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被杀堪称千古奇冤,死后身上只剩骨头,连仅剩的头都被人偷走

 滹南行东一庄翁 2016-12-14

中华千年历史,从来不缺乏名臣大将,始终都是人才辈出。甚至可以说,只要当年人杰全部能够得偿所愿,大展宏图,中华民族定当不是今天的模样。我们一定会更加强大,也一定会更加进步。但是也正是因为种种际遇,成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那些无法得偿所愿的仁人志士,或者挂冠而去,给后人留下了风骨,或者悲愤愁苦,给后人留下了悲天悯人的感慨!又或者他们被冤杀,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哀叹和遗憾!

袁崇焕就是这些没能发挥出自己人生价值的人杰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大家认识一下这位旷代名将,可以以一人之力力挽狂澜于既倒的大英雄悲凉的结局。对于袁崇焕,大家可能并不了解。这是为什么呢?理由又喝多,明朝末年,民不聊生。百姓已经怨声载道,对于这样一个忠于明朝昏君的臣子,后人实在没有过多的关注。而且清朝也实在太让人失望,连带着被它取而代之的明朝也被人所诟病。大多数人还是习惯于在汉唐的历史之中去追寻中华的巅峰荣耀!

人性本来如此,对于值得夸耀的东西就恨不得把它全部挖掘出来,而那些让人抑郁的过往则少人问津。袁崇焕不如汉唐的名臣出名也就是这个原因了吧。

袁崇焕是个广东人,他本人还是一个书生。稍微对中国历史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书生一般是很难精通兵事的,而且大多数书生都是些根本不懂带兵打仗反而会拖后腿甚至是坏事的主儿。但是其实书生领兵固然坏事的情况居多,但是一旦出了彩,他们也绝对是世上最杰出的将领!很幸运,大明王朝三百年的历史,这样的人杰不止一位。

曾经的王守仁就是一个儒将,他本人的学说成为当时的显学,而他自己亲自指挥的几次战争更是让人击节赞叹!然而,很不幸,袁崇焕这样的儒家却没有能够人尽其才,他的结局远比王守仁悲凉一万倍。

袁崇焕其实并不是一个很激进的热血青年,甚至于他所做的第一任本职官都和兵事无关。只是后来累任升迁才开始接触战争相关的事宜。众所周知,明朝后期,全国各地都是烽烟四起。其中后金更是让朝野上下忧心如焚。袁崇焕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临危受命开始主持军事的。

公元1622年开始,袁崇焕开始担任兵部的职司到1626年,一代枭雄努尔哈赤被袁崇焕的守军炸死。仅仅用了四年的时间,袁崇焕就为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样的功绩实在是罕见的。明朝也因此大大的封赏了袁崇焕,让他成为了封疆大吏。

但是明末朝廷实在太过昏庸,所以很快袁崇焕就因为没有办法向宦官集团低头而被弃用。就在袁崇焕以为自己的一腔热血报国无门的时候,事情发生了转机。年轻的皇帝崇祯登记以后,看到国家山河破碎,到处哀鸿遍野,痛心疾首决定好好地收拾祖宗留下的山河。很快袁崇焕这样的能臣重新被任用。当然这一次,他的职责依旧是对抗后金。袁崇焕再一次到了辽东,他将在这里再一次为国家呕心沥血。

崇祯是个一腔热血的年轻人,他有着让江山变好的强烈愿望。但是他这样的皇帝毕竟还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为了让袁崇焕能够安心为国家效命,他给了袁崇焕一个很高的职位——兵部尚书!而且还总览着京城以北的军事。

然而恰恰是这个官职给袁崇焕带来了生命危险。因为袁崇焕一人身系天子安危,所以他绝对不能有任何的差错。但是我们知道,但凡是人就一定会出错。何况袁崇焕的对手也不是什么愚蠢笨拙的人,相反的,他们还是一群精明狡猾之徒。所以,袁崇焕一不小心就踩进了皇太极的陷阱之中。

当时明朝的军队都有着固定的防区,袁崇焕镇守的大营也不例外。在漫长的岁月之中,正是他所负责的营区如同一道长城一般阻拦住了后金南下入关的道路。后金对于袁崇焕的仇恨早都已经到达了极点,但是因为袁崇焕本人的能力实在是太过杰出,后金一时之间根本就没有办法突破这道防线。眼看着大明朝有了死灰复燃的趋势,后金的一干人等坐不住了。他们明白必须要做些什么事情来挽救了!

