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必看!水稻苗床管理坚持“前保后控”、“高降低升”原则

 梦想起航到了 2016-12-14

水稻苗床管理坚持前保后控高降低升原则



一、苗床土管理要点

水稻对苗床土的要求非常高,盐碱土、沙壤土都不适合做苗床土,施用过除草剂的土壤更不适合做苗床土,山区的朋友可以选择山地淤积土,这种土腐殖质含量高,富含有机质,最适合做苗床土;平原地区的朋友,除了在河流地取土外,还可以在荒甸、草原上寻找黑土。 取土的时机最好是雨季过后,这时的土壤经雨季水洗后,含盐含降到最低,农药残留也最少,经过收集、晾晒后过筛,来年春天做苗床土最好。


苗床土拌完壮秧剂后(间隔三天)要与微生物菌肥混拌,可使用基施旺(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施肥,比正常农作物减少施肥20%;使用生物菌肥拌土的水稻具有解药害、抗病害、抗低温、平衡营养、节肥保水的功效,是土壤生命之源。

黑推(微生物菌剂)拌种1:60~100或液喷可增根、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病、吸水、吸肥能力,迅速促发新根,返青快;2、有效抑制镰刀菌属病菌繁殖。对立枯病、稻瘟病、纹枯病、枯萎病、大小斑病、晚疫病、花生烂果、根腐病等有预防功能;抵御冷害:提高地温,增强水稻秧苗的抗寒性,启动水稻内源免疫系统,阻断病菌入侵,快速修复受损细胞,从而缓解药害、肥害、重金属中毒等。

一、掌握水稻苗床温度管理三个要点

要点一:

播种-立针期,进行保温管理,温度控制在25-28℃。采取地膜、小拱棚、液化气炉、蜡烛等保温措施,出苗80%时,撤掉地膜。

要点二:

出苗-插秧前,进行温度调控管理,做到高降低升。1-2叶期,棚温控制在22-25℃,2-插秧前,棚温控制在20-22℃。

要点三:

早期在晴天早8点到下午3点,打开棚头通风口,以后随着外界温度升高,通风口逐渐加大;晴天低温过后,应提前通风,保证温度缓慢升高,避免在根系发育不好的苗床,造成秧苗青枯。插秧前,昼夜通风炼苗,使其和外界保持相同生长条件。


二、掌握水稻苗床水分管理三个步骤

步骤一:掌握不同时期水分标准

1、播种-出苗前,床土保持旱田状态,如果置床浇水充分,此期间不浇水。

2、出苗-3叶期,缺水补水,并且浇水要一次性浇透。

3、插秧前,在不使秧苗萎蔫的前提下,进一步控制秧田水分,蹲苗、壮根。

步骤二,对苗床水分状况做出正确判断

1、早晚秧苗无露珠或露珠小,有缺水可能。

2、床土表面干燥发白,甚至出现裂缝,是缺水表现。

3、中午新生叶卷曲,有缺水可能。

步骤三,采取科学的浇水方法

1、苗床用水要提前储备,水温达到12-16℃,刚从井里刚抽出来的冷水不能作为苗床用水。

2、秧苗根部土壤温度低于8℃,外界气温低于10℃时都不能浇水。

3、浇水要避开中午高温期,最好是上午8点前,或下午3点到5点期间浇水,阴天不浇水。


三、掌握水稻苗床苗旺、立枯病药剂防治措施

措施:2叶1心期开始,使用进口叶面肥(诺普丰)加防治立枯药剂进行苗床叶面喷施,苗旺、抗病能力显著,加强水稻营养和促进根系生长,使水稻提前返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