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留守情》(师长情之七)

 梁园处士 2016-12-11




           

     为农村的留守人员出一本集子,我们起初并没有这个意    向。就是在几次摄影过程中接触了一些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从他们生活情景和情感世界中透露出的孤独、渴求、隐忍、刚毅,使我们不止一次的掉泪,也不止一次的心颤。特别是那些盼儿想女的老人和盼爹想娘的孩童的无奈目光,常使我们夜不能寐。


说实话,我们夫妇二人都是在农村长大的,也都做过农村工作,对农民并不陌生,但还是从没有如此感到震撼。






中国有两亿多农民工、起码还有两亿多的留守人员,这是多么大的社会群体。这种在社会变革时期出现的社会现象,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今后也会逐渐改变和减少,需要把这段历史的印痕记录下来。


应该看到,近几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不少政策措施为他们排忧解难,但是他们生活的艰辛和情感上的缺失是我们难以体察和想像的。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与关怀。就是在这种责任和感情的驱使下,我们用了四年的时间、用手中的相机真实地记录了他们的生活,并采用民谣体裁的配诗,初步完成了这本集子的创作。




 

样稿出来后,我们又请了一些在校大学生和农民工看图片、听配诗。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开始时嘻嘻哈哈,但很快就沉默了,不约而同地掉下眼泪,不约而同地说起自己的父母。

至于这本书成为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重点选题,更是出自偶然。在今年(2013年)的全国人代会上,我在一个工作场合与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社长肖启明同志坐在一起。谈及书中的一片图片,还为他念了几首配诗,他动了感情,提出由他们出版社来出版这本书。





第二天,他派副社长张涛到山西代表团驻地看了我随身所带的二百多幅照片和八十多首配诗,随后又接我到出版社面商出版事宜。同时,他们又请了国内一流设计师张赤兵、王春声担任设计,还帮助我请了几位知名人士为该书写了序言和评介文章。


同年八月二十九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有七十九个国家参加的第二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中国出版集团又将此书作为重点图书,召开了作者见面与推介会(图)。





专门制作了电视宣传片,海报和明信片,还请我和夫人到    会做了介绍。会场上不少人掉泪,也引起了不少出版商的关    注,相继有十多家报刊、电视台和网络媒体做了报道。

  在我们拍摄和写作的过程中,感受最多、也是感受最深的有三点:

第一、是他们内心的孤独和对亲人的思念。这里我向大家介绍几幅图片:

         1、“望眼”(图)








 2、“等爸妈”。(图)

 

 




这是除夕那天我们在临猗县拍的片子。家里已经贴上对联,孩子已经穿上新衣,坐在门口等爸妈从北京开车回来。

         3、“眺望深沟的女人”(图)





         4、“在家输液的老人”。(图)





这是非常揪心的一次拍摄。在了解了这位留守老人的家庭情况后,不忍深谈,便退出了窑洞,一起拍摄的人都在擦眼泪。

        

 5、“端水迎客的小孩”。(图)





这个孩子的表情至今难以忘怀。她的父母在外打工期间离了婚,孩子随奶奶在老家生活。

         6、“父亲”(图)




 

 

         7、“母亲”(图)

 



 

 





         8、“盼”(图)




 

 





         9、“娃又走了”(图)

 

 

 

第二、是他们的刚毅和对命运的抗争:

 

         1、“挑茅粪的老汉”(图)

 

 

         2、“赶猪”(图)


 


 

         3、“背莲菜”(图)





 

 

         4、“小脚老太”。(图)

 





这次拍摄使我们第一次真切地见到旧社会给中国妇女留下的最残忍的印痕——“小脚”。至今她每天晚上还要缠上脚布,穿上鞋才能入睡,而她所穿的鞋,还是由她自己来做。

 

 


         5、“再难也让娃进城”。(图)


 


 

这是今年正月初四我们在农民工过完春节即将返城时拍的片子。原来想象会是很伤情的场景。结果出现的是很豁达的气氛。老人的一句话“苦汤不能一锅熬”体现了一种境界、一种抗争和一种追求。这里既有中国农民传统的隐忍,也有现代农民的觉醒。

 




 

第三、是他们对新生活的追求和令人欣慰的现实变化。

 

通过接触大量农民工家庭,我们发现,农民工队伍仍呈扩大趋势,也正处于不断分化之中。随着社会进步,对他们的关注度也在提高,他们的社会处境也在不断改善。相当一部分农民工的家庭通过艰难打拼和磨练,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环境、提高了文化素质。可以说,农民工现象即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阵痛,也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写照。

 

         1、“团圆年”。(图)




 

这是除夕这天我们在农民工家里拍的片子。这一天,我和爱人带着对联、鞭炮、闻喜煮饼和压岁钱到了几个农民工家里,一起聊天,给他们拍全家福,也拍到他们一起放鞭炮,贴对联,包饺子的生活情景。

 

         2、“娃子进城三年了”(图)





 

 

         3、“孙女成了大学生”(图)

 

 

         4、“体检”,(图)“政府发了养老金”,(图)“老人照料中心”,(图)“欢声笑语溢山村”。(图)

 


 

 

回头看这些片子,心里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几乎每张片子后面,都有一个使人心酸的故事,一个难以忘怀的情景,一段难以释怀的情感。

 

我想记录下的是这段真实的历史。

 

我想告诉人们的是他们真实的生活情景。

 

我想昭示社会的是应该给他们以更多真实的关注和关怀。


                                       (2013--3--17)






 

 




 

附:好评如潮(书评摘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