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就直接撞上去了?这些开车习惯都有隐患,你却不知道?

 YXP9527 2016-12-12


 

最近这段时间,有车友在后台给我留言:

 

反应说:“觉得我近期发送的事故视频有点简单,没什么可分析的呀?”

 

在此,我可以和车友们说明,

 

1、我发送的事故视频,都是最近一个月发生的。

 

2、任何一个事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都有其必然的因素,我们分析事故的目的就是要逐一分析出背后的动机和原因,像剥玉米一样把我们需要的东西挖掘出来,给自己敲警钟的同时纠正自己过往的错误。


事故不能冠以“简单”或者“复杂”来说,简单为什么还发生了?

 

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不会犯错,我们通过分析事故来“照镜子”,就是最大程度的避免自己犯错,从而规避风险的概率。

 

路上虽然没有“风”,但是“险”无处不在,也许就是微不足道的大意就会酿成大错,这就需要我们明眼、慧心的去观察,提前正确的处理,把潜在的危险提前就悄无声息的化解掉。

 

高手开车不是反应快,处理得当,更多的是提前预处理,根本就不让险情出现。

 

言归正传,我们接着来分析一下昨天文章结尾处的事故视频,再来看一遍:

 

 

 

我们分别站在两辆车各自的角度分析,看看为什么会发生剐蹭,如何避免?

 

第一:先说说白车为什么会冲过来,如何避免?

 

其一:观察不到位。

 

注意观察事故视频中,白车的行驶轨迹,从右侧辅路开上主道后,直接就连续跨域两条车道冲到了最左侧车道,当发现情况不对后,马上又向前加油门,由此可以推测白车一定觉得这个情况是突然的。

 

从事故视频中白车先是“冲”到最左侧车道,又是差点碰撞到,后又一下快速躲开,这两点可以推断,白车的驾驶员在发生这一幕之前,可能根本就没有发现摄像车。

 

为什么?

 

举个例子,当我们开车行驶在最右侧车道准备右转弯时,你是怎么观察的?

 

此时看右后视镜还有没有作用?

 

基本没用,如果观察右侧非机动车道上的情况只能通过“转头”,透过右侧车窗来观察,或者说我们在开车时,准备右转之前就已经观察了非机动车上的情况。

 

这则事故视频中的白车驾驶员估计就是没有提前仔细观察的原因,或者说只是通过后视镜来观察,没有通过转头等方式观察即将汇入车道的上有没有来车。

 

上面我说的这点,只是一种可能,意在让大家明白开车时,转弯,调头等驾驶行为时,不能只看后视镜,要通过车窗扭头观察,确保安全后再实行相应的驾驶行为。

 

其二:“乱”并线。

 

注意观察事故视频中白车的驾驶行为,各位,试想一下,如果换作你是白车,你会如此变线吗?

 

我们可能都不会,但是现实中真有人这样做。

 

上面我说的“乱”并线,这里指的“乱”,具体指白车开车行驶到此时此地连续跨越两条车道并线的意义何在?

 

前方无慢车,而且即便自己想要在前方左转或者调头,也没有必要在这个地点这个时间就占据左道。

 

车辆只要变道就会存在风险,因为盲区会增大,经常会出现一些自己观察不到位的地方,连续跨越自然需要快车速,无形中增大了风险系数。

 

其三:并线的最后一瞬间没有实事求是根据当下路况进行观察,完全凭感觉。

 

这点是不是不好理解?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估计很多驾驶员平时经常这样做:

 

当我们行驶在路上需要超车时,自己所在车道正前方车辆正常匀速的行驶着,而此时我们需要超过自己正前方的车辆,还要继续回到原来的车道上行驶,

 

此时当车辆完成超车需要再次变回到原来车道时,你说我们还需要再次观察右后视镜吗?

 

我觉得有相当一部分人就不会再看了,认为已经超过的那辆车还会保持原来的速度行驶,肯定不会有车辆出现,直接就选择超车了。

 

正确的做法是必须观察后视镜,再次确保万无一失,再次确保后方路况后方可实施超车行为。

 

上面这个事故视频中白车驾驶员极有可能犯了类似的错误。

 

注意观察事故视频中的出事地点:摄像车刚刚从地道桥开上来不远的地点。

 

为什么会是这里?

