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成为康总的机会

 素1125 2016-12-14

带着孩子参加《爸爸去哪儿》第三季的胡军,估计没有想到因为儿子胡皓康被广大观众拥捧为“霸道总裁”,号称“康总”,以至于让自己反被调侃成“过期网红。”


在演员中,胡军一向低调,微博粉丝截止今天才100万,这还是依仗着儿子走红给自己增了几十万,之前更少,才60多万,真不如某些网红多。而他对外很少谈论儿子胡皓康,很多人只知道他有一个女儿九儿。


而横空出世的胡皓康,一点都不像有个姐姐的二胎男宝——一般说来,这样的身份最容易被家庭给予格外的关爱,而变得娇气或者任性。这个6岁的孩子一脸与自己年龄不相符,那种军人家庭出身的人特有的淡定和冷傲。刚开始看节目的时候感觉这孩子有点不好接近啊,还多次拒绝混血小王子诺一的索吻求抱,节目演下来却发现简直是标准的硬汉型“暖男”。


在大家舟车劳顿终于能吃饭时,他一个人默默的打扫现场。分房子环节,他主动把道具收好教给村长李锐。在剥玉米环节,他虽然一直面色冷峻,在一边旁观,却想得到从自家背包里拿出创可贴给大家,而且不光是给其他爸爸,还有参与游戏的村民们。玩抢凳子游戏,他不想参加,爸爸胡军说不许退出,他就一直玩到最后,并成为了爸爸团队唯一一个坚持到最后的人。


他和刘烨家的诺一小朋友一起去执行任务,当诺一天马行空,又是和小羊聊天又是蹲在马路上玩泥巴的时候,他虽然一直着急完成任务,但也没有生气或者烦躁,而是默默站在他旁边看他玩,实在等不下去了才说我们还是快点走吧,而且态度很好。


胡军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参加节目最怕康康开不了口跟别人求助,知子莫若父,酷酷的男孩子基本都会有不愿意示弱的一面。刚开始要面粉的康康的确很不好意思开口,声音很小,第一次尝试失败,但第二次就大胆多了,非常有礼貌的要到了两人份的面粉,很有责任感的承担了诺一的那一份。


后来食材全部找到后,却被刘烨误解,将他们的那份拿走了,他居然没有解释,也没有气馁,而是选择了默默离开,再重新去找。


这种高冷暖男范,十足偶像剧男主标配,怪不得虽然小小年纪,但也已经收服了一大波的少女心,被评价为“百年修得李大仁,千年修得何以琛,万年修得白子画,亿年修得宇宙无敌霸道总裁胡皓康”。


小姑娘们看到的是适合婚配的暖男,而像我这个年纪,只是羡慕,人家的父母为何这么会教育,能培养出这样优秀的孩子。


虽然康康才6岁,但其实民间所说:三岁看老,是有一定道理的。康康身上所具备的这些性格特征,已经说明他的人格发展非常健康。在这背后,必然有他父母的正确引导和充足的情感滋润。


康康有爱心,知道如何关心人,有责任心,愿意承担责任,有礼貌,面对误解,有承担压力的能力。这一切,都能在胡军身上找到。当然,没有任何家长是完美无缺的,作为男人,胡军是那种有点大男子主义的传统男人,觉得自己就应该在外面打拼,为老婆孩子创造好的生活,有不细致,不太善于表达感情的一面。胡军透露为何会参加《爸爸去哪儿》,也是因为女儿的一句话,“爸爸你知道吗,现在弟弟特瞧不起你,他很嫌弃你,你没看出来吗?


这句话触动了胡军,因为平时忙于拍戏,很少陪伴孩子,加上对儿子一直采取强硬的教育方式,导致和康康之间有了隔阂,他才决定借参加这个节目的机会,改善一下父子关系。所以在节目中,才有了胡军向康康倾诉心声,说爸爸也很喜欢你,以后要多陪陪你的感人一幕。


这,就已经是十分难得的父母了——肯认错,听取孩子的心声,愿意改变,从善如流,与孩子一起成长,而不是信奉所谓“父母无错论”。中国太少这样的父母,所以倪老匡对大学生的忠告是:“可以完全不听父母的话,但不能和父母争吵。”因为,“中国父母,能接受子女正面争吵之后而自知理亏者,绝无仅有,不必尝试了。”


