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都王:我才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男同学

 木头1018 2016-12-13

大云山

江都王汉墓已经于2009年底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进行考古勘探与发掘,那么考古工作者到底发现了什么?发掘出土的文物为我们揭示了怎样的汉代生活?


在此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些江都王的人生履历。


↘↘↘




前元三年


      汝南王刘非陛下请允许我派兵协助平叛!!!


从汝南王到江都王



刘非(公元前168年―公元前128年),公元前155年立为汝南王。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前元3年,西汉王朝内部发生叛乱,以吴王刘濞、楚王刘戊等为首的7个诸侯王发动了著名的“七国之乱”。


当时的江都王刘非十五岁,请求平叛。汉景帝赐他将军印,叛乱三个月即平息。刘非因平叛有功,由汝南王徙封为江都王,都城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承袭原吴国封地三郡五十三城。


《汉书》以仅仅一百来字,就把刘非当了27年大国诸侯王的生平简简单单交代过去了,而他的生活可要丰富得多,下面我们依循考古队员的发掘成果和考古研究,探秘江都王的汉代生活~


走近江都王的地下大观园


▲大云山汉墓航拍图


大云山江都王陵园内共发现主墓三座、陪葬墓十一座、车马陪葬坑两座、兵器陪葬坑两座。其中,主墓均分布于陵园南部,陪葬墓均分布于陵园北部,车马陪葬坑位于陵园南部,兵器陪葬坑分布于陵园北侧,紧靠陵墙。整体布局排列有序,严谨规整。


▲一号墓与二号墓航拍图


江都王所葬的1号墓墓室结构为黄肠题凑,包括外回廊、题凑、前室、中回廊、内回廊、内椁、外棺、内棺等部分。回廊分为上下两层,回廊下层随葬品按功能分区放置, 南回廊下层西部为洗浴用品区,西回廊下层中部和南部为乐器区,北回廊下层为车马明器区,东回廊下层北部为钱库区、中南部为庖厨区(中部放置炊具,南部用陶器、铜器、漆器放置各类食物)。


英雄怎能不习武?


▲弩机 南京博物院藏


▲暗花纹铜戈 南京博物院藏



▲车马陪葬坑


江都王刘非自小习武, 所以他的陵寝中特别设置兵器坑和战车坑,有强烈的军事色彩。陵墓中随葬的兵器更是数量极多,品种齐全,刀枪剑戟无所不包。


史书记载他身体强壮戟是重量级的武器。特别要说到的是暗花纹的矛,暗花这种武器表面的装饰流行于春秋战国的吴越地区,到汉代已经非常少见。


甲和胄是随身的防护用具,用铁片穿缀而成,其上髹漆以增强防护功效。车可以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两千多年前马车的风采。马身上的装饰饰件,用银制作,并镶嵌五光十色的宝石,华丽之极。

汉代最美味CP:火锅+美酒


江都王封地为鱼米之乡,物产丰富,贵为诸侯王的江都王陵随葬品中不但出土了大量与饮食生活直接相关的金银器、铜器、漆器、陶器等各类材质的饮食餐具,也出土了水果、谷物、禽类、海贝、酱豉等食物残存,为我们呈现汉代诸侯贵族们宴飨时的盛况。




染炉,是当时的类似分食制火锅类用器,炉下加热。杯中盛以酱料,加热蘸食,两两相对,极富情调。


濡鼎,几乎与现代中国人使用的分格类火锅无异,将鼎中分成五格,每个格内烹制不同的食材,充分达到烹饪的最高境界。


▲裂瓣纹银盘 南京博物馆藏


器物中有两套银制的盒和盆,系从中亚细亚的波斯舶来,裂瓣花纹的装饰风格让人感受到浓重的异域风情。即便是明器,专门用于随葬的用品,虽然大小尺寸只有实用器物的五分之一,但在制作工艺上跟实用器物并无差别。


▲铜鋞 南京博物院藏


▲嵌宝石银扣漆耳杯 南京博物院藏



▲错金银嵌宝石鸟柄首汲酒器 南京博物院藏


饮酒是以江都王为代表的汉代人的一大喜好,装盛、取用、饮具等酒具都极为精致。鋞(xíng),酒器,用于装载外出使用,其高度达120厘米,可盛15000毫升液体,配有龙纹的提梁,既方便又实用


