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蜂巢001号初代机”,这里没有黑板和教室,一切都在互联网上进行。也没有老师和学生,我们和孩子的地位是平等的,老师是“舰长”,孩子们是“舰员”,舰长和舰员要在每周同一时间准时登舰一起进行“网络素养大作战”。这里发生了很多有趣的小朋友的故事,我们会把每一次的故事都记录下来在这里说给你听。 那就,准备登舰吧~ 这次的主题来自于一个10岁女孩的妈妈的提问——创造力到底有啥用?怎么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因为创造力常常与艺术、手工联系在一起,所以很多人认为学习画画和搭积木就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但画画和积木只是让孩子学习了绘画技巧和组建能力。创造力包涵了想象力、思维发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产生设计想法,能够突破惯有的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是创造力。
所以,这一周我们会与舰员们一起探讨激发创造力的基础方法,让他们: 1.知道创造力是什么 2.用逆向思考的方式来找到激发创造力的方法 3.能把具有创造力的想法转化为行动,一起为成都雾霾做点什么 感受创造力:孩子真的没有创造力吗? 一个不完整的圆弧,也是最最简单和基础的图案,蕴藏着多少种可能性呢?
这些是舰员们扩展出来的一整幅充满想象力的画面!平时孩子没有表现出来的创造力
楚瑜的超能力挑战 小小的超能力挑战 康硕的超能力挑战 平时我们总担心孩子缺乏创造力,也许只是他们的创造力被锁住了,没有机会闪光呢~ 2 定义问题:创造力是什么? 在讨论一个问题前,需要先定义问题是什么,再通过生活中不同的案例增添认知问题的多元性,不断地引导孩子思考不同案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想法就会更加饱满~
这一次我们用了“下定义”和“分类法”超能力:让舰员思考有创造力和没有创造力的人有什么区别:
一开始,大家更多地认为创造力是需要“新”和“与众不同”。 也有舰员说,有创造力的人是因为善于发现,能从平凡的事情里找到不平凡的东西。
然后我们在网上找到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让舰员玩一个创造力评分的游戏,通过游戏挖掘更多创造力的类型。 第一个案例是一个泰国少年把自己低成本玩cosplay的照片发在了网上: 舰员们呼声一片,基本上都给这位少年打了8~10分的高分。
我们问,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个少年有创造力呢?
也舰员给了低分,说:这二次元的东西,看不懂……所以第2个案例一点也不二次元,是一个因为烤红薯而发明了烤鸡蛋并对烤炉进行了改造的老奶奶!
这个老奶奶的创造力有几分呢?
用具体的案例来进行区别,舰员们能更好地知道什么是创造力。比如,创造力也许是用新的东西做新的事情,也可能是新的东西做旧的事情,比如这个老奶奶;用旧的东西做新的事情,比如这个泰国少年。舰员们的想法也都不一样,但这里没有标准答案,重要的是他们能够了解自己的想法,以及接纳别人的想法。 3 创造力爆发:怎样玩坏一样东西? 在理解创造力以后,需要的是用创造力行动起来,“逆向思维”和“尝试冲击波”来打破一些日常物品的用途,变身鬼才发明家。 比如轮胎不能用来让车运转,校服也不能用来穿的话,可以用来干啥呢?
![]() 大家的想法实在是太多,轮子可以拿来做呼啦圈,校服可以裁剪开做发绳!参与这次作战测试的大人们看到舰员想出这么多电子,只能感慨:小孩的创造力真的比大人好太多了,早上我们几个大人只想出5/6种用途! 在我们尝试如何把一件事情玩坏的时候,我们默默就产生了创造力,因为这也是一个观察案例-动手尝试-反思调整的循环。舰员楚瑜的动手能力在这次作战中充分体现出来,他想到车轮可以用来做飞盘,就马上找来原型拍照分享给了大家。 ![]() 回到实际问题,我希望舰员能把创造力迁移到生活中,把一件事做得更好。最近,成都的孩子们被雾霾弄得够呛,于是在路上出现了这样的“呼吁”,为他们提供新创意,让这个”呼吁“更有力量呢。 ![]() 这是舰员分别从内容和形式上出的新点子,可以自由搭配出很多好的方案,比如在做成防毒面罩的样子,在上面写上呼吁的话: ![]() 舰员楚瑜说做就做,在直播中就用口罩做出了原型! ![]() ![]() 第一次参加大作战的辰辰和妈妈一起在直播后迅速做出了“呼吁雾霾”新方案的投票,妈妈说,这也是自己也借此学会了做投票!
4 DIY达人:改造一件让家人不便的日常物品 在作战中,我们看到了舰员们层出不穷的创意,只要我们再平时生活中不断引导、鼓励去发掘和培养,每个孩子都可以找到并形成属于自己的那份创造力! 所以,这次的读本大作战就是让舰员回到生活中,借用“DIY达人”超能力卡,给老爸/老妈/爷爷/奶奶常用但是又不太便利的东西做一些设计,让它变得更好用! 比如,蜂窝把外卖纸盒做成了储物小抽屉~
从定义问题、分析原因到解决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轮轮地大作战,让孩子将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变成肌肉记忆,最终成为行动者。加入这个战队吧!让你的孩子也成为独立自主的问题解决者。 ▼ ▼ ▼ 下个月“哲学思辨”主题预告 孩子突然问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该怎么破? 一个9岁孩子的爸爸是这么说的:“大约两年前,我儿子有一个阶段反复问及活着的意义的问题,并表示活着没什么意义。我的感受是,他的思考进入另一个阶段了,于我而言就是一个挑战,我需要学习怎样跟他交流。” 很多家长认为哲学问题对孩子没什么用,但当孩子思考人生意义时,自己却一下子不知怎样回答,尴尬地错失了教育机会。 哲学问题不需要标准答案,家长不需要费尽心思回答孩子,但是需要让孩子体验哲学思辨的过程,学会审慎地看待生活。下个月,蜂窝的网络素养直播课程就将和你的孩子一起学习“哲学思辨”,快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吧! 封面图作者:Gabriel Silveira 来源:Behance 版权协议: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 (CC BY-NC-ND 4.0) 如何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网络素养大作战视频 2016.12.10
|
|
来自: 长沙7喜 > 《兴趣培养与智力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