幸好皇位之上坐着的君王还是一个年轻人,他还没有老道的政治经验。况且这个年轻人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多疑!这个缺点其实在很多时候并不能称之为缺点,因为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多疑意味着他会更加的谨慎,处事也会更加的滴水不漏。然而对于君王,他的多疑很可能就会造成一系列不可挽回的错误。这一次,后金就是盯准了崇祯多疑的性格下手了!

当时皇太极明白根本没有办法直面打赢袁崇焕,于是决定悄悄地绕过袁崇焕的防区,直扑北京城!然而他们的计划虽然看似很周密却还是被袁崇焕识破,在他们没有到达城下的时候便被袁崇焕重新逼回了辽东。谁都没有料到,皇太极真正的手段并不是这一次的军事行动。他所仰仗的分明是一条百试不爽的反间计!

根据史书的记载,崇祯皇帝听信了后金派去的间谍的谗言,误以为袁崇焕是个图谋不轨的贼人。当时崇祯皇帝派去的宦官自以为他们听到了袁崇焕和后金勾结的秘密(也有可能是这些宦官已经被后金买通),于是他们忙不迭的告诉了大明天子。谁也没有料到一向明断睿智的崇祯皇帝竟然没有识破这么简单而且漏洞百出的反间计!

他对宦官的话深信不疑,很快就把袁崇焕逮捕了,袁崇焕从护国柱石眨眼之间就变成了卖国求荣的内奸!这一下墙倒众人推,原本对于如日中天的袁崇焕非常嫉妒的小人们纷纷落井下石,八个月之后被蒙在鼓里的崇祯皇帝下令凌迟处死袁崇焕!大明王朝从此失去了半边天!后代的很多学者都认为,这一次大明朝的冤案完全不逊色于当年岳飞在风波亭所蒙受的不白之冤。

据说,袁崇焕被凌迟处死以后,百姓们非但没有痛心疾首,反而是百分百的认定了袁崇焕是个乱臣贼子!纷纷奔走相告,甚至还要吃袁崇焕的血肉,最后袁崇焕的尸体只剩下一副骨头,甚至连头颅都被人偷走。那么难道袁崇焕的死真的就这么简单吗?其中是不是有些其他的原因呢?

其实这个问题主要还是出在了皇帝本人的身上。众所周知,崇祯皇帝是一个雄心万丈的年轻君主,他和他的几个先祖都不一样,他有着一颗拳拳之心,立志要恢复祖宗的江山。但是他还太过年轻,虽然有着热血,能够舍得重用大臣,却还是有一些非常明显的缺点。多疑的毛病我们已经说过了,除了多疑他还有一个刚愎自用的缺点。

崇祯作为天子,即位之初正直政治昏聩的时代,正是在他的主持下,宦官集团被肃清,原本很多祸国殃民的大奸贼一时之间都无处遁形。百姓们对于朱家重新树立起了信心。这样的功绩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也的确是值得自豪的,因此崇祯有些飘飘然了。他开始过度的自信,太过相信自己的判断,以至于完全听不进去其他人的劝告。

但是晚明的政治格局已经是非常的困顿,根本不是一时之间就可以治理好的。崇祯又太过急功近利,对于他亲自挑选的臣子,总是寄托了太多的希望,一旦这些大臣稍稍有一些让他失望,崇祯就会暴怒然后失望。轻则处罚,重则处死。这也就造成了崇祯手下的朝廷重臣经常轮换的现象。经过专家统计,崇祯皇帝在皇位上整整坐了十七年,手下丧命的封疆大吏就死了十几个,甚至连内阁这样的重中之重的部分也频繁的换人。

所以袁崇焕一开始的确是受到了崇祯的重用,而且得到了崇祯的信任。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袁崇焕意识到了边境上的很多问题,他的建议一条条摆到崇祯皇帝案前的时候,皇帝的心中不满越来越多。因为袁崇焕还没有收拾掉后金就已经提出了很多与现行制度相反的建议,谁知道他以后还会做出什么建议来呢?将军的责任就是大好仗便是了,袁崇焕是不是有一些太过关心其他的政策了?

这样的疑问不断地在崇祯心中积攒,而且两人还就开往边关贸易的事情发生了分歧。这更加让崇祯不满。

就在这两位已经产生嫌隙的紧要关头,又传出了袁崇焕和后金首领私下通信的事情。这样崇祯更是又惊又怒,他感觉自己的皇权受到了挑战,而且也认为袁崇焕这是在辜负自己的信任!于是在一条简单的反间计出现的时候,顺势就将袁崇焕投入了监牢之中。后来又因为谣言四起而将袁崇焕杀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