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柳河县柳南中学 高广超 2016年6月15日,我参加了由柳河县教师进修学校干训部组织的中小学校长和主管教学的领导赴珲春培训学习活动,在珲春四中参加培训学习的日子虽然短暂,但四中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带给我的震撼会一直影响着我。 6月16日上午,李丽辉校长为我们作了《办学理念的思考与实践》报告,李校长讲述了四中的发展历程,四中从一所普通的镇郊中学,学生素质低,教职工没有工作热情,纪律散慢,通过校长的准军事化管理,让四中从珲春市最乱的学校转变到能够与珲春市最优秀的学校齐名,但是在十多年的准军事化刚性管理过程中,学校内部矛盾日益突出,教师上访不断,校长工作难以维持,最终只能换校长。新校长调研学校情况,深入了解矛盾的根源,对学校的管理从刚转柔,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结果短短3年时间,教师队伍又回归到了十几年前的原貌,教师上访依然不断,结果再次换校长。从李校长对四中发展历程的讲述中让我对学校管理念也有了新的思考,学校管理到底应该采取民主还是专制?我想如果学校处于动荡混乱期,在管理上运用专制的手段比较好;如果一个学校正处于平稳发展期,各项秩序比较稳定的话,就应该走民主管理之路,管理的核心应该是为服务对象提供及时的帮助,以促进对象更好的实现和发展。 在参观的过程中恰逢第二节下课时下雨,我走进了一间教室,观看了学生的室内课间操。让学生每天都参加锻炼是四中的习惯,也是四中的特色,学校要求学生每天跑步1000米,李校长认为:体育运动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在四中任何老师禁止占用学生的体育课。除此之外,学校还人性化的将每天1、2节课和3、4节课的课间时间延长到15分钟,分别作为早餐时间和水果时间。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性化的管理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学校积极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迷你音乐会”、“百家讲坛”、“四中好声音”等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并且每一样大型活动都是以学校的课程作为支撑和基础,让学生有能表现他们的才能和素质,让学生因为有活动的展示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珲春四中的办学理念是“让教育成就幸福,让人生别样精彩”。学校认为幸福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的乐趣并自然而然的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因为幸福既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也是整个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所以学校教育理应成就每个学生和老师的幸福。人生是人们渴求幸福、寻找幸福、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的过程。每个生命都是平凡的,教育应使师生的个人价值得到实现,使其人生过程充满精彩的瞬间。 参观四中的学校特色文化建设,让我看到了四中努力让学校的每一面墙,每一条走廊都会说话,甚至是楼梯和棚顶都不会放过,四中的校风是“爱有形,教无痕”,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学校对学生无声的教育和感化。在这些会说话的前面中,让我特别注意到的是珲春第四中学好学生标准:在同学中有5个以上的好朋友;每学期会讲10个以上的笑话;走路腰板挺直,打扮符合校规,见到师长,客人主动驻足鞠躬问好;自觉捡垃圾,不乱认垃圾;每学期读书超过15本;有志向、有明确目标、周计划完成好的人;做事竭尽所能,力求卓越;诚实的人(在家在校一个样,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考试不作弊,作业不抄袭、不借作业给别人抄袭);在各种竞赛活动中至少有一项获得过校级以上一等奖或在大型表演中参加过表演的;每周做一件有益于别人或动物或植物的事,能让父母、或老师、或同学、或陌生人、或朋友感到快乐,特别是让自己快乐;这些好学生标准有具体的量化指标,让学生自己能衡量出自己与四中好学生标准之间的差距,并且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达到这个数量,我就是四中好学生,让学生看到希望,激励学生自觉向上发展。 在四中团委书记石晓月的《践行活动育人理念,构建幸福教育体系》报告中,我看到了四中以“身心健康、视野开阔、志向高远、精致生活”为育人目标为学生而设计的活动课程,养成教育课程、能力课程和专长课程。通过新生军训、开学小军训、阅读交流、静坐、静站、经典诵读等养成课程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以及专注力等,在时间教育、励志教育、理想教育活动中打造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行为习惯。在能力课程中,学校开设各种各样的多样性作业展示,各学科的研究性学习,由教师指导,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语言表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除此之外,学校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走遍珲春,走进东北亚”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专长课程是为学生多样性发展,展现自我能力与特长而设计,通过校园棋类大赛、趣味运动会、迷你音乐会、四中好声音、校园吉尼斯、足球、篮球、排球联队赛等活动课程,发展学生的特长,展示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天赋。 通过参观四中的校园文化建设,临听报告,观摩课堂,让我在对教育理念的认识,和课程的开发等方面拓宽了视野,参观学习中,我看到了我们教育上的差距,更加明确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将参观学习总结的优秀经验同我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着力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全心全意办人民满意教育。
2016年7月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