 

显然,白车的驾驶员在决定变换两条车道时是观察了路况的,这个不用怀疑,当时观察到的路况是什么?

 

从白车驾驶员的视线来看左侧两车道上此时是没车的,注意是此时,因为摄像车还没有从地道桥上冒出来。

 

可是就在这时,白车要观察前方快速变道,目光自然要放在前方,疏于观察了路况,或者说白车根本就没有再次观察的意识,以为自己刚才观察了,结果摄像车的车速又很快,在一刹那间,发生了事故,即便摄像车按了喇叭,白车的驾驶员反应需要时间,还是蹭到了。

 

由此可见,刚才观察的是刚才那个时间的路况,也许只差2秒钟,但是由于此处位于地道桥口,位置特殊,2秒钟后,路况已经变了,疏于观察,或者相信两秒钟之前的,都是错误的。

 

这就是我一直和各位讲的,车辆变化之前必须实事求是的全面观察当下具体的路况,这里的重点是当下的路况,不是之前的。

 

因为之前没有车,不代表当下没有车。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因果的,什么条件对应什么结果,这是规律,不能拘于经验,靠刚才,靠教条。

 

试想一下,如果此处不是一个地道桥,也许就不会出现剐蹭事故,但是生活中没有如果,生活中各种复杂的路况,我们也不可能都能想到,所以,我们只有通过正确的方法,做足自己,以不变应万变。

 

这才是获得旷日持久安全的秘诀。

 

第二:站在摄像车的角度分析一下,如何避免?

 

摄像车虽然是无辜,但是我们是为了分析出避免方案,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再来看看。

 

站在摄像车的角度,为什么会发生剐蹭呢?

 

一个低估、一个高估。

 

其一:低估了对方,即:没想到对方真的敢“如此”并线。

 

注意观察事故视频,白车早早亮了左转向灯,从摄像车的角度明显能看到,以为只是平常的白车变换一条车道,自然不会危及到自己,也就没在意,依然正常行驶,直到最后一刻才发现不对劲,我估计当时摄像车肯定按了喇叭,但是按晚了,为时已晚,接着发生了后面视频中的一幕.........

 

如何解决呢?

 

1、发现前方有任何可能危及到自己的动向,提前闪灯、按喇叭提醒。

 

2、未对前方的路况情况做最坏的打算。

 

其二:高估了自己,即:以为没事,也就没有提前减速,同时也没有备刹。

 

通过事故视频中,能够看到,摄像车的车速一直保持着,直到最后即将要撞上去的一刻才停下的,可是此时白车已经快要到车前了。

 

总结一下,摄像车的驾驶员还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把之前的经验完全复制到这里来了,可是实际上能行么?

 

路况变了,已经由平地变为地道桥了,车速变了,之前的安全通行是之前路况的可能,现在都变了,自然要根据变化调整。

 

任何一个事故,一分析起来,不知不觉就3000字左右了,一是为了把事情说清楚,难免啰嗦;二是确实由点带面想要表达的太多太多。

 

码字不易,所以说,只有当过“作者”的人,才会更“认真”读书。

 

一本书,作者写上半年或一年、甚至几年,才能出稿,

 

而读者呢?

 

有的一天或者几天就读完了,能明白作者真正意图的几成呢?

 

作者本来想给你整个“春天”,结果你却只拿走“一朵花”,可惜、可惜喽!

 

有人说,我也想要整个“春天”,可是咋没得到呢?

 

为什么呢?

 

一句话:想只是起“想”的作用,不起“得到”的作用,你说呢?

 

明天见吧!


每天一则事故分析,使自己在复盘中,提高安全行车技巧,增强安全行车意识,轻松驾驶,安全出行。

文章有偿阅读,自愿付费(点击“赞赏”)!

你先来分析一下:


点击底部“写评论”分享你的答案,事故中提高安全行车技术和安全意识。

大君会在明天的原创文章中继续和车友一起分析上面这个事故,看看到底是什么回事?如何避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