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ccj2005 2016-12-10

气球2014年6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要素是拥有一批能够体现高职教育本质特色的教师群体。他们不仅承担了教书育人等学校教育的一般性功能,同时又掌握了丰富的实践技能和前沿性的行业信息,能够与行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科技攻关、课题研究、成果转让等一系列面向市场、面向产业、面向行业的活动。因此,有效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提高高职教育办学水平的关键,也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内容。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气球产教融合是指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整合学校、政府、产业部门以及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产业部门之间形成共生演进、深度融合的协作创新机制。其基本内涵就是产教一体、校企互动,实现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与行业企业设计、研发、生产、服务等各环节的深度对接,打破职业与教育、企业与高校、工作与学习之间的藩篱,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素质培养、技能提升等功能与行业企业的科技研发、经营管理、生产设计、社会服务等功能融为一体,最终促成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合作共赢的发展共同体。产教融合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促进高职院校及时调整发展方向,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二是促进学生就业,为学生实践课程提供平台;三是促进高职创新研究成果的快速转化,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综上所述,产教融合更加强调高职院校与产业部门在合作形式、合作范围、合作内容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在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同时,推动行业企业的科技研发和产业部门的转型升级。
气球产教融合给高职教育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从产教融合内涵特征来看,当前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气球第一,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边界还较为模糊,没有将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要素与其他类型教师之间进行区分,不能科学地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进行分析,从而造成了现有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无法满足高职教师的发展需求。我国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是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主要方向,使教师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这是高职教师的职业独特性的体现。然而,长期以来对何为“双师型”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或把“双师”等同于“双证”,即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能证书;或把“双师”等同于“教师+技师”;甚至有学校将从企业招聘的教师也归于“双师”之列。这种对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认识不清,导致了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定位的不明确及专业发展内容的模糊,不能反映高职教师应该具有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认知、专业态度。由此造成了大多数高职院校无法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建立起旨在融合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实践应用能力、技术研发能力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气球第二,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形式单一,主要以理论学习和培训为主,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无法对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效整合,教师在培训过程中难以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高职院校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项目,也系统地印发相关材料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可以看出,这种校内组织、自上而下、缺乏校外合作的传统培训方式虽然对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有所裨益,却对高职教师实践能力的发展很少有帮助。高职院校的教师专业发展缺乏与行业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虽然我国部分高职院校近年来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但是由于在理念上对教师专业发展缺乏认同和支持,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在企业发展实践实训基地、与行业协会加强合作的同时,更多的出发点是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并没有将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融入到这一过程中,教师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受到重视。环视德国、日本、新加坡等职业教育体系非常发达的国家,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行业协会与企业在与高职院校合作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全方位的支持,如在企业内部成立教师-工程师联合研发实验室、支持职业院校教师参与企业研发活动、高职院校中设立产业教席职位,以企业内部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或技术研发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等多种形式。反观我国,现有的以校企合作的方式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还较为单一,基本上还是以教师带学生赴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为主。从校企融合的背景来看,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教师专业发展在深化校企融合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高职教师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之间的融合、教师与企业间的合作研发体系、教师的知识产权转移与技术转让等领域建立起全面开放的合作机制。
气球第三,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尚不完整,缺乏系统性的制度设计和实施路径。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结构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源性要素,外部结构则是保证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系列制度与环境支持,二者之间的关联与协调则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质量。但是,目前我国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体系建设还处于较为滞后的状态,大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路径、方式、评价标准与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都存在着碎片化的态势,系统间的要素无法实现结构整合。
二、产教研融合背景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与结构分析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
气球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在个体层面,可以理解为高职教师在其专业生涯中,通过各种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活动,形成强烈的专业认同感、熟练掌握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并能够获得专业成长阶段所需的职称和待遇。由于“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这本质属性决定了高职教师的跨界特质,也决定了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具有自身特征”。产教融合背景下我国高
职教师专业发展应体现以下特征:
气球第一,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是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统一。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不在于一门课程的进修或少数几日的培训,而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与产业部门之间的合作将会更加灵活多样,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会发生持续和动态的革新。伴随着产业部门与高职院校之间合作的深化,教师也需要在不同阶段对专业发展的不同纬度进行提升。
气球第二,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需要体现教学、科研、企业合作等三大能力的统合发展。高职教师有别于其他院校教师的一大特征就是其既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熟悉企业生产实践的过程,掌握行业企业的发展动态,也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通过与产业部门之间的合作研发,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气球第三,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其独特的内涵与要素。就其内涵而言,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涵盖其知识积累、技能娴熟、能力提升、态度与认知转变等多个维度;就其要素而言,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提升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科研能力、教育教学态度与情感等方面的发展质量,通过一系列创新性的培训项目和制度设计,将上述领域核心要素的培育嵌入到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之中。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
气球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分为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内部结构是构成高职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一系列核心要素的组合,它们体现了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的特征与核心价值;外部结构则是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体系、公共治理机制、科学的考核与评价机制等,它们保证了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气球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结构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结构由专业认同、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生涯规划四个方面构成。专业认同涉及高职教师对自身身份的确认。高职教师具有区别于其他教师的专业特性,即在教学、科研之外还要侧重于与企业部门之间的技术合作,通过在行业企业中的实践与实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因此,高职教师的专业认同会促进自我效能感、责任感和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进而从心理层面增强高职教师的专业归属。
