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段“禽兽史”

 好了明理 2016-12-13

“兽”这个字,本义是禽兽的总称。《说文解字》又称:兽,守备者。另赋予它“守护”的含义。纵观兽在传统文化中的演变,它的很多形象,其实都是由“守护”延展开的。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兽”这个形象占据着重要地位。笼统来说,人类的发展中,大致分为“人不如兽”、“以兽拔份”、“人战胜兽”几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从崇拜自然与动物(人不如兽),到后来野性渐去,转而造人为神(人战胜兽)。于是我们的历史,也由神(禽)话(兽)的历史,进入圣(造)贤(神)的历史。

人的兽化:半人半兽,人不如兽

从盘古的“龙首蛇身”,到伏羲女娲的“人首蛇身”,从蚩尤的“牛首人身”到大禹“化熊治水”等等,人类的始祖在典籍中就被塑造为人与动物的拼贴,用在人的身体中加入动物化的某种特征,来表现半人半神的特质。

这一时期,人具有兽的特点。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段“禽兽史”

伏羲女娲唐代“伏羲女娲交尾图” 乌鲁木齐博物馆藏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段“禽兽史”

汉画石像上的“嫦娥奔月”,嫦娥上半身为人形,下半身是卷曲的长尾。作品现存于河南南阳汉画馆。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段“禽兽史”

蚩尤 古代鎏金玉雕:蚩尤,口衔毒蛇,牛首人身。图中作品年代不详,现为私人藏家收藏。(图片来源网络)

兽的神化:人敬畏兽,以兽拔份

兽的神性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造出形象,赋予它功能。这一过程,大致有拼贴造兽、写意夸张两种方式。

拼贴造兽,是人凭借想像,将现实中的兽重新组合拼贴,使其成为一种全新的神兽。

写意夸张,是人对现实中的兽或已被创造出的神兽,加以艺术化的夸张处理,使其更具装饰感。

既是凭想像玩的拼贴造型,那心魔就造出了凶兽,善念就是瑞兽。

凶兽——

在农耕文化正式形成之前,当时的人以生殖崇拜和渔牧狩猎为主,对自然有强烈的敬畏感,因此初民信仰里的诸神,都没有世俗意义上的“慈悲”。人造出的神兽多是具有力量、外表狰狞的凶兽,象征着武力与惩罚,它们的身份,更接近于自然界的“巫”。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段“禽兽史”

凶兽中最具代表性的,即传说中的上古四大凶兽:形如巨犬的“混沌”、人头羊身并且腋下长眼睛的“饕餮”、生有翅膀的大虎“穷奇”以及人头虎腿长有野猪獠牙的“梼杌”(táowù)。本图为混沌。

瑞兽——

进入农耕文明后,人们开始祈求四时安康,兽的凶恶一面被弱化,开始强调神兽对人的守护,以往的凶兽改邪归正,开始由惩罚人类变成为人类服务,瑞兽则将它们避邪祈福的功能进一步发扬光大。同时这些神兽的功能开始按节气、方位、星宿、建筑等进行了细分,如“飞廉”是风神,“饕餮”守护财产,“四灵”对应四大方位,“狮子”、“天禄”等瑞兽为家宅辟邪等,多用于宗教、祭祀、礼制等建筑、器皿中。其中有些神兽,更从兽的形态,加入了人的身体特征。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段“禽兽史”

良渚神徽距今5300-4500年左右的良渚时期,已经揭开了中国礼制社会的序幕,这个时期的神徽,据称从构图到寓意,都是后来饕餮兽面纹的源起。这件神徽现藏于浙江余杭良渚博物院。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段“禽兽史”

春秋时期的楚国青铜神兽,龙首、虎身、龟足,造型诡异,充满野性与神秘气息。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段“禽兽史”

人面盉公元前12世纪-前11世纪之间的人面盉,用于仪式上的盛酒器。现存于华盛顿史密森博物院。


此时的神兽们开始变得慈悲,文明发展到了一定温饱的阶段,有了秩序与伦理,弱化了原始生命对抗残暴与毁灭的野性与创造性。

把兽写意夸张,则是随着奴隶制、封建制的出现,统制者开始借兽这一形象的应用,来强调权利与礼制。这时期的神兽,凶恶的一面几乎消失,也基本没有全新创造的,多是沿用已有的神兽,或是根据现实中的兽加以艺术化的夸张处理,如门前的狮子、汉画石像中兽戏、狩猎类题材中出现的动物等。兽的形象,更多用于装饰和对礼制的表现,至明代更正式成为官员品阶的代言,比如这些文穿禽武穿兽的“衣冠禽兽”——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段“禽兽史”

明代官服

造人为神:人战胜兽

随着文字与图形这些记述方式的普及,部落或国家的首领在形象上弱化了半神性,发力点开始转向身世的神性。比如禹的儿子启,他的父亲就是嵩山那块巨大的启母石,他借着这神性的号召,开创了夏朝。

接替夏的,是商,它的开创者契,也有一个离奇的身世:一个叫简狄的女人,吞服“玄鸟”下的蛋后,怀孕生下一个儿子叫契,成为商之始祖。《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就是明确地把这个传说用文字记载下来。直至君权神授这一思想的兴起,人不再有神的外形特征,彻底转向对血统的纯正追求。

除了天子被神化之外,造人为神的兴起,也逐渐取代造兽为神,如纪信、赵公明、关羽、孔子等,均被赋予神性或神圣化的特征,进入庙堂,接受后人的供奉。神兽的功能从此弱化,变为纯装饰性的传统形象。兽在文本中的呈现,也从《山海经》、《穆天子传》等传奇式描述,向更具科考性的《海错图》等图文专著演变。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段“禽兽史”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段“禽兽史”

《海错图》,是中国首部关于海洋生物的图文专著,由明末清初的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所作,后由太监苏培盛带入故宫,留存至今。

《海错图》中的生物,虽不乏作者的主观猜想,但绝大多数是现实生物的科学描绘,已没有了神话的成份。

隐藏在混沌、灵怪中的神话,是人类更早的历史,也是人类的想像力与赤子之心。最后经过时间的检验留下来的传说与传统,似乎大多是符合了人类如下需求:人类借着神悦了自己、歌颂了自己,从而醒悟了、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