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很多村庄的名字为什么跟村民的姓氏不一样?

 花落谁家360 2016-12-14


许多地方的同学都会有同样的疑惑,那就是,为何张庄的人没一个姓张的?为何辛庄村民都姓李?杨庄村民全姓高?杨家屯村民全姓陈?高家庄村民全姓林?李茂庄村民都姓齐?董家小庄都姓丁?

 

这的确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今天娘子就为大家剖析这里面的原因。


故事一定要追溯到元代了,元末明初,是现如今中国村落和城镇人口形成的一个大时代,我们所居住的以姓氏命名的村庄,名称多半都是这时候定下来的。

 

蒙古帝国及元朝这段时期内,中国和西方国家一样,遭遇了严重的屠戮。明初的时候,又连年灾害,导致山东之地,十室九空。因此才有了后来的洪武大移民以及燕王朱棣即位后的永乐大移民。相信无数同学都听过“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故事,这是真的。因为那时候北方人口迁移时,在洪洞县大槐树附近集合,发往各个荒无人烟的地方。相当一部分人调往山东,本来山东有原先的村落,移民直接占有了原先村落的住宅和田地,那么原村名就继续存在着。譬如洪家沟是宋代就有的村子,但明初移民而来的村民,并不姓洪,而是一个姓李的家族,从明清到现在,这个村子里的人,总是见不到任何一个姓洪的。

 

洪武二年和洪武四年的特大灾害,导致陕西大面积死人。也是山西的人被强制移民过来,填充进了物产比较丰饶的无人区。陕西同官县李家沟已无李姓,赵家塬也没有赵姓。(《泾洛流域自然环境变迁的后果、原因、规律》王元林)

我们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河北石家庄,石家庄是个姓石的村庄,但石家庄里什么姓都有,姓石的远不如姓王的多。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在山东曲阜,山东曲阜的孔氏一门开枝散叶,人口十分庞大,因此在早于元代的时候,孔氏有几支移民到山西,到了明初,就又被发送回了曲阜。

 

移民有自找土地和村落的,到政府备案即可。

祖先见某处土地肥沃,适合种地,就安居下来。有些地方是平地起村落,原本就是一家族的人,扶老携幼前来安营扎寨,那么这个村庄,也就以他们的姓氏命名了。如王家一族三十六人安居在某处,故而这个地方起名为王家庄。辛家一十二人,与刘家二十五人同居某处,起名辛刘村。


辛刘村本来人口也不多,但倘若辛刘村遭遇征兵或其他变故,姓辛的死绝了,姓刘的还剩下几户,那么,后来的人还会很奇怪,为何辛刘村只有姓刘的而没有姓辛的?

当然,后人可能会把这个村叫刘村,也可能继续叫辛刘。

 

除了灾难,或许还有搬迁、绝种等原因。

我们举个例子,如凤城县高家沟,就没有高姓。原因是高姓有个名叫高子奇的家伙,把地卖了以后就搬走了。大上海有个五角场镇,五角场镇有个小杨家浜,全是杨姓。闹太平天国的时候,杨家败落了,就把住宅卖了移民他处,故而杨家浜已无杨姓。


 

实际上,一个村庄有两姓、三姓甚至更多姓,原因也不太一样。

或许是一开始就有两家,如我们前面说的辛刘村。但更多的情况是,某姓为某姓打工,抑或是入赘倒插门。所以,经常见到的情况是,有的村庄两姓共用一个辈分轮序。但同样一代人,原先的主家姓辈分要比仆人姓氏辈分高。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坦洪乡赵村村民原本姓赵,在明代就只有一个赵家。后来这家人收留了三个饥寒交迫的陈姓兄弟,这三人又与村民女儿订婚。生出来的孩子也没改姓,而是继续姓陈。赵家人丁不兴旺,后来竟然只剩下极少人,反倒是陈姓成了主流。所以我们看到,这个赵村,多数人都姓陈,夹杂其他入赘、迁徙而来的姓氏。人家陈家人坚持不改村名,后世传说是为了感念赵氏的恩德,表示不忘本。这真的是一个很久远的故事,听来不胜欷歔。

 

【娘子语录】

每个村落都有每个村落的故事,每个人,也都有每个人的往事。

可惜这世事茫茫,很多事情甚至连自己的族人都不知道了,就不要提其他人会去了解某个小村的往事。和大人物、大城市不一样,战火和灾难,损毁的不只是那些个小人物的躯体和灵魂,就连他们的故事,也一同掩埋了。


不过,我们还是得感谢汉字的存在,让现代人也可以认得千年前的汉字,让本会被百年后就永远忘记的事,如此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那么,你们的村庄和家族、姓氏,又有什么你愿意分享的故事呢?快来给娘子留言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