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古│宋朝穿越指南:扬州,宋朝冷落的唐时明月

 敬亭山人138 2016-12-14

说古│宋朝穿越指南:扬州,宋朝冷落的唐时明月

清袁耀 《邗江胜览图》。清代中期,扬州作为江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商业重镇,其繁华发达称冠一时,同时也是当时的文化艺术中心之一。画家采用俯视的角度,将古扬州城北郊的景物尽收眼底。

撰文│蔡霄

唐人诗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两分无赖在扬州”,告诉了我们一个在唐人心目中异乎寻常繁华的都市扬州。《资治通鉴》称:“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唐人)称‘扬一益二'。”扬州第一,益州(成都)第二。

杜牧曾经在这里度过了初入仕途的最初十年,写下了“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如果对比唐朝境内有宵禁的壁垒森严的城市,扬州可能是帝国境内唯一一个到了夜里还亮着灯的地方了。灯光随处可见,音乐随处可闻,运河穿过整个城市,桨声灯影里,青楼歌舞,一个享乐型消费城市坐落在帝国遥远的一隅。远离政治,这里只有生活。

说古│宋朝穿越指南:扬州,宋朝冷落的唐时明月杜牧像。晚唐诗人中杜牧成就颇高,人称“小杜”。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九中描述了唐朝扬州之盛:

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杜牧之有“春风十里珠帘”之句,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王建诗云:“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徐凝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其盛可知矣。

但是大好的城市在五代时屡遭战乱:

自毕师铎、孙儒之乱,荡为丘墟。杨行密复茸之,稍成壮藩,又毁于显德。本朝承平百七十年,尚不能及唐之什一,今日真可酸鼻也!

毕师铎、孙儒之乱发生在唐末的乱世里,扬州在他们的互相攻夺中成为废墟。杨行密上文提起过,他掌握扬州以后曾经把这里修复了一下,但是扬州又在后周年间被毁。显德年间发生了后周打通大运河的战争,南唐知道扬州不可守,就把扬州城烧毁了,退守长江。

说古│宋朝穿越指南:扬州,宋朝冷落的唐时明月扬州一隅。摄影/立山

我们已经知道宋代正是普遍都市化的时期,境内冒出了几个百万人口的大都市,五十万、十万人口以上的则不计其数。但是扬州却未恢复过来,成了比较边缘化的一座城市。洪迈是南宋人,他说的“真可鼻酸”的时代正是南宋和金对峙时期,长江以北到淮河的广阔领域都变成了战略缓冲地带,不再具有都市生活的气息。当年繁盛的城市周边配套产业也大都凋敝。什么是配套产业?看清代郑板桥对扬州的描写便知:“千家有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消费城市所需要的大量周边产业和普通城市完全不一样——不过那已经是清代的扬州了。让我们看看宋人眼中的扬州吧。

说古│宋朝穿越指南:扬州,宋朝冷落的唐时明月姜白石像。姜夔终生未仕,一生流徙,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其人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

录姜白石的词一曲: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住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首词是为了消失的扬州订作的,这首词里有扬州的魂。姜夔看到的扬州到处都是荠麦,心中却是两百年前繁华的扬州。一经对比,何等萧瑟!

大运河穿过扬州而北,扬州完全掌控了运河。唐朝的扬州城在瘦西湖景点附近,而非现代的扬州城所在。十几年前我第一次游览扬州著名景点瘦西湖,发现湖和湖边的道路都是笔直的,见不到曲折的水边道路和由此产生的错落景致,与杭州西湖完全不同。其实,所谓“天下西湖三十六”,应该也不包括扬州这一个——扬州的瘦西湖,实际上是唐宋古城的护城河的遗址。

说古│宋朝穿越指南:扬州,宋朝冷落的唐时明月扬州瘦西湖景区。摄影/立山

从扬子江边的江都桥开始,一路沿着运河北上到达扬州的水门。城墙有两重,城市包裹着运河,沿岸都是柳树,笔直的运河上横跨十几座大桥,接连相望一直通到北城水门去。这就是进城以后的第一感觉。大桥连接起市内的交通要道。进城不远,右手边就有个大市场。运河处处有码头,码头边就是各色商铺和买卖人家。

