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一起事故谈剧毒化学品钢瓶的操作风险分析

 CBYQ 2016-12-14


今天,看了一家企业的剧毒化学品中毒事故汇报材料。想从这起案例中一起来进行风险分析,总结事故教训。


这是一起由于在更换剧毒化学品钢瓶时,操作人员误将向输送管道上的阀门打开,导致管道内的剧毒化学品泄漏,吸入后引起肺水肿,最终导致死亡的事故。


既然我们要进行风险分析,那么首先我们就要认识风险。


风险是什么?是剧毒化学品。理化性质我们都可以从SDS中获取,如健康危害、半致死浓度、职业接触限值、MAC、个体防护和应急救援措施等。


存在部位呢?在钢瓶中,在管道内。


存在形式呢?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气态,带压的。


潜在危害呢?安全事故,职业中毒,环境污染等等。


下面我们就用蝴蝶结分析法来进行风险分析。


首先我们确定危害因素,即剧毒化学品。危害事件为剧毒化学品泄漏。后果是人员中毒。


那么,什么情况可能会导致剧毒化学品从钢瓶或管道中泄漏出来呢?我这里假象来10种情况:分别是误操作,违章操作,未清理的管道内残液,管道阀门,法兰、密封垫片损坏,管道焊缝裂纹,管道腐蚀,钢瓶与管道连接的金属管和接头损坏,钢瓶受外力损坏,钢瓶超期锈蚀损坏,剧毒化学品从其他管道串入……




针对误操作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控制措施呢?一是防差错设计,比如说我们用来吹扫的压缩空气接口和其他介质的接口是不一样的;二是进行目视化管理,比如我们将管道阀门进行编号,进行开、关状态表示,明确控制对象,介质流向等;三是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减少失误;四是进行作业监护,针对高危的作业,我们安排具有丰富经验的人进行监护,类似电力操作过程中的一人唱票,一人操作,手指口述,KYT;五是进行岗位任职能力测评,由于有些人员先天性的生理原因,使得他具有一定的事故频发倾向,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岗位任职能力测评,进行筛选,提出不具备上岗能力的人员从事高危岗位作业。


违章操作是我们进行控制的一个重点。我们可以通过培训、作业监护、日常监督检查和岗位任职能力测评等手段进行控制。对于日常监督检查,我们可以借鉴杜邦公司的“STOP”安全训练观察程序的做法。


对于管道内残液的问题,我们可以引入吹扫程序以及吸真空等方式。这里面由于作业过程中是由人来完成的,需要注意程序是否严格执行,如果没有严格执行,那么就有可能导致控制措施失效。


管道阀门、法兰、密封垫片老化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日常巡检以及定期的检维修活动,来消除这一隐患。我们可以设定巡检路线、巡检时间间隔,确定检查部位、检查内容、检查方式和合格的标准来满足巡检质量的要求;对于检维修活动我们需要明确检验方法以及明确验收的质量标准,确保检维修活动能够恢复控制措施的可靠性。


对于管道焊缝问题、腐蚀问题我们可以从施工质量方面进行控制,比如材料的选择,100%的焊缝探伤、气密性试验,同时按照压力管道的法定检测周期进行定期检测,确保管道的机械完整性。


钢瓶与管道连接的金属管和接头这种易损件,我们则按照一次性用尽报废的标准进行管理,发现问题直接报废更换。当然如果经常性的报废更快,我们可以考虑材质的选择、安装更换方法等考虑延长使用寿命。


对于气瓶的管理,则需要按照气瓶的管理要求进行,涉及吊装作业的,同时还要考虑吊装作业过程中的风险。


剧毒化学品从其他管道串入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有时候从设计需要或者使用需要,会将管道进行串联,中间安装阀门进行截断,这也是一种导致剧毒化学品从一端窜到另一端的风险,这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双阀门阶段,同时为了保证阀门不被误操作,我们需要进一步执行挂牌上锁程序。


以上是主动的防御措施,如果剧毒化学品真的泄漏了,我们还需要考虑被动的防御措施,比如说气体探测、紧急切断、排风系统、PPE和应急救援程序。


以上的控制措施实际上也是我们日常安全检查的内容和重点,我们检查的目的就是要确保这些措施可靠运行。如果哪一个措施失效了,就有可能导致风险暴露进而造成事故。


当然,最可靠的方法是消除和替代。如果我们不使用了剧毒化学品了,这种风险自然消除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