精神分析学家通过跟踪观察发现,“将那些把子女培养得很有成果的父母和那些子女成长得很混乱的父母进行比较,会发现成功儿童的父母的很多品质,这些品质使他们区别于那些不太成功的同伴。”


什么品质?就是尊重、乐观、稳定、体谅,包括对纪律的设定和执行,始终为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回报以骄傲的感染力。


我儿子有位同学,就有这样的父母。


有一次学校组织家长参加一个活动,每个班打着班旗,由一名同学引导各班的家长们站在旗下等待入场。他们班就由他负责,整个过程中他面带微笑,落落大方的一遍遍说着“叔叔、阿姨,请这边来”,将队伍排列得井然有序。天气冷,还一个劲的安慰我们说“马上就好了,叔叔阿姨辛苦。”


让我印象最深的还不止这些,等候中来了一个老人家,晕头转向的问某某的家长是不是在这里排队。那孩子上前扶住老太太,问:“奶奶,我们班没有这个人,你记得他是哪个班的吗?”老太太记不得了,他又说:“您别着急,等我问问。”问清楚之后,他指着班的方向,告诉老太太:“奶奶您往那边走,在那面写着某某班的旗子下面排队就可以。


我在一边看着,不禁在心里举起大拇指。周到、细致、得体、有礼貌、会表达,能够妥善处理突发事件,而不是简单的拒绝,他能做到的这一切,我们有些成年人都做不到。这背后,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我最好的朋友,他们夫妻俩也是这样的父母,因为关系走得近,我亲眼见证过她是如何教育女儿的。


从小,她便十分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很多事情都由孩子自己决定。包括在网上给孩子买衣服,颜色款式都由孩子自己定。孩子喜欢英语,她带着孩子去几家不同的英语学校听课,由孩子最后指定学哪个,她不干预。这看起来好像有点纵容孩子,但在这种自由之后,还有很强的规则和纪律性,每天的学习、生活安排,她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计划制定了,就必须执行,不能含糊。


在她嘴里,从来都不会说出你真笨真蠢太没用这样的话,而是,“你错了,为什么错,妈妈怎么才能帮助你下次不错呢?”孩子淘气,影响到别人,她也不会说你真丢人或者你这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之类的,而是说:“你这样是不对的,你做事的时候喜欢别人打扰吗?你也不喜欢的事情,就不要去做。”


没有否定、摧毁和打击,都是在不断的帮助孩子建设自我、寻找自我,并十分欣喜于一个新的自我的逐渐成就。她通过与孩子之间进行健康的,充满感情和创造力的互动,建立起一种积极、安全、稳定的关系,确保让孩子得到健康成长所需的全部养料,这让她的孩子逐渐成为一个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能够执行纪律、身心健康发展的孩子。她的未来,正在父母的一手支撑下,曙光初现。


这样的父母,正符合美国心理学家内森·塞恩伯格的研究成果——父母的哪些表现可以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


1、父母的镇定、善于反省、专注——把孩子当人看待;


2、父母两情相悦,感情深厚甚于彼此爱慕;


3、母亲温柔、慈爱。热情并富有同情心——或者说她能够感受孩子的感受;


4、父母为孩子积极的能力感到骄傲;


5、父母为孩子的创造性和独立性感到愉悦;


6、父母强调纪律而非惩罚,父母为孩子做出榜样,孩子们会追随父母生活的脚步;


7、至少在最早的几年,父母应该密切关注并且参与孩子的生活。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在生命的初期,每个孩子都是依附在父母身上来建立自我,了解世界。透过孩子,能够看到父母的品质,透过父母,更能预计到孩子的未来。


那些缺乏自信,自我不强大,有依赖心理,不会自己做决定的成年人,回头对照这些表现看一下,就能发现,很大问题都是出现在自己的父母身上。他们根本不曾被这样对待过,这七条,父母能做到一两条就不错了,很多父母一条都做不到,全然沿着相反的方向在对待孩子。


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怎么可能不“生病”呢?


其实,每个孩子并无太大差异,他们都有机会成为康总那样的孩子,富有个性,而又不失温情和独立,只不过因为停留在不同的父母身边,被不同的父母抚养,才拥有了不同的性格。


如果做不成康总,那就发誓培养一个康总那样的孩子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