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浪顽石 公元二O一O年五月於江竹小轩 一、尊贤善待 任人各以其材而百职修。——(宋)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序》 善用人者必使有材者竭其力,有识者竭其谋。——(宋)欧阳修《乞补馆职札子》 骐骥虽疾,不遇伯乐,不致千里。——(汉)刘向 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能而不使,殆。——《管子 法法》 马遇伯乐而嘶,人遇知己而死。——(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知人而善用之,若己有焉。——(宋)苏辙《历代论 汉光武上》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士也。——(汉)司马迁《史记》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汉)曹操《短歌行》 待士不敬,举士不信,则善士不往焉。——(战国)尸佼《尸子卷上》 二、知贤善举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引古语 识珍者必拾浊水之明珠,赏气者必采秽薮之芳蕙。——《意林》引《抱朴子》 智莫难于知人。——《大戴礼记 卫将军文子》 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资治通鉴 汉纪》 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战国)屈原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唐)高适《咏史》 时不乏人而患知之不博。——(宋)欧阳修《范文度模本兰亭序》 知道而不行,知贤而不举,甚乎穿窬也。——(唐)皮日休《鹿门隐书六十篇》 三、求贤善择 剖开顽石方知玉,淘尽泥沙始见金。——(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张道陵七试赵昇》 凿石索玉,剖蚌求珠。——(晋)陈寿《三国志 蜀书》 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唐)韩愈《醉留东野》 龙欲升天须浮云,人之仕进待中人。——()曹植《当墙欲高行》 执事好贤乐善,孜孜以荐进良士明白是非为己任。——(唐)韩愈《与祠部陆员外书》 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唐)韩愈《原人》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襄公二十一年》 非真无人也,但求之不勤不至耳。——(宋)欧阳修《论军中选将札子》 天下未尝无才,患所以求才之道不至。——(宋)苏轼《策别二十》 草庐三顾,岂无高卧贤杰。——(宋)黄中辅《念奴娇》 四、任贤无疑 任贤无疑,求士不倦。——(唐)陈子昂《答制问事 贤不可疑科》 用人不疑,惟才所宜。——《三国志 魏书》 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宁可艰于择人,不可轻任而不信。——(宋)欧阳修《论任人之体不可疑札子》 夫用人之术,任之必专,信之必笃。然后能尽其材而可成事。——(宋)欧阳修《为君难论上》 情有忠伪,信其忠则不疑其伪。——(宋)王安石《委任》 国亡者,非无贤人,不能用也。——《战国策 秦策五》 五、养贤进能 用兵之法,教戒为先。——《吴子 治兵》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孟子 尽心上》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唐)韩愈《进学解》 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一非其道,则足以败乱天下人才。——(宋)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唐)韩愈《杂说四首》 六、用长避短 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晏子春秋 内篇问上二十四》 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晋)葛洪《抱朴子 务正》 常人之性,有能与不能,有忠与不忠。知其能则任之重,可也;谓其忠委之诚,可也。——(宋)王安石《委任》 善用人者必使有材者竭其力,有识者竭其谋。——(宋)欧阳修《乞补馆职札子》 称其任,则政立;枉其能,则事乖。——白居易 七、沟通得道 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宋史 乔行简传》 广直言之路,启进善之门。——(唐)柳宗元《贺赦表》 忠言有壅而未达,贤才有抑而未用。——(宋)苏轼《应诏论四事书》 八、赏罚有度 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太公六韬 赏罚》 信赏必罚,其足以战。——《韩非子》 用人之力而忘其功,不可。——(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慕贤》 才微而任重,功薄而赏厚。(不可)——(唐)刘禹锡《为裴相公让官第二表》 九、才当其用 有大略者不可责以捷巧,有小智者不可任以大功。——《淮南子 主术训》 大器不可小用,小士不可大任。——(南朝)萧绎《金楼子 杂记下》 非才而据,咎悔必至。——《三国志 吴书》 不才者进,则有才之路塞。——《新唐书》 尊于位而无德者,黜。——(汉)陆贾《新语 本行》 能者进而由之,不能者退而休之。——(唐)柳宗元《梓人传》 十、才尽其用 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欲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宋)王安石《材论》 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 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唐)柳宗元《》 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荀子 正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