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越千年的微笑-麦积山121特窟造像

 南山禅 2021-07-07

在麦积山石窟的北魏晚期造像,不断呈现出活泼的形式和生动的表现。各窟内多流行三佛的主题,并配置以菩萨、弟子、比丘、比丘尼和力士或天王等造像。其中第121窟是很有代表性的洞窟。

121窟位于西崖上层的西端,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改制后。洞窟形制为覆斗藻井平面方形窟。高2.55、宽2.36、深2.15米,窟内正壁和左、右壁各开一龛,龛内各塑一佛,为三世佛组合。现左右两壁龛内被改塑为菩萨像,原作衣裾仍保留,正壁佛像也被宋代重修。正壁龛内两侧上部还有影塑佛弟子各一排五身,合为十大弟子之数,各高约0.30米。

此窟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正壁龛外两侧的两组立像,左右两壁的胁侍菩萨与正壁龛外两侧的比丘、比丘尼两两贴近。这就是被人们广为赞誉的麦积山著名的"窃窃私语"组像。为麦积山世俗化造像的经典之作。这两组人物造型,其上身微微前倾而且肘、肩和头部完全靠拢在一起。相互依偎,耳鬓厮磨,窃窃私语,他们仿佛在佛陀说法的循循诱导之下互相发出会心的微笑,而菩萨与比丘组合,又仿佛是人间的一对少男少女在脉脉含情、窃窃私语互吐心曲。这种种只有在世俗人生中才可以见到的情景,却出现在麦积山石窟的佛教造像群中,完全冲破了佛教禁欲主义的表现范式,突出了世俗人情的趣味。这两组人物的脸部表情,丝毫没有传统佛教造像仪轨中庄严、威慑的宗教氛围,有的只是对世俗生活中自然情景的捕捉,形态生动、亲切,使我们既感到佛国的庄严肃穆,又深深被现实生活的多姿多彩所感染。虽然经历了一千多年历史的变迁和洗礼,站在这些艺术品前,我们似乎仍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生活脉博,听到那个时代世俗人生的话语,甚至觉得我们仍能与他们进行某种思想、文化、艺术、心灵的交流。这种浓烈的中国化、民族化、人格化、世俗化特征,是麦积山石窟具有跨越历史的艺术魅力之所在。凡看到这组像的无不为它那匠心独到的构思,巧妙的组合,充满生活气息又极富人情味的造型艺术所赞叹,引起遐想。

在此窟前壁门两侧各塑一力士像,头为宋代重塑。左力士袒上身,下着裙,披巾于腹部穿圆、交叉,左手持金刚杆而立,右手提风带,右力士着宽袖上衣,下着长裙,垂手而立,身穿护身铠甲,刚健雄武,具有一种威严震慑的气魄。


螺髻梵王与菩萨像

两身塑像头部紧贴,螺髻像螺髻高耸。低首下视,眉目细长,身穿宽博大衣,双手合十。菩萨像头微侧,发髻前倾,高领内衣,帔帛交叉,长裙覆脚。两身塑像面形圆润,面带微笑,五官清秀俊美。

弟子与菩萨像

弟子与菩萨像均高1.22米,弟子头微向右倾,穿双领下垂衣,裙裾覆脚,双手合十于胸前。菩萨扇形髻,阴刻发纹齐整。帔帛覆肩起翘,长裙覆脚,足穿云头覆,右手略抬起,左手屈于腹部。两身塑像面庞清秀俊美。躯体修长,衣饰宽博,衣纹流畅,神情和悦,似在低首交谈,安静中带有动感。




以上内容由楠山居主侯楠山收集整理,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