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自评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来,紧紧围绕粮食、蔬菜、果业、养殖及休闲农业五大产业,以“十个一”工程和“四个一批”项目为切入点,抓重点、创示范、强基础、稳增长、促发展,向着建设全国一流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目标逐步迈进。 一是抓重点,突出“十个一”示范工程。2015年初,编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的同时,制定了2015年示范区创建行动计划,提出了“抓点、连线、成片,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实施路径,要求示范区的六个创建县区,每个县都要打造十个示范工程。即:一个现代农业精品示范园、一个10万亩种植业示范基地、一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园区、一个农业产业化龙头示范企业、一个农民合作联社示范社、一个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一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示范基地、一个现代农业改革发展试点村、一个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一个美丽宜居示范村。通过一年的引领带动,示范区完善了6个十万亩蔬菜、水果等种植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了24个种植养殖园区,打造6个农村改革发展试点村,搭建完善了11个县级、68个乡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树立了12个标杆龙头企业(农民合作联社示范社),打造了6个美丽宜居示范村。通过“十个一”示范工程的建设,为示范区创建的破题和开局探出了新路、搭建了平台、打造了样板、培育了主体。 二是抓项目,推进“四个一批”建设。在示范区六个县实施“十个一”示范工程的基础上,市政府要求全市所有县(区、市)都要突出“四个一批”的重点项目建设,即全面推进一批农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项目、一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项目、一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休闲农业项目、一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通过一年多建设,全市共落实“四个一批”项目386个,完成投资164.6亿元,极大地改善了水、电、网、路、林等公共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政府资金的大力、集中扶持和涉农项目的捆绑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承担农业基础设施改善项目建设任务。 三是抓改革,激发示范区创建活力。为充分调动各县区的示范区创建积极性,市级财政从2015年开始,每年预算6000万元,并要求县级财政预算不少于1000万元,统筹1000万元,同时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集中力量支持示范区改革与建设,吸引和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市级财政向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投入资金创建现代农业担保基金,为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免费提供贷款担保,并与商业银行签订基准利率合作协议。同时市政府、太谷县政府、山西农大与一家民营企业共同组建了混合所有制的金谷农投公司,设立了现代农业发展基金和注册3亿元的融资担保公司,除募集4.2亿元基金扶持企业发展壮大外,还可为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30亿元;公司还与山西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始创建科研成果转化基地;近期,正在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在示范区核心区太谷县规划打造“山西农谷”,以此带动全市乃至全省现代农业建设。 四是抓落实,开展比学赶超竞赛。为达到各县(区、市)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有力提升示范区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全市围绕“十个一”示范工程和“四个一批”重点项目每月召开示范区现场推进会,实地观摩、交流经验、现场点评、就地研讨,同时对几项重点工作的完成情况和排队情况进行现场通报,排在前面的想争第一,排在后面的想摆脱落后,你看我,我比你,各县自觉形成了一种你争我赶的竞赛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各项改革与建设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 (山西省晋中市农业委员会供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