扬州在唐时最为富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记者有二十四桥。最西浊河茶园桥,次东大明桥,入西水门有九曲桥,次东正当帅牙南门,有下马桥,又东作坊桥,桥东河转向南,有洗马桥,次南桥,又南阿师桥、周家桥、小市桥、广济桥、新桥、开明桥、顾家桥、通泗桥、太平桥、利园桥,出南水门有万岁桥、青园桥,自驿桥北河流东出,有参佐桥,次东水门,东出有山光桥。又自衙门下马桥直南有北三桥、中三桥、南三桥,号“九桥”,不通船,不在二十四桥之数,皆在今州城西门之外。(沈括《梦溪笔谈》)

所谓二十四桥,下马直南的九桥还没有算进去。直南直北有从某地一望南、北就到的意思,今日汉语似乎已经没有这种用法了,日文中的“直”还有这层意思。这些桥都散布在扬州城里,今日的说法为念四桥,只不过是后世好事者建立的新名称,或者是为了纪念。

说古│宋朝穿越指南:扬州,宋朝冷落的唐时明月扬州瘦西湖大虹桥,是扬州市标志性建筑之一。摄影/立山

杜牧在他的《扬州三首》中这样写道: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

纤腰间长袖,玉佩杂繁缨。

拖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

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

这首诗虽然点题讽刺了一下隋炀帝,却也客观地表现出了扬州的热闹景象。走入演奏音乐的厅堂,往往可以看到一场宴会,主人兴致高涨就会自己下场擂鼓,爱妾会应声舞一段绿腰。

说古│宋朝穿越指南:扬州,宋朝冷落的唐时明月《韩熙载夜宴图》局部。此图是五代十国时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作品,现存宋摹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朝的扬州首先是个音乐的城市,作为大运河组成部分的邗沟从城市中心南北穿过,联通南北的是一座又一座横跨在运河上的桥。白天熙熙攘攘,一派热闹景象。到了晚上,安顿下的人们就会出来寻找乐趣。两重城墙上的晚霞渐次褪去,音乐声中水城扬州华灯初上。纤腰长袖都是城中的烟花女子吧,为这座享乐城市所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悠扬的乐声从各处传了过来,有时是萧声,有时候是琵琶、转头又有歌声唱响;历史上也有明文记载的笛子演奏家:

李牟,秋夜吹笛于瓜洲,舟楫甚隘。初发调,群动皆息。及数奏,微风飒然而至。又俄顷,舟人贾客,皆有怨叹悲泣之声。(《唐国史补 下》)

同卷中也有其他文字讲述李牟的吹笛技艺:

李舟好事,尝得村舍烟竹,截以为笛,坚如铁石,以遗李牟。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维舟吹之,寥亮逸发,上彻云表。俄有客独立于岸,呼船请载。既至,请笛而吹,甚为精壮,山河可裂。牟平生未尝见。及入破,呼吸盘擗,其笛应声粉碎,客散不知所之。舟著记,疑其蛟龙也。

这则故事广为流传,苏东坡《念奴娇·中秋》“水晶宫里,一声吹破横笛”一句,就是说的这个典故。扬州真是一个巨商和龙怪混杂的奇异的地方啊。巨商们常年奔波于帝国境内,往往会在扬州置一个小公馆纳一个妾,扬州也是属于她们的。唐代诗人王建在《江南三台词四首》中写道:

扬州桥边少妇,长安城里商人。二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

情形好像是个小公馆,那个少妇看来是个留守人士。商旅往往在各地都会置办个家,白居易《琵琶行》提到的也是一个留守女士。有烟花寂寥,也有各色的尘世喧嚣。事实上,看唐人诗篇,小公馆寓主都楚楚可怜,但是参考古北啊之类的地方,小公馆聚集的地方其实地段不错的说,周边生活便利,服务设施完备,小区居民不为稻粱谋,所关心的就是健身和娱乐,一派欣欣向荣。

另一则故事来自宋初整理的《太平广记》:某人在去扬州的路上遇见一个贫病交加的胡人,央求那人带自己去扬州。原来这是个在扬州生活了二十年的胡人,身体不舒服,但非常想回到扬州去。

说古│宋朝穿越指南:扬州,宋朝冷落的唐时明月扬州古邗沟遗址。摄影/立山

这个奇异的城市在五代被毁坏以后,没能再次恢复当年的繁华,它的地位被杭州、广州等后起的对外贸易口岸取而代之。在这里,要向一千五百年前兴起又在一千年前衰落的古城扬州致敬一下,这座在唐人心中最神奇、最繁华的城市,并没有进入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