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点丨励建安教授谈中国养老

 昵称36811963 2016-12-10
养老网
 
www.yanglao.com.cn
随着老龄化加深,人们对于养老事业的理解也在不断改变,从开始的“低保”到“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也恰恰反映了养老需求的不同层次和逐渐提升的养老要求。


2016年11月20日下午,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院长,美国医学科学院国际院士、中国康复医学第一人励建安教授在南京欧葆庭仙林国际颐养中心对“医养融合的中国之道”提出自己的看法。


励建安教授简介




励建安,教授,主任医师,博导。美国医学科学院国际院士。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院长,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

 

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前任主席;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分会主委;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主编。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副主编。

 

擅长心血管康复、神经瘫痪康复(脊髓损伤、脑瘫、脑损伤)、运动分析和运动控制障碍。


何为医养融合?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口抚养比增加,传统的居家养老在现代社会背景下面临重重困境:儿女奔波忙碌,很多老人只能独自在家面对四壁。物理障碍、社会障碍、医疗障碍以及失能后无法解除的生存瓶颈。然而另一方面,机构养老也困难重重。机构常常只能为老人提供基础的食宿服务,缺乏活跃的社会环境,多彩的文化环境以及丰富的医疗环境,常常只能为老人提供一张床而非一个家。老人依然面临着孤独的困境。




励建安教授提到,从健康角度来说,大多数老年人都存在少肌症的状况,而肌肉的减少则会引发一系列的行动障碍、衰弱等问题。而少肌症一方面源于自然的衰老,另一方面也归因于缺乏运动和营养不良。因此,简单的食宿和日常协助并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必须与医疗相结合,必须将医疗融入老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国际通常模式为医养结合:医院和养老院签约,提供医疗服务。这样,老人可以得到医疗服务。然而,由于经营主体割裂,在实际运营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壁垒。中国要有自己的模式——医养融合,就是将理想的老年居所集中,提供最优化的社会环境,有品位的文化环境,以及连续性养老-康复-护理一体化的机构。


居家式机构养老


励建安教授指出,作为养老机构,需要提供给老人的不仅仅是一张床,而应该是一个家,正如欧葆庭所提倡的那样。即,家庭式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机构式的医疗和护理服务、连续性的医养融合服务体系,可以叫做居家式机构养老。而在这样的养老机构内,医疗的目的不在于处理多少疾病,而在于减少疾病出现的可能,以及疾病出现后的健康监测,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延缓衰老的进程,提高生命的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