练营入雨后春笋般的产生和各种选秀、娱乐节目的流行,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外向性格对社会竞争力的巨大贡献。

来看一下Ted演讲中的内-外向频谱自测问卷——

1.相对于小组活动,我更喜欢一对一交流

2.我通常更愿意用文字表达我的观点和想法

3.独处对我而言是一种享受

4.相对于我的同伴而言,我似乎对于金钱、名利和地位看得没有那么重

5.我不喜欢闲谈,但是我喜欢对我关心的话题进行深入的交流

6.人们说我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

7.我不是个喜欢冒险的人

8.我喜欢那种一头扎下去而不会被打断的工作

9.我喜欢小范围地只与一两个亲密朋友或者亲人一起庆祝生日

10.常常会有人用“善于辞令”或者“成熟”来形容我

11.我不愿在某项工作结束之前跟别人炫耀或者讨论这件事

12.我讨厌冲突

13.我做得最好的工作是独子完成的

14.我倾向于三思后再开口

15.每次出去玩后我都会筋疲力尽,即使我玩得很开心

16.如果要我选择,我宁愿周末无所事事,也不想让我周末的日程表被排得满满的

17.我不喜欢同时处理多项任务

18.我可以很容易进入状态

19.我更喜欢讲座式的课堂而不是研讨式

以上问题,你的答案“是”越多,越表明你可能是一个内向的人。


你所忽略的内向性格优势

在我们中间,如果所有人都想去做巴顿将军,那么这个世界将不会进步。

——艾伦 肖恩

难道这个时代,外向的性格和强大的公开交流能力真的是通往成功的必要条件吗?显然不是的,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大部分世界顶尖企业的领导人都是内向的人,比如乔布斯、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他们都是内敛又坚毅的人。这些人可以领导公司在面临危机或者行业处于高速增长的泡沫期时不为外界所动做出最理性的抉择。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前一年,巴菲特成功作出的预测。


投资大师-巴菲特

1999年是美国科技行业高度繁荣的时代,很多科技公司的领军人物几乎在一夜之间暴富,风险资本家们纷纷投资该行业,用大笔的资金将他们养肥。但巴菲特坚决不愿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作为一个老派的投资家,面对公司盈利前景尚不明确的投资热潮,他根本不想趟这趟浑水。很多人都说巴菲特已经过时了,但是巴菲特却对数据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一一指出危险信号。他在99年的一个论坛上预测了互联网泡沫的破灭,这是他30年来首次公开作出预测。很多人都说巴菲特要错事发财的机会了,但直到第二年,正如他所言,互联网泡沫破灭。

其实,外向的人相对于内向的人更容易处于一种心理学上称之为“回报敏感性”的状态。他们更热衷于追逐性、金钱、社会地位及影响力等目标。那些目标的诱惑太美,使他们兴奋过头以致于忽略明显的危险信号并最终作出错误的决定。

尤其在高管收购其他企业时,击败对手的快感会让他们忽略将要付出的高昂带价。当时代华纳收购美国在线时,华纳最大股东特德特纳已然处于一种“交易狂热症”的状态,忽略了美国在线被大大高估的现实,不断攀升的拍卖出价最终让他以损失2000亿美元的代价收购了美国在线。但他在形容这次收购时却说“我在决定收购美国在线时真是激动无比,热情满溢,堪比我42年前第一次性经历。”


你是否因为自己的内向性格曾感到在社交中无所适从

尽管你是一个内向的人,但并不意味着你对社交聚会完全对排斥,你也会在周五的傍晚期待一场完美的Friday night party,幻想着在周五的晚上“人生得意需尽欢”。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是,你来到了热闹的聚会现场,你很开心,但过不了多久,你就想要回到家里,似乎穿着睡衣在家里走来走去对你而言会更自在一些。

热闹的聚会和欢脱的陌生人也许会给你带来快乐,但是这快乐却好像是一个不断升空的肥皂泡泡,闪着华丽的光,不断膨胀,砰地一声,爆炸了。因为这些刺激已经远远超过了你内心关于快乐的“最佳唤起水平”。最后你会发现,你真正的快乐原来在于一本书或者一部对你来说意义非凡的电影,在周六洒满阳光的下午,坐在窗边听着音乐咀嚼着一段文字,一切都来得刚刚好。


寻找你的“甜蜜点”

对于使我们快乐的“最佳唤起水平”,有人将其称之为“甜蜜点”,我觉得这个形容非常的贴切。处在“甜蜜点”上点人,总会感受到生活的甜蜜滋味。

“甜蜜点”是一个人获得最佳刺激的程度。对于有的人来说,疯狂的极限运动以及欢腾的香槟派对才能唤起他们的快乐情绪,但是对你而言,这些刺激都会让你颇感压力。嘈杂的音乐和满世界的陌生人让你瞬间从你的甜蜜点上跌落,直到你同这个晚会上同处于人群边缘的某个人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或者离开派对重新回到你的书本里。

找到自己的甜蜜点似乎就成了我们通向快乐生活的一把钥匙。

一旦你意识到了自己的甜蜜点的位置所在,你就会根据自己的甜蜜点来调整自己的工作、爱好以及社交生活,那么你就能尽可能长时间地待在自己的甜蜜点上。

那些认识到自己甜蜜点的人总会有勇气辞掉让自己精疲力竭的工作,开始一段崭新又自我满足的事业。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和喜好来选择房子,以及让自己舒服的朋友,增加自己生活各方面的满意度。


神奇的自由特质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在私下生活里表现内向的人,在谈及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擅长的话题时会变得侃侃而谈,似乎一个人的性格可以在内向和外向之间切换自如。但是自由特质理论恰恰很好的为我们解释了这种现象。

自由特质理论认为,我们天生的因素与文化赋予了我们某些性格特征,比如内向,但是我们可以在某些“个人核心项目”中超越自己的性格限制。

换言之,内向者可以为了他们认为重要的工作,他们爱的人或者任何他们重视的事情而表现出外向者的一面。

当我们参与到那些个人核心项目中时,我们的生活质量会得到大幅的提升。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私下里看起来内向寡言的大学教授,在进行一场学术演讲时却表现得幽默又善言。原因就是大学教授深爱着他的学生们,并且始终对自己热爱的学术保持着较高的热情。

因此,如何将自由特质运用自如,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和感兴趣的事情是关键所在。内向性格的人想要实现较高的生活满意程度就需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你所必须的“恢复壁龛”

但是内向者在持续地表现出外向时仍旧会受到情感疲乏的制约,这就引出了另一个概念——“恢复壁龛”。

所谓“恢复壁龛”就是内向者在表现外向后为自己提供的释放真我的空间。你的“恢复壁龛”可以是可以为你提供私密空间的私人办公室,也可以是给你自我放空的足够的下班时间。“恢复壁龛”的存在可以让你在使用自由特质时为自己提供足够的时间或者空间来恢复能量,避免持续的外向扮演带来的自我迷失感,起到了加油站的作用。

虽然我们处在一个外向理想型的社会,但是作为内向者,当我们学会发现我们人格中独一无二的优势时,我们仍能通过控制自己的特质来达到与这个世界的和解。内向的性格将不再作为缺陷被谈论,我们也不必因此而感到自卑,毕竟,每个人都能找到最适合他的生活方式,通往成功的路也不只一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