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江郎才尽辩

 龙首村夫 2016-12-11

为江郎才尽辩

 

看了《勿作今日江郎》(二月十一日本报)一文后,想为江淹辩解几句。

“江郎才尽”一语最早见于南朝钟嵘的《诗品》。卷中一节说:“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郎才尽。’”由此可知,世传“江郎才尽”的主要根据是江淹自己说出的一个梦。

确实,江淹晚年没有写出好作品来,但决非是“才尽”,更不是“晚年生活安富尊荣,高高在上”,而是意在乱世中韬光养晦,明哲远害。

鲁迅评论魏晋之交傲世避俗的阮籍、嵇廉等人时曾说:“因为他们生于乱世,不得已,才有他们的行为,并非他们的本态。”江淹晚年的突然“才尽”,是有他的政治目的和原因的。

江淹晚年并未“安富尊荣”。他一生六十二岁,历经宋、齐、梁三朝,凡十一个皇帝。先后曾一次入狱、三次被黜,最后的一次是五十四岁时,从宣城太守任上罢归。在那帝祚频繁更迭,朝政动荡不定,有识之士惨遭屠戮的黑暗年代,江淹岂能泰然处之!据《南史·江淹传》记载,“归身草苿”。“索笔”梦中的郭璞是东晋有名的文学家,因谏阻王敦谋反,惨遭杀害。江淹也许正是从郭璞的悲惨结局中有所悟觉,于是利用说“梦”来为他的闲退避祸大造舆论。一个本无实据的梦幻,竟能以讹传讹,成为家喻户晓的典故,不亦谬乎!

然而我愿与《勿作今日江郎》一文的作者一道寄希望于现在的作家:不论出于什么原因,切勿作今日江郎。当前有人畏惧正常的文艺批评:或者牢骚满腹;或者辍笔不前。愿他们不要对人生遭际止于悲叹;眼光不要一味地注视过去,偏爱“伤痕”的“暴露”;更不要追求西方的荒唐怪诞。我们的作家应该真实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和人民的心声,才思不竭地为振兴中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刊《西安晚报》198222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