气球专业知识则主要包括课程与教学的知识、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及行业企业的实践知识。在上述三个领域中,课程与教学方面的知识是教师作为教育者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属于专业知识构成中的基本要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则使教师对所在领域的框架有系统性地了解,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娴熟决定了教师是否胜任于本学科的基本教学工作,因此是专业知识构成中的核心要素;行业企业的实践知识是为高职教师所独有,也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此属于教师专业知识的本质要素。
气球高职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沟通能力。其中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为一般普通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所共有的内容,而高职教师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重点要配合产业和企业部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开展相关的应用研究,因此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对高职教师而言更为重要。研究者提出高职教师成为“三能”教师的观点,就是基于此认识,即高职教师“掌握理论知识,能胜任理论教学;提高动手能力,能指导学生实训、实践;参与企业相关研发工作,能够帮助企业克服技术难题,开展应用研究”。
气球生涯规划指教师在专业成长的各个阶段在知识水平、专业能力水平方面的所要达到的程度,在我国的高职体系中主要体现为职称评聘。
气球2.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结构。
气球在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产教融合的趋势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结构包括如下内容。
气球第一,引导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与制度体系。我国为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国务院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从有序推进现代职业体系建设、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推动职业教育治理机制创新等多个维度制定了全面的框架,从而为高职教育的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具体到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教育部也下达了2014年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例如: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专业骨干教师出国进修、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专业点建设项目、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等。
气球第二,推动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治理机制。传统的高职院校强调自上而下的管理,这种管理哲学和价值观并没有将教师群体看作是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教师群体没有权利参与到涉及自身利益的各项改革事物之中,导致了教师群体并没有充分的心理意愿和动力去进行持续性地专业发展。因此,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治理机制,首先应该是以尊重教师的职业角色为本源,减少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过多干涉,建立起包括高职院校、行业协会、企业、社区等涉及到教师专业发展的利益相关者在内的董事会或理事会,从而真正激发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内源性支持。
气球第三,科学合理地反映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考核与评估机制。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是否合理、经费使用是否得当、是否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都需要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考察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行业企业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提升程度。科学合理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必须符合评价周期合理、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个性化,并与教师的个体生涯规划相结合等多项原则。
气球第四,通过行业企业促进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合作机制。高职院校的特色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只能依托于实践环境的锻炼,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及对企业需求的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过程、标准、考核依据,都应该更好的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
气球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内外结构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内部结构是外部结构的目的,所有的外部平台搭建和机制创设都是为教师专业发展内部结构各要素的发展;而外部结构的效益在于全依赖于内部结构发展才能实现。为了促进内外结构的关联,职业教育管理部门、高职院校以及行业企业要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结构形成统一的认识,整合制度、政策和资源等外部结构要素,有效推动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促进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气球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措施不仅需要协调以管理部门为主导的培训和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实践,实现高职教师理论知识的提升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还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相关保障机制。
气球1.建立研发平台-行业企业-高职院校三结合的机制,以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等三种能力,实现教师三种能力之间的协同发展。
气球高职院校应当为教师创设多种条件,在政策导向、职称评聘、绩效考核、奖励荣誉等多方面鼓励教师参与校内校外研发平台相关的科研创新活动;高职院校也可利用自身具有的社会资源,为教师参与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便利,通过与行业协会、地区商会之间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合作研发协议、联合研发实验室、短期企业项目参与等方式鼓励教师参与到行业企业的各项研发活动中。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利用自身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支持教师以行动研究、实践情境教学等多种方式融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采用灵活的学分替换制度和学期制,教师可以将教学活动直接置于行业企业的生产和研发过程中,这不仅提升了教师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使教师对企业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气球2.建立高职教师在学校和行业企业之间的自由流转机制,促进高职院校与产业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发挥教师在沟通协调机制中的“润滑剂”作用。
气球产教融合一般需要多方参与,最直接的主体是高职教师。学生的实践教育目标由高职院校制定,而企业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参加实践的机会,在此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企业兼职教师或专业人员的指导,另一方面高职教师需要与企业兼职教师不断沟通,以使学生实践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展开。在此沟通过程中,教师既保证了学生实践的质量。同时教师也可以与学校的相关机构沟通邀请所实践企业的专家到学校做讲座指导。在加强教师自由流转的过程中,进一步结合高职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的各个要素,将专业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结合发展。优化高职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促进高职教师学术性、专业实践性和师范性的有效整合,推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同时,建立高职教师的企业实践制度,规定高职教师每年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或提供技术服务时间,完善高职兼职教师的聘用政策,确保高职教师流转机制顺畅。
气球3.根据产教融合的发展要求,突显高职院校教师三大能力融合的特征,改革和完善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体系。
气球在教师培训方面我国的已有的政策比较完善,能够基本满足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和科研能力的发展,但是在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与不同社会组织之间的协调能力以及资源整合能力方面的培养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借助教师专业发展中心的作用,使其对内成为提升教师三大能力、促进三大能力融合的平台,对外成为以促进教师能力融合为目标的联接教师与外部组织的桥梁。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可以通过组织论坛、行业培训、企业项目实习、课程进修、教师学习共同体等多种创新性的方式发展全方位的培训体系,特别是重视对教师在职期间的培训和提升。
气球4.创设鼓励产教融合的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文化,在此基础上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价值取向的转型。
气球根据我国学者的分类,“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有三种价值取向:知识-技能取向、实践-反思取向和社会生态取向”。所谓知识-技能取向指以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的发展为重点,突出强调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很显然在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结构上,这一取向忽略甚多,但是培训和进修大都依循这一取向;实践-反思取向则同时强调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教师的专业品质,在目前的关于高职教师发展的讨论中,实践-反思取向占主流;第三种取向是社会生态取向,要求为教师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主要为良好的文化氛围。在产学融合的背景下,“主要是加强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促进彼此间沟通和理解,形成共同发展愿景,并在合作中吸收企业在管理、技术、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优点和长处”,在相互融通的过程中促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
本内容来源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年第2期159至163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