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高新闻】语文课上,学生搭积木、讲故事

 十分位 2016-12-12

拼搭玩具和语文课有什么关系?近日,杨浦小学首次引入了这种新颖的语文教学方式,让四年级学生通过搭积木的形式发挥想像、阐述故事,上了一堂特殊的公开课。而这种方式也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的争议,有语文老师为之叫好,认为有助于促进孩子表达力和想像力,也有专家认为此举有可能将文学作品的内涵以具象的形式固定化,需要慎重行之。

老师想像力稍逊一筹

在这堂公开课上,老师和学生都拿到了一袋专用于语言教学的乐高积木,用来完成一道题——假设你身处古代的国子监,白天人来人往,但入夜后人们总是会听到些奇怪的声响……请发挥想像,用15分钟通过搭建积木的形式构建故事,描述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主线,并用5分钟陈述故事。

拿到题目后,有学生设想是小偷作乱,有人则设想是蜘蛛化身吸血鬼,还有人索性来了场“穿越”式的步步惊心……构思好情节,大伙开始分工搭建,有人负责搭出想像中的宫殿,有人负责用合适的道具装扮小偷,还有人七嘴八舌描述吸血鬼的样子。

15分钟过后,孩子们信心满满地上台阐述故事的完整情节。有个小组的设想是“树上藏着古人的灵魂”,当被问及“怎么表现出枝繁叶茂的感觉”时,组员们指着积木详细描述“用各种不同的绿色,深绿、浅绿、翠绿、碧绿、黄绿拼起来”。而当被问及“怎么表现树里的灵魂”时,组员们则明显被难住了。

杨浦小学校长赵静菡认真观察着每个孩子的表现。她告诉记者,有不少平时内向的孩子今天特别活跃,畅所欲言,此外,孩子们的协作性和想像力都得到了锻炼和发挥。

大部分学生对这种上课形式表示欢迎,“要是语文课都能这么上就好了”“很有成就感”。

和学生们相比,老师组的想像力稍逊一筹。两位小学语文老师摆弄了半天,还在纠结是梁祝的剧情还是聊斋的主题,等学生们都接近完工了,两位老师才刚刚开始搭建。

在搭建过程中,两位老师争论最多的还是如何将这种形式引入课堂。“我们从来没玩过乐高,对于搭建技巧和创意,反倒是学生更强”,其中一位张老师坦言,这种全新的上课形式也给教学带来挑战,“作为基本教学形式有难度,但如果作为每周一节的拓展课,应该效果很好,尤其受低年级学生欢迎。”

多篇课程教案引导教师

其实,“搭积木上语文课”并不局限于自由想像故事情节,记者看到,在一本《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课程选编》上,已经详细地提供了《火烧云》《游山西村》等多篇课文的相关教案,引导教师尽快上手。

比如,在《火烧云》一文中,老师会引导学生想像,把想到的云的样子、变化,用乐高教具搭建出来,然后仿照课文中的写法,说给大家听,再形成作文;而陆游的《游山西村》,老师会要求学生分组,每组针对一句诗进行想像,进行场景搭建,并完整阐述诗句内容,在班级中交流汇报。

除了采用教具搭建场景外,这种教学方式的核心是采用“构建-计划-写作”的流程,引导学生进行想像,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展开联想,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与理解力,同时能够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形成观点。

[说法]

慎用固定化意象辅助语文教学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杨浦小学校长赵静菡虽然对现场效果很满意,但对于如何使这门课常态化,还需要慎重考虑。 “我们学校采用乐高教具上课已经有好几年了,很受学生欢迎,所以这次听说又新推出了针对语言类教学的教具,就想尝试一下。 ”赵静菡表示,针对这套适用于小学2-5年级的语言艺术教学教具,学校会考虑将其与上教版语文教材及英语教材结合,选择几篇课文进行精编,形成校本课程,让学生真正体会这种新型教学方法的精髓。

对于此举,《收获》副主编、语文教育专家叶开认为,通过玩具、积木等形式作为辅助语文教学的尝试无可厚非,但“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有言外之意,一旦固定化就无趣了”,他建议,教师不要用积木教具表现出来的固定化意象作为文学含义灌输给学生,那样反有可能遏制了想像。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