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总体把握文艺性说明文的写法 2(感受晋祠的“美”,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文艺性说明文的写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ppt 课时安排 两课时 预习要求 1. 朗读课文,圈出生字,画出词语,标注段的序号。 2. 在文中画出欣赏的语句并加以旁批。( 如拟人、比喻、排比) 一、导入新课 1、山西简称“晋”,因为山西境内有晋水,周武王的儿子叔虞被封到这里做诸侯,他用聪明才智带领人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使人民过上了安定富裕的日子。他死之后,人们在晋水的上游修建了一座祠庙供奉、纪念他,这就是晋祠。山西晋祠我们没有去过,但老师知道人们称它为山西的“小江南”,那么它美在何处,我们跟坐着梁衡一起去游览一番。 2、过渡: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 二、检查预习 1、学生读读课文 2、提问:体裁(文艺性说明文)、本文说明对象(晋祠) 3、过渡:同学们预习很充分,下面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全文的结构。 三、梳理结构、整体把握 1、谁能找出总领全文的中心句,中心句写了几个方面的美, 2、谁来说说照应的段落分别是哪些,(2-4写自然风景)(5写人文景观) 3、那么自然风景的美介绍了哪些, 山、树、水
1/3页
4、人文景观的美又介绍了哪些,园中小品,题咏 (“小品”就是小巧玲珑的小建筑)。 那么从结构上看第1节与2-5节是什么关系,(总—分) 5、过渡:悠久的人文历史与优美的自然风景共同构成了晋祠的美。罗丹说过“世界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下面让我们随着梁衡先去领略晋祠的自然风景美吧。 四、精读2-4感受美 、速读,标记山,树,水的特点。 1 2、学生齐读第2节,问:?山的特点抓住了哪两个词语来写,(巍巍:高大;长长:连绵不断)?登山的感觉作者如何形容,(心旷神怡)?齐读诗句体会“心旷神怡” 3、指名读第3节,交流树的特点, (古老苍劲、造型奇特) 请学生辨别图片,分别是什么特点, 4、山美、树美、水也美,指名朗读第4节, 5、根据画面再看书说说水的特点。 A、找出突出水“多”地点的词语:这里、那里、桥下、亭中、路边、石间、林(( 中 B、找出突出水“清”的形容词:碧波、清澈、难老(说明泉水是活的、新的、清的) “游鱼碎石,历历可见” 写什么 ,是从正面还是侧面来写的, C、找出描写水“静”的拟声词:叮叮咚咚,它有响声怎么是静的呢, (以动衬静) D、找出突出水“柔”的一个动词:(飘) 找出突出水“柔”的一个比喻:(“晋祠流水如碧玉”,写水的柔美) 6、小结写法:(2-4节)
2/3页
A、作者在介绍山、树、水时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B、晋祠的山、树、水给了我们美的感受,它又是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把要说明的事物说得如此生动、形象、具体的呢,(描写) 师: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具体的语言来写事物,它可以是优美的字、词、成语,或者是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就是说明与描写相结合。 B、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文中用了什么修辞, 五、结语 晋祠的自然风景美呀,但梁衡认为晋祠的最美是什么,(人文历史) 下节课我们继续跟随梁衡看看晋祠的历史文物美吧~
2014-4-8
3/3页全文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