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药三分毒”真不是你想的那样……

 地上跑的兔子 2016-12-14

小编看大家都好担心“是药三分毒”这个事情……

西药就别说了,大家公认的副作用大,有些还伤肝伤肾,大家都不愿意长久吃。

当然,很多慢性病患者都来吃中药了,但是吃着吃着也开始怀疑了,中药难道没有副作用吗?“是药三分毒”啊!

真实的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芈月传》的真相


还记得去年热播的《芈月传》?

在第16集中芈姝公主远嫁秦国,由于长途跋涉,舟车劳顿,伤了风寒,服了药仍迟迟不好,后被芈月无意中发现原来有人在汤药中放了麻黄,扁鹊的高徒女医挚说:姝公主的麻黄虽能解除姝公主的寒症,但过量必会引起头痛失眠心悸,公主身体本来就虚弱,这麻黄让她昼夜不能安睡,不思饮食,长此以往,只怕公主不是发狂,就是油尽灯枯而死。


看完这个,大家是不是都在想……麻黄这味药是不是有毒啊?中药的确有副作用啊!

再联想到麻黄碱,omg,果然”是药三分毒“,吓得不好不要的~

小编就知道你会这么想,赶紧往下看看事情真相吧~

然而,事情的事情是……


姝公主的寒症,想必是受了风寒之邪,用发汗开表的方法其实不错。但是麻黄是个发汗峻药,很容易伤津液,津液不足,会引起头痛失眠心悸的问题。


所以,不是麻黄有毒,而是因为用的不好,米姝公主本身身体虚弱,津液水平低,再用过量的麻黄,肯定会出现伤津液的严重问题了。


但是如果就凭这个认为是麻黄的问题,那就不对啦~就好比是明明是用枪的人不会用枪,你非说是枪的问题。。。


不光是麻黄冤枉,关于”毒性“的问题还有附子、半夏等。在这里咱们再举附子的例子。


附子有毒能长期吃吗?

很多人还是在不断质疑,附子有大毒啊~能长期吃吗?

很多人“谈附子色变”,是基于附子反应。但是咱们如果弄明白附子是如作用的,就不会纠结在这个地方了。

附子本身有通经脉的作用,如果这时候津液跟不上,很容易造成头晕、身体发麻等不适感。就好比是河渠原先是堵的,但是现在通开了,水就会显得非常少了。咱们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所谓的附子反应,只是气脉通的过程中,津液相对不足的表现。

而附子的作用是恢复功能,振奋机能的沉衰,当然可以长期吃,只要用的好,就可以一直吃,而完全不用担心伤肝伤肾,“是药三分毒”的问题。


中药的毒性到底是什么?


所谓中药的毒性就是药的偏性,而生病就是身体发生了“偏”,需要用药物的偏性纠正身体的“偏”。


明代张景岳在他的书中曾说,气味没有偏性的、偏性较小的是食物,用来养人体正气;气味有偏性的、偏性较大的是药物,用来祛除病邪。这里所说的气味是一个专有概念,指四气五味,四气即寒热温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打个比方,一个人胃寒,那么会用温热的药治疗,这个偏性就是它的毒性。


用对了的经方汤药是起到恢复身体脏腑功能,纠正身体的偏颇,祛邪外出等等这些作用,所以不会产生像西药那样的“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你真的了解吗?

是药三分毒,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不全面。世上万物禀气皆偏,灵长之最的人类也不例外。太阳光分开了是七彩,七彩合化好了就是阳光。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腐熟运化好了的粪臭,就可变为瓜甜花香。毒是度的外在表现,烧鸡龙肉吃过度了,就变为毒,伤害身体可以死人的。是药三分毒,是烧鸡亦是三分毒!

所以咱们要正确的看待“是药三分毒”这个事情,正确的利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身体的偏性。

中药和中药提取物的区别

最后,小编再强调一下中药和中药提取物的区别。

中药里面含有一个非常完整的信息,里面有阴阳的成分,比如中药——麻黄,虽然整体有发散之性,但是发散中是必有收敛的,而提取的麻黄碱只是具有发散之性,所以单独用麻黄碱很容易出问题。

所以从这方面来说,服用纯的中药和中药提取物是不一样的,和西药化合物更是不一样。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