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改编自徐龙著《滇香四溢(香草篇)》,点击阅读原文可进入购买页。 徐龙 人民大会堂西餐厨师长、中国烹饪大师、 世界御厨协会会员(Club des chefs des chefs) 在32年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关于香料的资料。 野拔子其貌不扬地的生长在大山遍野的杂草间。它普通的无法在普通,经常不被人所注意,甚至视而不见。由于低微贫寒,在保山和楚雄甚至有“狗屎香”和“狗尾巴香”的蔑称。野拔子也像忠实的家犬一样,不离不弃地守望在当地民众左右。随时听候主人的使唤,喜欢它的自然也是从不奢求的黎民百姓。 历史文化 野拔子如同其名,具有强烈野性的芳香,甚至有点桀骜不驯,性情奔放。大理一带的彝族称野拔子为苦里巴,在祥云彝寨还有一段苦里巴的传说:相传数百年前,一个落魄的皇帝几经辗转,来到一个叫姆土拉的彝族村子,长途劳顿饥寒交迫,便到一户人家讨饭。好客的彝家杀一只鸡,用苦里巴炖了招待他。苦里巴炖鸡的香味令皇帝大喜过望,连肉带汤全部吃光。几年后,他重坐江山依然怀念苦里巴炖鸡的美味,便不远万里重回彝村寻找苦里巴炖鸡。彝家人见皇帝都如此喜爱吃他们的美食,就自豪地把这道当家菜叫:“天子菜”。虽然被誉为“天子菜”,野拔子还是忘不了其草根情结,毫无攀龙附凤的心念,仍然悠闲自在地生长在山野间。心甘情愿地与这里淳朴的民众相守。 烹调应用 野拔子在云南分布较广,傣族、苗族、傈僳族、哈尼族、纳西族和白族朋友都会利用它煮鸡、烧猪肉和炖牛羊肉。 狗屎香黄焖鸡 野拔子最适合炖鸡,保山“狗屎香黄焖鸡”使用新鲜的野拔子枝叶就先用文火炒微焦,将其香味逼出后盛出备用,锅肉加油烧热倒入腊肉、姜片、干辣椒和草果翻炒出香味,放入剁好的鸡块爆炒,然后加水及预先炒好的野拔子文火炖一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苦里巴炖鸡 大理祥云彝家的“苦里巴炖鸡”是在野拔子开花时整枝采摘晒干,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来客人,直接将干野拔子揉碎或用纱布包起放在用山泉水炖的土鸡汤里,干野拔子的药香味道更浓,使鸡肉细嫩,汤汁鲜美。而东山、米甸、普淜等彝寨的做法又略有区别,各具千秋。 野坝子炖鸡 楚雄的“野坝子炖鸡”是要先把火腿皮炒出油,加辣椒炒香,再放鸡块炒至断生加水煮熟,最后加野坝子和土豆炖至鸡肉酥烂。 在德宏盈江,野拔子的种子还是一种油料作物。当地的傈僳族、景颇族及汉族利用群众野拔子籽榨油,野拔子油在色、香、味上甚至比菜籽油还要好,常用于烹调鱼、肉及蔬菜。 野拔子也是少数民族传统保健茶饮,如大理宾川苦里巴茶、腾冲野坝蒿凉茶。干制的花序用火烤黄,沸水冲入,代茶饮服。清凉甘甜,香气四溢。提神补气,滋阴壮阳。 野拔子也是秋冬季蜜源植物。野拔子蜂蜜很有名,新鲜时呈浅黄绿色,结晶后为淡黄乳色,质地硬而不坚,蜜质甜而不腻,蜜中具有野拔子花独特的芬芳。有“云南硬蜜”的美誉,为属蜜中上品中的极品,从古至今都是皇家御用贡蜜。该 蜜具有清凉解毒、润肺生津、止咳补气、消食化积之功效,在很多民间偏方中被列为一味重要的药引。以楚雄大姚野拔子蜂蜜著名。 搭配食物野拔子不仅适合鸡肉、也可以为牛羊肉、猪肉、腊肉、 火腿等增香,与葱、姜、蒜、辣椒和草果。 加工方法 野拔子在秋季开花时采收,晒干后在阴凉干燥处备用。 医药价值 中医认为野拔子性苦,味微辛,归肺、胃经。有疏风解表、清热消炎、抑制肿瘤的功效,其中花的作用最强。对感冒、消化不良、肠胃炎、疟疾等症有良效。外用止血、敷烂疮、蛇咬伤等。 异名解析 野拔子虽然在云南多处可见,但各地的叫法不同。如昆明、玉溪一带叫“野苏”、“野香苏”、“香苏草”、“野坝草”等;屏边称“小紫苏”、“把子草”;楚雄叫“野坝子”、“野坝蒿”、“野坝棵”、“蒿巴巴棵”;保山称谓最丰富“狗屎香”、“野狗芝麻”、“狗尾草”、“粪水药”;普洱和思茅则叫“菓菓茶”、“扫把茶”。 少数民族朋友也有用自己的语言的叫法,如丽江纳西语是“古克多”、傣语是“腊悠麻”、彝族名为“阿能抛”,而哈尼族名字则是“仨坝恰”。 野拔子在广西、四川、贵州亦有,叫法也不统一。贵州贵阳称“木姜花”、都匀是“鱼香菜”;四川盐边“野白木香”、米易“满山香”、峨眉山“野苏麻”、叙永“木浆花”;河南“野薄荷”、“牛膝”。此外还有“草拨子”、“白背蒿”、“半边香”、“小铁苏”、“铁苏苏”、“铁苏棵”、“小山苏”、“青牛夕”等。 作为药草还有:香芝麻蒿、皱叶香薷(《云南中草药选》),崩疮药(《广西药植名录》)等叫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