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为不讲礼貌就被灭了国 | 左传拾趣21

 金色年华554 2016-12-14


一、齐师灭谭


“(十年)冬,齐师灭谭,谭无礼也。”——《左传·庄公十年》


公元前六八四年,齐国出兵灭了谭国,原因是谭国此前对齐侯无礼。


事情其实很简单:齐襄公后期,齐国内乱,公子小白出走避祸,途经谭国,谭国国君拒绝接待。日后公子小白成功继位成了霸道总裁齐恒公之后,诸侯各国均前往祝贺,谭国依旧装聋作哑,没有派人随个份子吃个庆宴,完全不给小白面子。正值扩张时期的齐国顺势化恼怒为动力,以谭国无礼为名出兵将其灭了。


以今天的眼光看齐国此举明显是过当了,不过放在当时却属正常,左传作者提及谭灭国原因时,便很明确地说“谭无礼也”,丝毫没有指责齐国。


谭国初封于周穆王时期,算是西周较早的诸侯国之一。齐灭谭后,谭国国君逃亡至莒国,就此在莒安身落户,其子孙后代遂以国为氏,称谭氏,这也是现今谭姓之始。

 

二、打归打,有难还须帮


“(十一年)夏五月,戊寅,公败宋师于鄑。秋,宋大水。”——《左传·庄公十一年》


公元前六八三年夏季五月,鲁庄公率军在鄑(音ZI,一声)打败宋国军队。当年秋天,宋国发大水,鲁国派人前往慰问。鲁庄公说:“天作淫雨,害于粢盛,若之何不弔?”意思是天灾危及庄稼,国民都受其害,为什么不加以慰问呢?而接受救援的宋闵公态度也相当谦卑恭谨,他说:“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意思是我对上天不敬而致天降灾害,因此而让鲁君担忧,真是不敢当啊!



宋闵公在此自称“孤”也是有讲究的。古时诸侯见天子时自称“臣某侯某”,诸侯在民众面前自称“寡人”,有凶事时称“孤”。宋闵公在此称孤,用的是凶礼,这是谦逊和讲求礼节的做法。


宋闵公所说“拜命之辱”为当时惯用语,相当于“承蒙关照,实不敢当”。


鲁、宋虽有交战,但鲁君和宋君相互彬彬有礼,春秋真正是讲究礼义的时代啊!

 

三、战争胜负的种种说法


“凡师,敌未陈曰败某师,皆陈曰战,大崩曰败绩。得儁曰克,覆而败之曰取某师,京师败曰王师败绩于某。”——《左传·庄公十一年》


两国交兵,对方还未摆开阵势即被打败叫“败某师”,双方都摆好了阵势叫“战”,战斗以一方大崩溃而结束叫“败绩”,战斗中俘获对方重要人物叫“克”,以伏兵取胜叫“取某师”,如果是中央军(此处指周王军队)失败则叫“王师败绩”。


看来战争胜负不仅只看结果,还要根据过程和性质冠以不同名号。不过据杨伯峻先生考证,上述种种说法也未必确然,大概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归类,并未在实际应用当中得到严格遵行。


上一期:长得太美也不是好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