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西的一个村庄,村民“活着一个姓,死后一个姓”!

 宁静致远2023 2017-02-02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一个人,一个姓,代着自己的家族。同时,就具体的姓氏来说,王姓和杨姓都是中国的大姓。按照人口数量,这两个姓都排名全国前十的范围内。而就江西的一个村庄,这里的村民活着的时候姓“杨”,去世的时候姓“王”,这是怎么回事呢?

江西的一个村庄,村民“活着一个姓,死后一个姓”!

首先,在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县岷山乡中岭村一个叫做杨家大屋的村子里,存在个王氏祖堂。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个村子里的40余户人家没有一家姓王,并且几乎都姓杨。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个王氏祖堂缘何会建在杨家大屋呢?原来,住在杨家大屋的村民们其实并不姓杨,他们真正的姓氏是王。同时,对于这些村民,虽然身份证的姓氏确实为杨,包括生活的地方也是杨家大屋,不过,村民宗谱记录的姓氏和身份证上的不一样,宗谱上他们是姓王,所以祖堂自然叫王氏祖堂。

江西的一个村庄,村民“活着一个姓,死后一个姓”!

其次,对于杨家大屋这个村庄,但凡村里的人去世后,墓碑上落字都是王氏,不会写杨氏,也即生前一个姓,死后一个姓。究其原因,根据明朝翰林学士刘定之写的《浔阳新安王氏宗谱》等资料,明太祖朱元璋皇帝建立明朝后,在进行人口登记造册时,“编户者”因为方言“王杨”发音不分,所以将这些本来是王姓的百姓误听成“杨”姓记入户口册。由此,从明朝到现在近700年的时间中,杨家大屋村民的姓氏一直被误会成王姓。当然,之所以发生这个问题,也是有历史原因的。

江西的一个村庄,村民“活着一个姓,死后一个姓”!

早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前,杨家大屋的村民本住在徽州一带,就古徽州的方言来说,属于吴语音系。同时,吴语中“王”发“杨”音。后来,因为战争等原因,老王家的祖宗从安徽南部地区搬迁到江西九江地区湖口县。由此,因为方音浓重,也即还是将“王”读音发成了“杨”音,所以在明朝时期被错误登记成了“杨”姓。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姓氏代表着家族,被搞错了可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到了明朝中后期,一个进士向朝廷上书,请求复王姓。

江西的一个村庄,村民“活着一个姓,死后一个姓”!

最后,明朝皇帝自然下诏批准了这个要求。不过,由于杨家大屋这一支王氏早在改姓圣旨下来之前就从湖口原居地迁了出来,所以姓氏也就一直被用错到现在。另外,就生前一个姓,死后一个姓的情况,不止江西杨家大屋的村庄存在着,在其他地区也同样存在。比如湖北省的一个村庄,这里的男人们,活着的时候姓万,死后就改姓刘,对此,一个解释是汉朝灭亡后,一个刘姓的大臣被陷害,其家人全部改姓万逃命。但是又相约死后就把姓给改过来,所以形成了这种习俗。

文/情怀历史

微信公众号:情怀历史 ID:qinghuailish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