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黑发到华发:石远凯教授28年如一日致力抗肿瘤新药研究

 平静如光 2016-12-12



▎药明康德/报道


精准医学时代下,分子靶向治疗是全球肿瘤治疗的最前沿阵地。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肿瘤内科主任医师石远凯教授在此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荣获了2016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杰出成就奖。


临床评价是新药研发的关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是我国开展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最早的单位,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孙燕院士和周际昌教授等我国肿瘤内科的前辈们,就开始了抗肿瘤新药的临床试验工作,几十年来为我国抗肿瘤新药的临床研发以及肿瘤内科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石远凯教授作为这个团队的重要成员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跟随孙燕院士等前辈们率先在我国创建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抗肿瘤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为抗肿瘤新药的临床研发奠定了基石,孙燕院士和石远凯教授参与研发的首个国产第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药物埃克替尼在我国药物研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奖杯背后,是石远凯教授在肿瘤治疗和转化研究多年丰硕成果的积累。他是我国最早开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实体瘤的研究者之一,并首先在我国开展了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防治肿瘤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研究,观察了近千例患者的临床疗效,获得了大量的经验。石远凯教授还主持和参与了170多项抗肿瘤新药的临床试验研究等出色工作。

 

首创平台 助推肿瘤靶向新药研发

作为全球顶尖的肿瘤治疗专家,石远凯教授一直与时俱进,开拓肿瘤治疗新方法。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石远凯教授带领的团队率先在我国开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实体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填补了我国这一领域的空白。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的兴起,石远凯教授参与研发了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埃克替尼和首个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西达本胺等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新药的临床研究,并参与建立了我国首个抗肿瘤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以推动我国抗肿瘤创新药物的临床研发



埃克替尼分子结构(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石远凯教授认为,分子靶向药物在未来会成为一类非常重要的抗肿瘤药物。不同于传统的细胞毒类化疗药物,靶向药物主要针对的是特定靶点,因此可专一性地控制那些具有该靶点的肿瘤细胞,从而显著提高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


2016年初,由石远凯教授参与研发的埃克替尼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埃克替尼的出现,结束了我国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标志着我国抗癌药的研究已处在世界领先水平。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院士曾称赞这一成果为“民生领域的‘两弹一星’”


石远凯教授团队为埃克替尼一线治疗肺癌进行了全球瞩目的临床试验工作,使其成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标准用药,这是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的杰出成果。


石远凯教授及其团队创建了抗肿瘤新药临床药代和药效分析技术平台、分子靶点检测技术平台以及支撑上述平台关键技术的生物样本库,在这些技术平台的支持下,通过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专家们的临床试验研究工作,使134个抗肿瘤新药新药/新适应症获得我国政府批准上市,94个药物纳入2009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为我国肿瘤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医疗福利,显著地促进了我国肿瘤内科的学科发展和治疗水平的提高。

 

知难而进 勤奋攻关 创新疗法

从业32年,石远凯教授始终在肿瘤临床和基础研究上默默耕耘。他之所以多次取得显著的成绩,正是凭着知难而进的精神。 



石远凯教授在颁奖典礼现场发表演讲


1979年,石远凯教授走入了医学殿堂。在当时,外科治疗、放射治疗和内科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三大主要研究领域,其中内科肿瘤学的发展历史比外科肿瘤学和放射肿瘤学都要短,是相对比较不太成熟的学科。


石远凯教授在攻读博士学位时,毅然选择了肿瘤内科的医学生涯,师从我国内科肿瘤学奠基人孙燕院士。孙燕院士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作为他的研究方向,并于1989年送他到日本大阪大学,跟随世界著名临床肿瘤学家田口铁男教授从事相关研究。此后,他又赴美学习。回国后,在孙燕院士等前辈们的长期指导和关怀下,石远凯教授经常一个人承担几个人的工作,超出常人的勤奋使他很快熟悉内科肿瘤学领域的许多问题,很快地掌握了学科的最新进展。


九十年代初,石远凯教授的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实体瘤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该领域的研究当时在国外也只是刚刚开始,国内并无现成经验可循。据石远凯教授回忆:刚开始时,由于医院人手紧张、治疗难度和风险大,他和同事两个人轮流全天24小时值班,几乎一刻也不敢离开病人,连续几个月都没进过家门。


在对数百病例进行治疗后,他的团队建立起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实体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操作规范,并在全国推广普及,使这一治疗方法成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被纳入国家医保报销目录,为患者带来了切实的福利。


石远凯教授作为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技术平台的建立”等国家科研课题,在前辈们工作的基础上,和团队的同道们一起不断发展和完善了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科学评价体系,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取得了开拓性的成果,有效的推动了我国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技术平台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进程。


从业32年来,石远凯教授不忘初心,不仅严谨认真地对待患者进行治疗,还给予患者精神层面的关怀和支持。不少患者都在感谢信中称赞“石医生医术精湛、态度和蔼,让我看到了希望”。除此之外,石远凯教授还身兼多个行政和学术职务,即便在节假日也常常在医院处理各项事务,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热爱的肿瘤防控事业中。


石远凯教授在接受《瞭望》周刊采访时曾说过:“我当医生就是要做好三件事:看病人、做科研、带学生。”如今,石远凯教授已经成为我国肿瘤内科年轻一代的学科带头人,正和同道们一起传承并不断发展着孙燕院士等前辈们开创的我国肿瘤内科事业,同时他桃李满天下,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已成为我国肿瘤内科的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


参考资料:

[1] 石远凯:攻关肿瘤内科的人生轨迹

[2] 哈尔滨医科大学

[3] 石远凯教授:中国原创新药走向世界——从临床研究看发展机遇

[4] 2014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项目简介

[5] 石远凯:靠勤奋“苦”出来的大牌专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