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能在《虢国夫人游春图》中找到虢国夫人?

 罗行健强不息 2016-12-11


杨玉环“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故事家喻户晓,唐玄宗爱屋及乌,杨氏“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族兄杨国忠成为了宰相,而才貌出众、聪慧过人的三个姐姐都被封为“国夫人”,享受公主级待遇,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


在唐人记载里,三位“国夫人”都是极端奢侈的宫廷形象,玄宗每年“给钱百万,为脂粉之资”。皇帝每年去华清宫时,杨氏兄妹五家扈从,衣着艳丽绚烂如百花。她们沿途遗弃首饰、鞋履,香气浮动。


而三位国夫人中玄宗最宠爱虢国夫人,给她随时入宫拜见的特权。不过虢国夫人也难逃红颜薄命的结局。安史之乱中惊闻杨国忠死讯,她和国忠的妻子裴柔一起出逃,官兵追杀而至,眼见无处可逃,她应裴柔哀求,亲手将杨国忠的一双儿女和裴柔刺死,然后挥剑自刎。



▲唐 李昭道 《明皇幸蜀图》局部,描述安史之乱唐明皇南逃入蜀


美貌、权势、鲜血……虢国夫人这一生符合传奇的所有条件,成为玄宗宫廷传奇中,唐玄宗、杨贵妃之外的另一个浪漫、绮丽的形象,不但是后代诗歌反复吟咏的对象,也是仕女绘画的重要题材。


张萱是唐玄宗时期供奉于集贤殿书院、享受政府薪水的宫廷画家。以画宫苑、鞍马、仕女、贵公子著称。《宣和画谱》中归入张萱名下的画作,就有《虢国夫人游春图》、《虢国夫人夜游图》、《虢国夫人踏青图》……



▲张萱流传下的另一件作品《捣练图》


可惜流传下来的,只有据说是宋徽宗摹的《虢国夫人游春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宋摹本)绢本设色,纵52 厘米,横141 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画面题为游春图,却没画一草一木,而通过骏马轻举缓行的姿态,人物从容悠闲的神情,以及轻薄艳丽的春衫,使人感到鸟语喧闹,花香扑鼻的春天气息。以虚代实的衬托手法,耐人寻味。


耐人寻味的还有一点,全画共九人八马,这队华丽的行列里,哪一个才是主角虢国夫人呢?




■ 先用排除法把最不可能的人选去掉


第3与第9是装束完全一致的男装,分列在女性骑手两边,9号甚至连正脸都没有,应该是护卫侍从。


▲3号


▲9号


第2与第6是两位红衣少女,她们的头发没有盘在头顶,而是梳成两个圆环,垂在耳边。这种发型就叫“丫鬟”,也表明了她们的身份。


▲2号


6号


第7、8人共骑一匹马,第7看身形就知道是个女童,第8年龄偏大,衣饰朴素,一手执缰,一手护住怀中的幼女,眉宇间流露出小心谨慎的表情,应该是保姆。




■ 现在,谁都会把目光集中到画面左三分之一这个构图重心——两位艳装女子身上了。




5号穿淡青色窄袖上襦,一条围巾般的白色轻质罗纱穿过双肩缠绕在腰部,这叫作帔帛,是盛唐很流行的服饰。在描金团花的胭脂色大裙下,微露绣鞋,脚尖轻点在金镫上。


▲5号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 局部 仕女身上的帔帛


唐 周昉 《纨扇仕女图》 局部 仕女身上的帔帛


4号夫人跟5号装束完全一致,只是上襦和下裙的颜色互换了一下。



再看发髻,都是斜倚在头边的尖尖发髻,叫作坠马髻,是唐朝上流社会贵妇间流行的发式。由此推断,梳坠马髻的这两位女子是贵妇身份。


▲唐 佚名 《宫中图》局部  坠马髻


这两位身份同样尊贵,在画面的位置也差不多,难道就是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了吗?那又如何锁定谁才是虢国夫人?


5号双目平视前方,只看到多半个侧脸,4号回头询问,正好直面观画者,难道这是区分主人公的最后线索吗?




还得从虢国夫人的人设入手。


虢国夫人是大唐的素颜女神,生性高傲,自炫美艳,别人进宫都精心装扮,虢国夫人怕脂粉遮掩了自己的天香国色,都不饰粉妆。


张祜《集灵台·其二》: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仔细一看,2、4、6号这些年轻女性都涂抹了一层白粉,第5位可谓素面朝天!答案难道可以公布了?




■还请稍等,如果按照这个推理,那还有一位也完全符合啊。


就是画面最前面,头戴黑色幞头,身穿虾青色圆领袍衫的那位。虽然身穿男装,但是面相娇媚没有胡须,细眉红唇,透过沙质的幞头,可见额头的发际线很低还呈现出波浪形,鬓角是一缕长长的发丝。这是绘画中表现女性脸庞的固定方式之一。是不是非要帽子被风吹下,露出瀑布般的长发才能认出人家是女扮男装?


▲1号


我们可以在其他绘画中反复看到这种女性脸庞的表现手法


唐代妇女喜着男装,尤其以开元、天宝年间最盛。贵族妇女着男装也不鲜见,《新唐书》里就记载过太平公主穿男装。



▲《大明宫词》剧照


而且仔细看,1号胸口饰描金的鸾凤团花,低调奢华有内涵。跟3、9号统一制服的侍从绝对不一样。



更重要的是,全图八匹马中,她的马匹鞍鞯装饰最为华丽。



▲图片来自解读国宝丛书《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先看马鞍,只有她的鞍上画出了复杂的花纹,其他人则没有。



在马鞍下面垫着的褥子叫鞯,保护马背不被鞍子磨坏。第1位的鞯是红底白虎,花纹最复杂华丽。




在鞍、鞯下面,还可以看到一层,是“障泥”,看名字就能猜到,是垂在马肚子两边,防止骑手衣裙溅上泥土灰尘的。第1位的障泥质感表现得很好,大概是用锦制成,上面的花纹都一丝不苟,花卉锦底上两只振翅欲飞的鸳鸯。



▲1号障泥长过马腹,其余人多为短障泥


还有坐骑也是能表明身份的。据史书记载,唐代御马多以“三鬃”为饰,画面上骑着“三鬃马”的,也只有1号和7号那个小女孩。可见这两个人的身份,更为重要。




再看画面中的位置,右方第一位为手卷打开最先看到的人物,也是十分醒目的位置。从整个画面来看,画中只有她的马没有与其他人交错在一起,是不是暗示了她的地位无人能及?




就算以虢国夫人爱出风头的性格来说,女扮男装同样没有过多涂脂抹粉,与虢国夫人“淡扫蛾眉”的面貌特征相近。而且游春时刻意着男装岂不是更有个性?出奇制胜?


最前方这位地位特别、气宇轩昂的男装女性,会不会就是虢国夫人呢?


还是雍容华贵、神态安闲的贵妇才是虢国夫人?




就是沈从文先生的话:“各有所见,难得定论”。


更多细节尽在画中,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寻找更多线索。无论历史的真相是什么?这些线条和色彩组成的美丽图像,已经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了。

中国美术史·大师原典系列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

中信出版集团2016年7月


高清复制  纤毫毕现

临摹鉴赏  诸般皆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