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照片】尚小云与一套宫廷八仙衣的往事

 汐钰文艺范 2016-12-12




盘点2016年天津文化领域的重要事件,天津戏剧博物馆建馆30周年是其中之一。天津戏剧博物馆为此举办的原创展览——天津戏剧往事暨戏曲文物精品展,给津城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这次展览中,很多“镇馆之宝”首次亮相,其中最神秘也最让人惊叹的,则是清宫升平署“八仙衣”。


八仙衣的集体亮相,不但让戏迷饱了眼福,也由此揭开了一段隐藏在这8件戏服背后的一段梨园往事和戏曲历史。




天津京剧名家王紫苓(左二)拜师尚小云(左三)时的合影(照片由王紫苓提供)





清朝时,每逢帝后生日都要举行盛大戏曲演出,寓意吉祥长寿的八仙戏是隆重大典的重头戏,这八仙衣就是清宫八仙戏中的戏服,具有鲜明的特色



作为“镇馆之宝”,八仙衣被摆在展厅的中心位置,即便尚未探知它们的来历和背后的故事,甫一望去,也能看出这8件戏服的华美与精致。


据介绍,清朝时,每逢帝后生日都要举行盛大戏曲演出,寓意吉祥长寿的八仙戏是隆重大典的重头戏,皇帝非常重视。雍正皇帝对八仙衣的颜色、绣工、纹样躬亲审定,嘉庆皇帝钦定饰演八仙角色的演员演出《玉露秋香》。到了光绪年间,《南极增辉》成为八仙戏的重要戏码。1909年,慈禧太后最后一次称觞(意为举杯祝寿)演出,《南极增辉》为庆寿戏码之一,此后清宫八仙庆寿演出逐渐淡出宫廷舞台。


这八仙衣就是清宫八仙戏的戏服,包括汉钟离氅、吕洞宾氅、张果老氅、铁拐李氅、曹国舅氅、韩湘子氅、蓝采和氅及何仙姑氅。据戏剧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八仙衣具有鲜明的特色:第一,整体规格一致,尺寸相同(何仙姑为女性,衣服略短除外),图案一致;第二,色彩冷暖相济,深浅搭配,主题的寿字均采用与衣料色差对比强烈的颜色;第三,绣工细腻精致,每件衣服的镶边和人物绣像均为刺绣单品,后缝嵌在戏装上。




虽然散落了历史灰尘,但八仙衣的神采依旧不减,静置在展柜中,它们的故事因而显得更加神秘。关于这套八仙衣是如何来到天津戏剧博物馆的,其实是一个曲折的历程



据馆内的工作人员介绍,这套八仙衣本是来自清朝宫廷里的戏服,清朝灭亡后,清宫升平署八仙衣流入民间。1932年,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以高价购得。1936年,天津中国大戏院成立之际,尚小云将包括八仙衣在内的全份戏箱作为股资参股。新中国成立后,八仙衣归属天津市京剧团,1986年,天津市京剧团将八仙衣捐赠给刚刚成立的天津戏剧博物馆,成为珍贵馆藏文物。


曾参与筹建戏剧博物馆的天津文史馆馆员黄殿祺老先生回忆说,“戏剧博物馆征集文物时,我们了解到天津京剧院保存有一套八仙衣,非常难得,它本是来自清朝宫廷里的戏装,曾经存放在京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尚小云的戏箱里。为什么宫廷的戏服到了尚小云这里?经过研究,这套戏装很可能是在民国时期流出宫廷,因为那时有用宫廷的官服做戏装演戏的情况。天津市把八仙衣调配到戏剧博物馆,成为非常宝贵的展品。”


中国大戏院的80年剧院历史记载了这件事。去过中国大戏院的戏迷都知道,那里挂着尚小云和周信芳的剧照,为何要着重挂这二人的照片,是因为其与中国大戏院有着颇深的渊源。


周信芳是创建中国大戏院的提议人,而尚小云是第一个在中国大戏院入股的人。据天津市档案馆文史学者周利成介绍,“九一八事变”前后,周信芳来津在北洋戏院演出,深感剧场设备落后、空间狭小,很影响演出效果。


一日,与周信芳素有交往、当时正在经营惠中饭店的孟少臣来戏院看望他,闲谈中周信芳指出北洋戏院的不足,并说北方的戏院普遍存在着场地小、座位少、设备老化,且票价昂贵等弊端,不能平民化,难以维持长久,建议孟出面在天津建一座现代化剧场,并表示愿出资与孟合作。


于是,孟多方奔走,征得梨园界著名艺术家的大力支持,筹集资金20万元,开始创办一座现代化的大戏院。与其他股东以钱入股的形式不同的是,尚小云以一个戏箱作为入股资本,戏箱里就有这套清宫升平署八仙衣。




清代皇家戏剧演出活动中,八仙戏占有很大的比例,清宫所演八仙戏多为庆寿剧,虽然剧目繁多,但内容大同小异,不外乎吉庆长寿之类,和明代相比并无新意。就演出质量而言,却是前世无法比拟的



一套八仙衣,背后不但有一段尚小云以戏服入股中国大戏院的梨园往事,还道出了八仙戏的历史。曾流行于封建社会的八仙戏,留在当代最有力的解读方式,就是八仙衣。


除了天津戏剧博物馆的这套八仙衣,故宫博物院还藏有几十件八仙戏服。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曹连明讲述了八仙戏从前在宫廷的流传。


八仙形象形成伊始,有关八仙庆寿的戏曲亦随之诞生,明清两代是八仙庆寿剧的黄金时期,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八仙庆寿剧多是为帝王将相歌功颂德之作,展现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清代帝王对戏剧情有独钟,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乃至慈禧太后,不仅喜欢看戏,且都是戏剧的行家,往往能指出演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亲身参加到戏剧创作之中。


清代皇家戏剧演出活动中,八仙戏占有很大的比例,清宫所演八仙戏多为庆寿剧,虽然剧目繁多,但内容大同小异,不外乎吉庆长寿之类,和明代相比并无新意。就演出质量而言,却是前世无法比拟的,这和清统治者对其重视、喜爱及皇家得天独厚的条件密不可分。


清宫档案记载,为了保证八仙戏剧的演出质量,嘉庆皇帝曾钦定演员阵容,分派角色,后来,慈禧太后也格外喜爱八仙戏。


在京剧演出中,戏服至关重要。曹连明介绍,清宫戏剧演出的道具由内务府造办处下属的盔头作和江南三织造统一制作,清内廷戏衣用料精良、制作考究、色泽鲜艳、五彩斑斓。每一件戏服在制作之前都要先做小样,送呈皇帝亲览,恩准后方可制作,做成后如不满意,还要返工重做,相关人员会受到罚俸、降职的惩处。


雍正元年,内务府曾做了8件八仙衣,雍正皇帝在看了样子后,传旨将韩湘子的青色绣衣做成其他颜色,铁拐李的衣服换成石青色,并给出了花样、尺寸。日理万机的雍正皇帝可谓事无巨细,对戏剧服饰制作的重视可见一斑。



















图片由天津戏剧博物馆提供(除署名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