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蔺相如和曾纪泽PK,谁是史上最强的谈判高手?

 吴梅枫 2016-12-11

新春秋导读:秦国强索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孤身入虎穴,据理力争,“完璧归赵”。跟随赵惠文王赴渑池与秦王相会,为赵王保住了尊严,促成了“渑池之会”。对廉颇一再容忍谦让,使其感悟,成为知交,“负荆请罪”。是蔺相如载入史册的三大功绩。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蔺相如的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件事件。而这三件事又都与秦赵之争息息相关,难免给人一种印象:当时秦强赵弱,如果没有蔺相如,赵国必将危亡。

但历史真相果真如此吗?其实细细探究起来,并非如此。在战国时期,赵国本来就是东方强国,较早地通过胡服骑射实现了军事改革,军力虽然不及秦国,但也相去不远,在李牧时期还曾大破过秦军,直到后来赵国也是秦国统一全国最大的障碍,即便是长平之战秦国虽然胜,也是损失惨重,国内15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参与军事行动,只能算是一次惨胜。

秦国想要一统天下,而赵国也想称霸中原,两国相争,赵国虽然处于守势,但远没有到被秦国碾压的程度。两国你争我夺,最终也没有谁能真的以绝对的实力强过对方。后来在公元前279年,筋疲力尽的两个大国决定在渑池谈判,就说明秦国并不能通过军事实现战略目的。这次会盟的气氛并不如史书上写得那么明争暗斗,即便没有蔺相如从中周旋,也能最终和解而散。

外交,也是综合国力的一种体现,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力、军力做后盾,单靠三寸不烂之舌是无活忽悠到人的。所以,蔺相如之所以敢不把和氏璧交给秦国,之所以敢和秦国据理力争,还是看到基本盘不会崩掉。尤其是渑池之会,给蔺相如带来的光辉被后人过于夸大。这次会盟是秦赵两国在实力基本平衡的条件下而举行的一次战略谈判。即便赵惠文王没有蔺相如的相陪,可能会遇到一些尴尬,但并不会影响最终的谈判结果。

这和两千多年以后,清末曾纪泽与俄国人谈判收回新疆的情况全不相同。当时俄国实力远远超过清朝,清朝内忧外患,完全处于下风,曾纪泽谈判的难度远远高于蔺相如,而曾纪泽决不低头,态度还“颇为傲慢”“架子颇大”,再加左宗棠的军事配合,竟然为中国争得了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当然,蔺相如借势使力,总是为赵国君臣争得不少荣誉。所以司马迁才说:“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可惜,现在没有高手为曾纪泽做传,未能像蔺相如那样的家喻户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