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辕北辙的药房托管

 杨家龙 2016-12-10


所谓药房托管主要是公立医院将医院内部的药房交给第三方来运营和管理,每年向医院缴纳一定比例的管理费,一般来说,管理费的收取主要是按照药品的销售额。在过去的10年,医院药房托管主要由药企和零售药店来运营。从目前来看,药房托管不会是一个长久的策略,只是公立医院在应对政策变化所采取的权宜之计。只要公立医院的根本制度不发生改变,药房托管仍将是其进行扩张的有效手段,最终与政府期望的降低乃至终结以药养医的政策初衷背道而驰。


首先,药房利益最大化将增加医疗整体支出。现在的医药分开,药房其实还是留在医院。医院的15%的药品加成取消以后,药房对医院来说确实成为了负担。因此,将药房托管出去对于医院来说是势在必行。这样做不仅可以将成本转嫁出去,还可以获取一定的利润,从而保证医院的整体收益。但托管方也需要有利可图才会愿意接手。托管方的利益从何而来,这里无外乎是两头,一头是向药厂压价,将原来医院的暗扣变成明扣,另一头是和医生结成利益共同体,让医生保证药品的销量。


在药房托管游戏中,制药企业面临较大的压力,为了能够进入医院这个最主要的销售渠道,药企必须接受托管方的各种条件,这进一步挤压了药企的利润。因此,很多药企反对各个地方出台的药房托管政策。但是药企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来规避这个问题,最有效的规避办法就是自己成为托管方。因此,最近两年很多药企又开始积极主动的去托管各大医院的药房。虽然不一定能从药房托管中盈利,但首先能保证自己的产品获得有效的通路。另外,与托管方进行二次议价的过程中,药企可以通过影响医院和医生从而向托管方施压获取进场权利。


至于与医生结成利益共同体则很好理解,这一路径与原先的医药代表带金销售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变得更为便利和隐蔽。托管方直接可以与医生合作,无需再像原来那样麻烦。这种方式更为隐蔽也更为有效,而且能有效的规避监管。


药房托管最终并不能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因为在托管这一环节,各方仍将以利益最大化为核心考量,最终所有的成本仍将是医保和病人支付。


其次,医院强势地位决定药房托管无人制约。由于中国80%以上的药品都是由医院渠道销售的,医院成为药企主攻的对象。这就导致医院本身成为药品的强势渠道,无人能对其进行强有力的制约。尽管药品目录是由政府制定,但到底使用哪一种药还是医院自己决定。虽然目前医院超过一半的收入已经来自医保,但医保完全没有能力来对医院的行为进行精细化管理。因此,即使政府强制对药品价格进行压制,也无法改变医院的逐利。由于药房托管方主要向医院负责,并没有像国外的PBM(药品福利管理)那样的机构对处方和药品使用进行控制,很容易就导致托管方和医院合谋,最终受到损害的是病人、医保和商保。


最后,药房托管将阻碍医疗控费。表面来看,医药分开将医院的15%的药品加成取消,药品的价格将下降,最终受益的是病人。但由于药房托管,医院重又将药房作为利润中心,这导致托管方寻找各种方法来提高收入。要满足医院和托管方的收益需求,只可能让消费者即病人成为最终的埋单者,而这最终将推高整体的医疗费用。因此,当前的药房托管虽然是政府出于控费目的而产生的副产品,但却与控费的初衷南辕北辙,如果加上取消药品加成后给医生诊费的提升,最终将进一步推高总体医疗支出。在这种情况下,有限的医药分开政策不仅不能推动转型,而且也完全不能进行有效的控费。


有限的医药分开必须向全面的医药分开演变,从而最终斩断整根利益链条,让医生真正回归到高质量的服务上。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的药房托管将是一个权宜性的措施,医药的彻底分开会是将来演进的最终形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