饮酒用的杯子都是玉或者漆质的,漆器的杯子上绘有精美的花纹并且镶嵌着宝石。汲酒器,不仅制造工艺精湛,使用鎏金工艺,最难得的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就知道使用真空虹吸的原理来取用液体,可谓当时科学技术的发达反映。

在汉代,请假去洗澡可是正经事


▲沐盆 南京博物院藏


▲石搓 南京博物院 藏


再来看看汉代人的卫生习惯,他们非常重视仪表,不论男女,都有沐浴化妆的习惯。汉代甚至有专门沐浴的假期。


银沐盘器体硕大、牢固,与匜配套使用,铭文记载明确为江都王刘非生前所使用。名为搓石的清洁用具,虽不显眼,但是它却是中国人至今仍在使用的清洁身体用具,且分由粗到细四次使用,充分展现了汉人早已把沐浴上升到文化的高度。


江都王陵中出土的化妆用品种类极多,专门用一种奁盒盛放化妆用品,化妆器具甚至达到十几种之多。

在江都王的音乐厅听古典音乐



▲编钟  南京博物院藏


▲编磬 南京博物院藏


汉代人在音乐方面的享乐,具有代表性的是编钟和编磬,是标准的“金声玉振”。此套编钟由14件钮钟和5件甬钟悬于架上而成,它与编磬一起组成古代乐队的重要部分,可以演奏悠扬美妙的乐章。


▲编磬底座(不连杆) 南京博物院藏



▲经研究复制的编磬


不仅如此,编钟和编磬都有专门的架子,用神兽作为支撑架子的底座,上部装饰有双龙穿璧的纹样。璧用银制作,錾刻极为精细的云气鸟兽纹。


青铜的构件上鎏金错银,华丽至极,达到演奏与艺术的完美统一。更为惊人的是,编磬的制作材料既不是石头,也不是玉,而是以中国古代传统的玻璃(又称琉璃)浇铸而成,是中国古代使用复合材料制作乐器的典范,使用玻璃制作的编磬不仅外观如美玉,且音质清新空灵。经过研究复制的编磬,可以演奏出贝多芬的《欢乐颂》。


▲说唱俑  南京博物院藏


有音乐自然少不了舞蹈和伎乐,说唱俑铜镇,虽是用于镇压座位四角的用具,却栩栩如生地反映了汉代的伎乐形式。

缱绻情思,请带钩替我说


▲“长毋相忘”铭合符银带钩 南京博物院


▲金带钩 南京博物院


汉代诸侯王盛行一夫多妻的制度,动辄嫔妃数十人,而他们之间的感情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


出土于江都王陵园12号墓内的银制带钩,属于一名姓“淳于”的女子,她有一个婴儿的名字,犹如今人称呼心爱的人“baby”,她仅仅是王的第三等级的妃子。这是一件从中间可以拆成两半的小饰品,在剖面上分阴阳铸刻着“长毋相忘”,寓意着忠贞不渝的爱情。金带钩出土在9号墓中,也是符式的,用黄金制作,说明其地位要高。


永生之梦还是要做的,万一实现了呢?



▲金缕玉衣 



▲玉 棺


最后我们来看看汉代人对死后生活的重视。他们相信,用自然之精的玉石制作成衣服穿在身上,可以实现永生之梦。


金缕玉衣出土于2号王后墓中,用数千块玉片打磨成适合人体的式样,将它们用金丝连接起来,做工十分精细,耗费玉片、金丝巨多,反映出玉器工匠杰出的技艺。


玉棺更是华丽异常,在整个棺的内壁全部镶贴有圆形玉璧、三角形、菱形及不规则形玉片组成的象征吉祥的柿蒂纹图案,玉片之间的缝隙用金、银片间隔贴饰。玉棺的外部髹漆,用朱红色彩绘云气、神兽、羽人等图案,雍容华贵,是中国古代丧葬礼仪中登峰造极的作品。


看完这些文物,大家可以想象出江都王在汉代的生活了吗?欢迎大家去南京博物院探索更多关于汉代生活的秘密~

展览名称: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中国汉代文明的故事

展览时间:2016.8.10-2017.1.9

展览地点:特展馆3F11展厅

票  价:30元


(文章转自南京博物院微信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